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赛事概述
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以下简称大奖赛)是由教育部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项涵盖各级各类教育、面向广大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赛事活动。该赛事活动始于1998年,多年来大奖赛始终坚持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宗旨。
● 变化与分析
作为一项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引导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向为使命的赛事,根据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教学需求不断做出变化与调整是必然的。回顾分析过去五年的大奖赛活动,可以归纳出五个方面的变化。
1.赛事名称变更
从2013年第17届开始,大奖赛名称采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替换了使用长达15年之久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新的赛事名称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了大奖赛的内涵。这一更名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我国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远不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多媒体教育软件”所能概括的了。
2.比赛项目调整
在保证稳定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的大前提下,五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大奖赛对比赛项目做了很多调整。
其中,比赛项目的改变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扩展性改变,另一类是替代性改变。扩展性改变是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和丰富了项目的内涵。例如,在原“多媒体课件”基础上改为“课件”之后又在“课件”基础上增加“移动终端课件”。原“多媒体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媒体表现方式结合,主要用于课堂的教学软件。而“课件”则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移动终端课件是指利用移动终端的多媒体交互性,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这一系列的比赛项目名称变化清晰地勾勒出我国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变化路径。替代性变化反映出技术应用的变化,如运用ScienceWord软件制作的电子教案文档产生的ScienceWord优秀教案设计、 Autodesk虚拟展示课件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升级而悄然退出,以及2014年新增的“微课”。这些变化清晰地反映和记录了我国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的更新情况与发展轨迹。
3.参赛作品数量
大奖赛的影响力和社会参与度可以通过参赛作品的数量反映出来。在过去的五年间,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参赛作品数量持续增长,而高等教育的参赛作品数量呈现下滑趋势。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对大奖赛的重视和参与程度相对高一些。特别是基础教育教师参与大奖赛的势头强劲,在2011年的小幅回落后逐年增长,到2014年有一个较大的增幅。
4.获奖数量的变化
大奖赛的获奖数量在五年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获奖人数在逐年增加,尤其最近两年增幅较大。
据统计,在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获奖率最低为28.4%(2008年),最高是37.2%(2005年),从未达到过50%。近两年来获奖率增幅较大,一方面反映出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在不断提升,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在作品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需要在如何进一步优中选优,如何引导广大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开拓创新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思考和研究,同时尽量避免获奖率持续快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一些潜在问题。
5.作品报送与缴费方式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和网络条件的改善,大奖赛组委会对作品报送与缴费方式也适时进行了调整。这一改进,既为广大参赛者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赛事活动的组织运作效率,更显示出大奖赛自身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与时俱进。
● 建议与展望
回顾大奖赛五年间的发展与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奖赛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的一面,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尚需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以下就项目设置、奖励机制、赛事服务等三个方面的思考对今后的赛事管理提出个人建议。
1.项目设置
比赛项目的设置,一方面需要拓展视野高度,采集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对比赛项目进行更新和设置。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符合我国教师当前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2014年新增设的比赛项目“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概念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大奖赛组委会经过研究适时增设了这一项目,在当年就收到了多达523件作品报名参赛,作品数量上仅次于课件、课例两大传统项目。并通过对项目设置的规范,评比标准的制定和专家评审、现场决赛、交流活动等环节,对推动广大教师理解和应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发挥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事实上,比赛项目设置与更新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提高对技术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水平的过程。这就需要大奖赛更加敏锐地捕捉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新动向,发现信息技术的融合性开发给教育创新与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更快速地将新的需求反映在评比指标上,使比赛项目的设置更具时代感,评比指标更具可比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只有比赛的项目和评比的指标都能够跟上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奖赛才能真正起到助力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目的。
2.合理完善激励机制
近五年来大奖赛的整体获奖数量和比率都处在上升的趋势,且最近两年提升幅度较为明显。一方面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在不断提升,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多。另一方面,2014年整体获奖比率已经接近六成,若继续前两年较大幅度的提升势头,可能会造成获奖比率过高,从而对大奖赛的权威性和含金量等方面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应注意更加合理地控制大奖赛的获奖比率。
而高等教育组中,由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院校的作品在技术实力和制作水平上与普通高校的作品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结果造成了高等教育组的获奖作品中,普通高校的作品获奖数量和比率偏低,从而影响了普通高校教师的参赛积极性。这也解释了为何在过去的五年间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组的参赛作品数量持续增长,而高等教育组的参赛作品数量却呈现下滑趋势。今后可考虑在保证获奖作品质量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调节,使普通高校参赛作品的获奖比率与总体获奖比率大致持平,以鼓励更多的高校教师参与到比赛中来。
3.进一步提升竞赛服务水平
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大奖赛的组织工作也应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媒体的优势,更多地融入人性化服务的时代元素。除了帮助参赛者更加便捷地获取赛事信息,顺利参加比赛,还可考虑建立一个参赛者、评审专家、组织者等多方参与、交流合作的平台,及时给予参赛者更多的参赛指导,为参赛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并更好地利用历届获奖作品所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来为广大教师提供服务等。网络化、平台化、移动化将会是未来几年大奖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发展方向。在2014年作品报送和缴费全部实现网络化之后,当年的参赛作品数量比例大幅提高了37%之多,可以看到提升赛事服务水平,对推动大奖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以下简称大奖赛)是由教育部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项涵盖各级各类教育、面向广大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赛事活动。该赛事活动始于1998年,多年来大奖赛始终坚持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宗旨。
