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早就提出了“每天语文课10分钟写字”的要求,旨在进一步强化教师随堂写字的意识,为学生书写好本民族的文字创设了扎实练习的平台。但由于很多学生认知不足,操作随意,导致这一要求常常流于形式,导致写字效益难以得到根本性提升。提出要凸显规范正确,切忌写字目标随意化;凸显以点带面,切记内容选择随心化;凸显规律提炼,切记写字形式随性化的随堂练习策略,以期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规范正确;以点带面;规律提炼;10分钟写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94-0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早就提出了“每天语文课10分钟写字”的要求,旨在进一步强化教师随堂写字的意识,为学生书写好本民族的文字创设了扎实练习的平台。但由于很多教师认知不足,操作随意,导致这一要求常常流于形式,导致写字效益难以得到根本性提升。
一、凸显规范正确,切忌写字目标随意化
关于10分钟写字目标,并非所有教师都能把握准确。很多教师始终将美观入体作为写字教学亘古不变的追求。但事实上,写字目标过低,学生原地踏步,就不会有切实的提高;目标过高,难以企及,自然就会丧失练习的耐心和自信。因此,我们应该遵循新课标对不同学段提出的写字要求,在低年级以“正确、规范、端正”为主,第二学段可以对汉字书写的速度提出相应的要求,只有到第三学段才开始适度提出“美观”的要求。
以第一学段10分钟写字教学为例,教学《狐假虎威》一文中的“爪”字時,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指导: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爪”的字形,认识这是一个独体字,对其形态形成整体性的初步认知;随后,教师着力指导了第一笔平撇与第二笔竖撇之间的异同;紧接着,教师利用田字格进行范写,并引导学生关注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教师特意引出引起学生混淆的“瓜”字与其进行对比,再次帮助学生明确了“爪”字的字形结构。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写字指导就完全契合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正确、规范、端正”的要求,教师运用直观手段引领学生全方面、深入地把握了“爪”字正确、规范的写法,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凸显以点带面,切记内容选择随心化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除了每篇课文生字之外,我们应该完全可以将课堂生词的听写、阅读感受的批注、随文练笔的实践等纳入10分钟写字内容中来。当然,不同的学段对写字内容的选择也应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第一学段中的练写生字,就应该着力于将每个汉字习得扎实,尤其关照每个生字的偏旁、部件以及笔顺等,为之后写字奠定基础。教师还应引领学生在练写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能够借助练好一个字,写好一类字。
如在教学二上《水乡歌》一文中,教师在第一课时教学“清”字时,首先引导学生关注了“清”字的结构,并帮助学生提炼出左窄右宽的特点;随后,教师为学生拓展了“江、河、海”等同一类型的生字,让学生尝试运用课上习得的方法自主练写这些汉字。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写字内容的指导就已经完全脱离了对单一汉字书写要领的机械讲授,而是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中形成对书写规律性的认知,形成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益。
三、凸显规律提炼,切记写字形式随性化
对随堂10分钟写字来说,前后出现过两种不同的形式倾向:其一,是分散在课文中,随着具体的文本情境进行练写,貌似开辟出专门的写字环节,实则割裂连贯的教学流程,致使写字效益难以提升;其二,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练写,虽然易于操作,但有着客观存在的弊端,不利于凸显练字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就不能在写字指导中只是对一个个汉字进行针对性的专门指导,而需要将所有要练写的汉字进行统整归类,将具有共同特点的汉字集中在一起展开教学,必须要有主次之分,避免贪多求全。
如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这一课时,教师选择了“吉、如、味”等几个生字进行集中练写。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范字,并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这三个汉字的共同特点,即每个生字中都含有“口”部。随后,教师再度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口”在这三个汉字中的不同位置以及形态的不同。教师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归纳,了解到在不同位置上“口”字的形态变化,并习得其变化规律:“口”在下方,身子宽扁;“口”在左边,身材偏小,站得高;“口”在右边,个子高大中间靠。
