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改革已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多年,教师们也跟着教改的浪潮几经沉浮。在新教学理念的洗礼下,语文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但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让师生都感到无计可施,真可谓有喜也有忧。其实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水平、知识水平、思维水平三个因素。只要教师抓住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系统综合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都必须有学习的主动性做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兴奋剂。许多学生之所以厌恶作文,害怕作文,不愿意积极地去思考,缺乏创作的冲动,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兴趣,没有体味到写作中的乐趣。影响兴趣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习活动中的挫折体验,二是学习对象本身缺乏新奇性,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努力使学生从上述两个误区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激励原则。这种激励原则,不但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则体现在对学生作文的个别指导上。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态度要诚恳,要有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教师要抓住“闪光点”,予以及时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获得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体验。反之,如果教师在指导批改学生作文中发现其中的缺点就全盘否定和粗暴批评、挖苦讥讽、四处张扬,就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寻找学习的兴奋点。中学生求知欲极强,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在阅读、文章赏析中均有引起学习兴趣的兴奋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共同关心的热点,以热点为中心选择写作题目。由于学生平时对这些问题关心,在体验上又很接近,其感想也较为丰富真实,抓住这一点就能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亢奋状态,产生写作冲动。此时,学生会觉得有说的,有写的,并能说透、写透,成功率也较高。三是教学活动要循序渐进,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这就要先易后难。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而后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发展思维和能力。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作文中的词语运用,修辞、描写、布局谋篇,起、承、转、合等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去深入地开掘主题,学会塑造典型形象或分析、综合、推理、论证。
二、强化基础,扩大知识面
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学生在写作中之所以常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没有准确地理解词义。在词的应用训练中应重视动词、形容词和关联词的掌握和运用。
在句的训练中,应努力使学生掌握各类句型、句法,掌握语言的规律和表述方式,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作文写作中视具体情况运用多种形式,具体、灵活、准确地表情达意,从而提高学生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微构思”能力,为文章整体构思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掌握词与句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词与词、句与句、词与句相互联系的训练。句子对词的运用有一定的制约性,对于中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把握句与句的关系,一个句子怎样过渡到另一个句子,怎样把一个句子与下一个句子沟通起来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些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扩大社会生活的知识面。有了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基础,再加上基础知识,心笔合一,促进智能转化,一旦学生克服了表达障碍,获得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就为写作能力上一个新台阶铺平了道路。
三、训练思维,形成能力
分析与综合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判断推理是人们进行分析综合必须依赖的思维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语文思维训练,就是引导学生逐步做到自觉地运用思维规律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训练对学生来说,就是要使其掌握正确的思维过程、形式、方法,学会学习。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启发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共性与个性统一的规律,概括综合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在文章分析和鉴赏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文章的立意所反映的思想,分析文章的脉络和写作方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植在学生头脑中,溶解在学生意识里的过程,就是科学的思维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过程。
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联想,就是从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通过联想思维得以发散开去,又带着意象从不同的方向聚拢回来。想象,是表象的改造并在其基础上形成形象,从而建立新的物质和精神上有重要价值的东西。联想与想象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发散。他们是思维的活化剂,发散不等于创造,但创造离不开发散。写作活动实质是一个创造过程,因此应特别强调发散思维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除有意地进行大量的发散思维训练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帮助学生去赏析优秀的文章和作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等多种媒体和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输入量,提高鉴赏力。在学生的头脑中积累丰富的表象素材,借以引发出创造性灵感。
在作文教学中,只要系统、科学地加强激发写作兴趣、强化基础、扩大知识面等思维形成能力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提高。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都必须有学习的主动性做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兴奋剂。许多学生之所以厌恶作文,害怕作文,不愿意积极地去思考,缺乏创作的冲动,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兴趣,没有体味到写作中的乐趣。影响兴趣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习活动中的挫折体验,二是学习对象本身缺乏新奇性,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努力使学生从上述两个误区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激励原则。这种激励原则,不但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则体现在对学生作文的个别指导上。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态度要诚恳,要有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教师要抓住“闪光点”,予以及时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获得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体验。反之,如果教师在指导批改学生作文中发现其中的缺点就全盘否定和粗暴批评、挖苦讥讽、四处张扬,就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寻找学习的兴奋点。中学生求知欲极强,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在阅读、文章赏析中均有引起学习兴趣的兴奋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共同关心的热点,以热点为中心选择写作题目。由于学生平时对这些问题关心,在体验上又很接近,其感想也较为丰富真实,抓住这一点就能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亢奋状态,产生写作冲动。此时,学生会觉得有说的,有写的,并能说透、写透,成功率也较高。三是教学活动要循序渐进,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这就要先易后难。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而后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发展思维和能力。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作文中的词语运用,修辞、描写、布局谋篇,起、承、转、合等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去深入地开掘主题,学会塑造典型形象或分析、综合、推理、论证。
二、强化基础,扩大知识面
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学生在写作中之所以常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没有准确地理解词义。在词的应用训练中应重视动词、形容词和关联词的掌握和运用。
在句的训练中,应努力使学生掌握各类句型、句法,掌握语言的规律和表述方式,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作文写作中视具体情况运用多种形式,具体、灵活、准确地表情达意,从而提高学生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微构思”能力,为文章整体构思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掌握词与句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词与词、句与句、词与句相互联系的训练。句子对词的运用有一定的制约性,对于中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把握句与句的关系,一个句子怎样过渡到另一个句子,怎样把一个句子与下一个句子沟通起来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些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扩大社会生活的知识面。有了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基础,再加上基础知识,心笔合一,促进智能转化,一旦学生克服了表达障碍,获得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就为写作能力上一个新台阶铺平了道路。
三、训练思维,形成能力
分析与综合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判断推理是人们进行分析综合必须依赖的思维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语文思维训练,就是引导学生逐步做到自觉地运用思维规律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训练对学生来说,就是要使其掌握正确的思维过程、形式、方法,学会学习。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启发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共性与个性统一的规律,概括综合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在文章分析和鉴赏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文章的立意所反映的思想,分析文章的脉络和写作方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植在学生头脑中,溶解在学生意识里的过程,就是科学的思维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过程。
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联想,就是从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通过联想思维得以发散开去,又带着意象从不同的方向聚拢回来。想象,是表象的改造并在其基础上形成形象,从而建立新的物质和精神上有重要价值的东西。联想与想象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发散。他们是思维的活化剂,发散不等于创造,但创造离不开发散。写作活动实质是一个创造过程,因此应特别强调发散思维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除有意地进行大量的发散思维训练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帮助学生去赏析优秀的文章和作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等多种媒体和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输入量,提高鉴赏力。在学生的头脑中积累丰富的表象素材,借以引发出创造性灵感。
在作文教学中,只要系统、科学地加强激发写作兴趣、强化基础、扩大知识面等思维形成能力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