● 变化与分析
作为一项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引导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向为使命的赛事,根据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教学需求不断做出变化与调整是必然的。回顾分析过去五年的大奖赛活动,可以归纳出五个方面的变化。
1.赛事名称变更
从2013年第17届开始,大奖赛名称采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替换了使用长达15年之久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新的赛事名称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了大奖赛的内涵。这一更名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我国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远不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多媒体教育软件”所能概括的了。
2.比赛项目调整
在保证稳定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的大前提下,五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大奖赛对比赛项目做了很多调整。
其中,比赛项目的改变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扩展性改变,另一类是替代性改变。扩展性改变是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和丰富了项目的内涵。例如,在原“多媒体课件”基础上改为“课件”之后又在“课件”基础上增加“移动终端课件”。原“多媒体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媒体表现方式结合,主要用于课堂的教学软件。而“课件”则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移动终端课件是指利用移动终端的多媒体交互性,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这一系列的比赛项目名称变化清晰地勾勒出我国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变化路径。替代性变化反映出技术应用的变化,如运用ScienceWord软件制作的电子教案文档产生的ScienceWord优秀教案设计、 Autodesk虚拟展示课件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升级而悄然退出,以及2014年新增的“微课”。这些变化清晰地反映和记录了我国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的更新情况与发展轨迹。
3.参赛作品数量
大奖赛的影响力和社会参与度可以通过参赛作品的数量反映出来。在过去的五年间,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参赛作品数量持续增长,而高等教育的参赛作品数量呈现下滑趋势。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对大奖赛的重视和参与程度相对高一些。特别是基础教育教师参与大奖赛的势头强劲,在2011年的小幅回落后逐年增长,到2014年有一个较大的增幅。
4.获奖数量的变化
大奖赛的获奖数量在五年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获奖人数在逐年增加,尤其最近两年增幅较大。
据统计,在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获奖率最低为28.4%(2008年),最高是37.2%(2005年),从未达到过50%。近两年来获奖率增幅较大,一方面反映出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在不断提升,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在作品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需要在如何进一步优中选优,如何引导广大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开拓创新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思考和研究,同时尽量避免获奖率持续快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一些潜在问题。
5.作品报送与缴费方式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和网络条件的改善,大奖赛组委会对作品报送与缴费方式也适时进行了调整。这一改进,既为广大参赛者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赛事活动的组织运作效率,更显示出大奖赛自身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与时俱进。
● 建议与展望
回顾大奖赛五年间的发展与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奖赛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的一面,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尚需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以下就项目设置、奖励机制、赛事服务等三个方面的思考对今后的赛事管理提出个人建议。
1.项目设置
比赛项目的设置,一方面需要拓展视野高度,采集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对比赛项目进行更新和设置。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符合我国教师当前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2014年新增设的比赛项目“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概念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大奖赛组委会经过研究适时增设了这一项目,在当年就收到了多达523件作品报名参赛,作品数量上仅次于课件、课例两大传统项目。并通过对项目设置的规范,评比标准的制定和专家评审、现场决赛、交流活动等环节,对推动广大教师理解和应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发挥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事实上,比赛项目设置与更新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提高对技术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水平的过程。这就需要大奖赛更加敏锐地捕捉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新动向,发现信息技术的融合性开发给教育创新与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更快速地将新的需求反映在评比指标上,使比赛项目的设置更具时代感,评比指标更具可比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只有比赛的项目和评比的指标都能够跟上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奖赛才能真正起到助力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目的。
2.合理完善激励机制
近五年来大奖赛的整体获奖数量和比率都处在上升的趋势,且最近两年提升幅度较为明显。一方面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在不断提升,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多。另一方面,2014年整体获奖比率已经接近六成,若继续前两年较大幅度的提升势头,可能会造成获奖比率过高,从而对大奖赛的权威性和含金量等方面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应注意更加合理地控制大奖赛的获奖比率。
而高等教育组中,由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院校的作品在技术实力和制作水平上与普通高校的作品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结果造成了高等教育组的获奖作品中,普通高校的作品获奖数量和比率偏低,从而影响了普通高校教师的参赛积极性。这也解释了为何在过去的五年间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组的参赛作品数量持续增长,而高等教育组的参赛作品数量却呈现下滑趋势。今后可考虑在保证获奖作品质量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调节,使普通高校参赛作品的获奖比率与总体获奖比率大致持平,以鼓励更多的高校教师参与到比赛中来。
3.进一步提升竞赛服务水平
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大奖赛的组织工作也应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媒体的优势,更多地融入人性化服务的时代元素。除了帮助参赛者更加便捷地获取赛事信息,顺利参加比赛,还可考虑建立一个参赛者、评审专家、组织者等多方参与、交流合作的平台,及时给予参赛者更多的参赛指导,为参赛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并更好地利用历届获奖作品所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来为广大教师提供服务等。网络化、平台化、移动化将会是未来几年大奖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发展方向。在2014年作品报送和缴费全部实现网络化之后,当年的参赛作品数量比例大幅提高了37%之多,可以看到提升赛事服务水平,对推动大奖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