类似于这样对于常用部件的关注与练习,应该成为第一学段写字指导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像这种同一个部件出现在三个不同位置的现象更是少见,教师就应该充分把握这个写字指导的契机,在归纳共性的基础上凸显其存在的不同。
(责编 韦淑红)
[关键词]规范正确;以点带面;规律提炼;10分钟写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94-0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早就提出了“每天语文课10分钟写字”的要求,旨在进一步强化教师随堂写字的意识,为学生书写好本民族的文字创设了扎实练习的平台。但由于很多教师认知不足,操作随意,导致这一要求常常流于形式,导致写字效益难以得到根本性提升。
一、凸显规范正确,切忌写字目标随意化
关于10分钟写字目标,并非所有教师都能把握准确。很多教师始终将美观入体作为写字教学亘古不变的追求。但事实上,写字目标过低,学生原地踏步,就不会有切实的提高;目标过高,难以企及,自然就会丧失练习的耐心和自信。因此,我们应该遵循新课标对不同学段提出的写字要求,在低年级以“正确、规范、端正”为主,第二学段可以对汉字书写的速度提出相应的要求,只有到第三学段才开始适度提出“美观”的要求。
以第一学段10分钟写字教学为例,教学《狐假虎威》一文中的“爪”字時,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指导: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爪”的字形,认识这是一个独体字,对其形态形成整体性的初步认知;随后,教师着力指导了第一笔平撇与第二笔竖撇之间的异同;紧接着,教师利用田字格进行范写,并引导学生关注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教师特意引出引起学生混淆的“瓜”字与其进行对比,再次帮助学生明确了“爪”字的字形结构。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写字指导就完全契合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正确、规范、端正”的要求,教师运用直观手段引领学生全方面、深入地把握了“爪”字正确、规范的写法,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凸显以点带面,切记内容选择随心化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除了每篇课文生字之外,我们应该完全可以将课堂生词的听写、阅读感受的批注、随文练笔的实践等纳入10分钟写字内容中来。当然,不同的学段对写字内容的选择也应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第一学段中的练写生字,就应该着力于将每个汉字习得扎实,尤其关照每个生字的偏旁、部件以及笔顺等,为之后写字奠定基础。教师还应引领学生在练写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能够借助练好一个字,写好一类字。
如在教学二上《水乡歌》一文中,教师在第一课时教学“清”字时,首先引导学生关注了“清”字的结构,并帮助学生提炼出左窄右宽的特点;随后,教师为学生拓展了“江、河、海”等同一类型的生字,让学生尝试运用课上习得的方法自主练写这些汉字。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写字内容的指导就已经完全脱离了对单一汉字书写要领的机械讲授,而是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中形成对书写规律性的认知,形成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益。
三、凸显规律提炼,切记写字形式随性化
对随堂10分钟写字来说,前后出现过两种不同的形式倾向:其一,是分散在课文中,随着具体的文本情境进行练写,貌似开辟出专门的写字环节,实则割裂连贯的教学流程,致使写字效益难以提升;其二,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练写,虽然易于操作,但有着客观存在的弊端,不利于凸显练字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就不能在写字指导中只是对一个个汉字进行针对性的专门指导,而需要将所有要练写的汉字进行统整归类,将具有共同特点的汉字集中在一起展开教学,必须要有主次之分,避免贪多求全。
如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这一课时,教师选择了“吉、如、味”等几个生字进行集中练写。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范字,并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这三个汉字的共同特点,即每个生字中都含有“口”部。随后,教师再度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口”在这三个汉字中的不同位置以及形态的不同。教师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归纳,了解到在不同位置上“口”字的形态变化,并习得其变化规律:“口”在下方,身子宽扁;“口”在左边,身材偏小,站得高;“口”在右边,个子高大中间靠。
类似于这样对于常用部件的关注与练习,应该成为第一学段写字指导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像这种同一个部件出现在三个不同位置的现象更是少见,教师就应该充分把握这个写字指导的契机,在归纳共性的基础上凸显其存在的不同。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