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农村居民,由国家和地方给予差额补助的社会救助制度。通过半结构访谈和参与观察法,笔者先后与江西九江易村许多受保对象、村民、村干部及官员有过多次深入交流,发现在低保运转过程中存在着拼保、人情保、漏保、套保一些问题。本文从低保制度文本缺陷与执行漏洞两个方面对农村低保运转中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低保;低保资源;低保对象;低保漏洞
一、农村低保制度的漏洞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面临着文本缺陷与执行漏洞等困境。文本缺陷在于规范缺失、执行程序失范、监督乏力以及自控机制缺位;执行漏洞在于筹资难、低保对象甄选难、家庭收入核算难、低保标准确定难与动态管理难共存。1
调查发现,都昌县的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细则》只对农村低保制度的原则、目标、保障范围、保障标准、资格申请及审批程序、待遇发放、资金管理以及管理机制等进行了原则性说明,在具体的工作程序、界定标准方面仍然缺乏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明确规定。在农村低保制度存在大量漏洞的情况下,经办人员和村民都可以会想尽办法钻制度漏洞空子。
二、农村低保分配资源的稀缺性
据2013年民政局的统计数据:1月份全国县以上的农村低保人数为53476080人,保障家庭数为28229678户,农村低保累计支出金额为697391.6万元,农村低保支出水平为111.71元。1月份都昌县的农村低保人数为31566人,保障家庭数为10098户,农村低保累计支出金额为268.3万,农村低保支出水平为85.00元。2都昌县农村低保支出水平同比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支出水平低26.71元,这一数据可以反映出都昌县的农村低保金相当不足,保障金少与受保人数多的矛盾突出,低保资金相当稀缺。
易村是都昌县的一个自然村落。由于该县低保资源稀缺,于是在易村就出现上一系列的博弈现象,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博弈,表现为争相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获得低保;个体村民与村镇干部之间的博弈,表现为通过一些社会行为迫使村干部将其评为低保对象;村镇干部则在人情和责任的取舍间博弈。
三、农村低保分配体制的垄断性
在1949 年之后,稀缺资源配置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再分配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的再分配体制中,国家垄断了社会中几乎所有的重要的稀缺资源。在国家机构对稀缺资源的垄断和再分配过程中,国家利用这些资源得以构筑一种新的组织框架,以重组社会。这种新的组织框架既是向社会成员进行稀缺资源再分配的机构,又是构造新型的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基础。这种新的组织框架在农村则是乡镇人民政府。国家所控制和垄断农村的稀缺资源,正是通过乡政府在社会成员间进行分配的。这种新的稀缺资源的配置方式,成为新的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这也意味着在这样的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很严格的再分配经济中,是有着“关系”发挥作用的余地和弹性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关系”这种反权力技巧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际的再分配过程。换句话说,这种再分配过程是一个有权力的施予对象积极介入的、其结果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的过程。3
四、农村低保分配对象的传统性
农村低保制度分配对象是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首先他们是农民,再次才是他们是弱势群体。现代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定向的乡下人4。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村集体化,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洗礼后,我国农民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及时在当今社会,农民在大多数人眼里仍然有抹不去的历史印记,“保守、愚昧、因袭、家族观念强、人情至上、狭隘的功利性”仍然是现代农民的特质。5
我国几千年来一直受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不论是政府、社会团体还是个人,都把对弱者的救助看成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慈悲行为,是对穷人的恩赐和施舍,所以受救助者接受经办人员提出的各种条件是理所应当的。在易村,相当一部分的低保对象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满了感激,一些低保户(如:DB3)将低保待遇视为领导干部的恩赐。为了保住低保资格,他们不仅在口头上对党和政府感恩戴德,而且在行动上依附于基层干部。
受访官员Q:“一般你给他办了低保,他都很高兴,很感谢国家和政府。村里有什么事都蛮积极,叫他搞(做)什么事,只要能搞(做),都得(没有)怨言。一些低保户从来不过问具体的低保标准,更不敢提出任何疑问或意见,一般是“发好多(多少)就拿好多(多少)”。
基于以上分析,正是因为农村低保在制度上还存在一些漏洞,加上农村低保金是稀缺资源,不可能满足所有贫困人群的需求,在这样的条件下,比较传统而素质不高的某些村民不可避免的产生对稀缺资源展开竞争。于是,权力寻租的出现就理所当然的了,政府官员行为部分市场化了,政府官员滥用手中的权力,利用种种的社会关系,将自己手中掌握低保名额变相的出售,买方则是对这些资源有需求的所有村民。政府官员在交易的时候处于主动地位并制定交易规则。由此形成了低保制度运行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关系,诸如特殊主义、文化主义、庇护主义等等社会关系作用于低保金的分配过程。
参考文献
[1]关信平.论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原则及模式选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2]关信平.论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原则及运行机制[J].文史哲,2007(1).
[3]邹文开.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的障碍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4(3).
[4]高敬文.质化研究方法论[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6.
[5]郭倩,张丽.关于农村低保制度的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3).
[6]郭于华,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J].中国学术,2001(4).
[7]郭于华.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J].社会学研究,1994(6):21.
[8][美]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9]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M].三联书店,2002年.
注释
1田北海,李春芳,我国农村低保的制度困境及其优化路径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2(3)。
2http://files2.mca.gov.cn/cws/201302/20130225142031937.htm
3孙立平,“关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5)。
4[美]埃弗里特:M.罗杰斯等:《乡村社会变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321。
5刘豪兴主编,《农村社会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8。
[关键词]农村低保;低保资源;低保对象;低保漏洞
一、农村低保制度的漏洞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面临着文本缺陷与执行漏洞等困境。文本缺陷在于规范缺失、执行程序失范、监督乏力以及自控机制缺位;执行漏洞在于筹资难、低保对象甄选难、家庭收入核算难、低保标准确定难与动态管理难共存。1
调查发现,都昌县的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细则》只对农村低保制度的原则、目标、保障范围、保障标准、资格申请及审批程序、待遇发放、资金管理以及管理机制等进行了原则性说明,在具体的工作程序、界定标准方面仍然缺乏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明确规定。在农村低保制度存在大量漏洞的情况下,经办人员和村民都可以会想尽办法钻制度漏洞空子。
二、农村低保分配资源的稀缺性
据2013年民政局的统计数据:1月份全国县以上的农村低保人数为53476080人,保障家庭数为28229678户,农村低保累计支出金额为697391.6万元,农村低保支出水平为111.71元。1月份都昌县的农村低保人数为31566人,保障家庭数为10098户,农村低保累计支出金额为268.3万,农村低保支出水平为85.00元。2都昌县农村低保支出水平同比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支出水平低26.71元,这一数据可以反映出都昌县的农村低保金相当不足,保障金少与受保人数多的矛盾突出,低保资金相当稀缺。
易村是都昌县的一个自然村落。由于该县低保资源稀缺,于是在易村就出现上一系列的博弈现象,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博弈,表现为争相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获得低保;个体村民与村镇干部之间的博弈,表现为通过一些社会行为迫使村干部将其评为低保对象;村镇干部则在人情和责任的取舍间博弈。
三、农村低保分配体制的垄断性
在1949 年之后,稀缺资源配置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再分配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的再分配体制中,国家垄断了社会中几乎所有的重要的稀缺资源。在国家机构对稀缺资源的垄断和再分配过程中,国家利用这些资源得以构筑一种新的组织框架,以重组社会。这种新的组织框架既是向社会成员进行稀缺资源再分配的机构,又是构造新型的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基础。这种新的组织框架在农村则是乡镇人民政府。国家所控制和垄断农村的稀缺资源,正是通过乡政府在社会成员间进行分配的。这种新的稀缺资源的配置方式,成为新的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这也意味着在这样的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很严格的再分配经济中,是有着“关系”发挥作用的余地和弹性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关系”这种反权力技巧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际的再分配过程。换句话说,这种再分配过程是一个有权力的施予对象积极介入的、其结果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的过程。3
四、农村低保分配对象的传统性
农村低保制度分配对象是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首先他们是农民,再次才是他们是弱势群体。现代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定向的乡下人4。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村集体化,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洗礼后,我国农民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及时在当今社会,农民在大多数人眼里仍然有抹不去的历史印记,“保守、愚昧、因袭、家族观念强、人情至上、狭隘的功利性”仍然是现代农民的特质。5
我国几千年来一直受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不论是政府、社会团体还是个人,都把对弱者的救助看成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慈悲行为,是对穷人的恩赐和施舍,所以受救助者接受经办人员提出的各种条件是理所应当的。在易村,相当一部分的低保对象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满了感激,一些低保户(如:DB3)将低保待遇视为领导干部的恩赐。为了保住低保资格,他们不仅在口头上对党和政府感恩戴德,而且在行动上依附于基层干部。
受访官员Q:“一般你给他办了低保,他都很高兴,很感谢国家和政府。村里有什么事都蛮积极,叫他搞(做)什么事,只要能搞(做),都得(没有)怨言。一些低保户从来不过问具体的低保标准,更不敢提出任何疑问或意见,一般是“发好多(多少)就拿好多(多少)”。
基于以上分析,正是因为农村低保在制度上还存在一些漏洞,加上农村低保金是稀缺资源,不可能满足所有贫困人群的需求,在这样的条件下,比较传统而素质不高的某些村民不可避免的产生对稀缺资源展开竞争。于是,权力寻租的出现就理所当然的了,政府官员行为部分市场化了,政府官员滥用手中的权力,利用种种的社会关系,将自己手中掌握低保名额变相的出售,买方则是对这些资源有需求的所有村民。政府官员在交易的时候处于主动地位并制定交易规则。由此形成了低保制度运行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关系,诸如特殊主义、文化主义、庇护主义等等社会关系作用于低保金的分配过程。
参考文献
[1]关信平.论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原则及模式选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2]关信平.论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原则及运行机制[J].文史哲,2007(1).
[3]邹文开.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的障碍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4(3).
[4]高敬文.质化研究方法论[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6.
[5]郭倩,张丽.关于农村低保制度的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3).
[6]郭于华,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J].中国学术,2001(4).
[7]郭于华.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J].社会学研究,1994(6):21.
[8][美]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9]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M].三联书店,2002年.
注释
1田北海,李春芳,我国农村低保的制度困境及其优化路径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2(3)。
2http://files2.mca.gov.cn/cws/201302/20130225142031937.htm
3孙立平,“关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5)。
4[美]埃弗里特:M.罗杰斯等:《乡村社会变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321。
5刘豪兴主编,《农村社会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