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创新研究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9801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认识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三种;从过程上,可以分成导入行为、延伸行为和结束评价行为三种;从方式上,又可以分为讲授行为、对话行为、探究行为、综合行为等。
  后现代教育思想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定位为“交往”和“互动”的过程,即有意义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之间的交际往返、互助作用的过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创新探索
  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前提是
  (一)、语文教师观念、行为的转变。
  1、建立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历来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强调平等与对话的师生关系,都在探寻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师生关系。但笔者认为,师生关系贵在和谐自然,建立互相理解、帮助的关系。这需要教师先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爱其师,则勤其学”,当他感到教师的真诚关心和教师接受他的看法、建议时,他会主动亲近教师,并表达他自己的想法,这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语文教师是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的人。执教的内容大多是文道兼美的文章,在平日课堂教学中就需让学生体会道的所在。语文教师可以看到流露学生心事的习作,适时地与学生交流,这样更了解学生。笔者执教二十多年,经常查看学生的日记,多次当面批改学生的作文,询问他想写什么,结果写出来什么,然后拿出好的文章让他自己比较,从中既可了解他的想法,也可以帮助他改进作文。加上平时对周记认真审读、细心点评等,了解学生甚多。学生感觉到老师真诚的帮助,作为老师,也感觉到学生对自己真诚的欢迎。甚至后来上公开课,在执教《小巷深处》时,我想让学生尝试“父母的爱无处不在”片段口头作文,于是我问“你们能否从生活中的细节中发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可能是公开课人多来听课的紧张,教室里一下没了声音,我一时陷入尴尬。这时一个平时比较腼腆的女生站起来,“让我来说吧”。她说得很好。我并非想让公开课就多么“热闹”,但为了让自己不“出丑”,我决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着想,所以我没想刻意让这堂课有多出色。但是,就她的这句话,还是让我感受到了她对老师的支持,也有一种老师的欣慰。她的发言引来了班上更多精彩的发言,学生的思路也就活跃起来了。
  所以我认为,作为老师要诚心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老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可以信任的人,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建立师生互动的前提。
  2、语文教师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语文课上让人类之“情”“理”并茂。语文教师不可太务实,只灌输语法知识,单纯讲授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具体内容,更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之美、人性之美,自然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我在执教《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时,从分析这两篇文章的共同描写手法及对逆境的积极态度中,指出“人尽管身处困境,但人应该学会自我排解,心胸开阔”,以此激励身处逆境的学生能走出眼前的困境。在困境之中也有 “人情”,可以乐众人所乐,也可以物我两忘。当讲授《满井游记》时,从赞美之情跳出,联系《济南的冬天》,讨论明媚的春光与温暖的冬季哪一种感觉更美?我想让学生弄明白祖国的河山一样的美就行。
  (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互动通常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中的双方是互为主体的。要让课堂充满“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教师作为主导,要立足一个“导”字,而学生作为主体,则体现于一个“动”字。这样一来,全方位的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实现,互动面越广,互动层次越深,课堂教学就越有效,课堂教学就越有生命力。学生的“动”,表现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参与的态度、参与的程度及对活动的体验。从被动应答、自觉适应到主动创造是学生参与意识由弱到强的集中表现。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学在教前”,学生先要自主进行语文预习,新课的讲授总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这是进行互动最基本的前提。有些学生在预习中仅能够完成预习作业,有些学生除了对课文最基本的感悟外,还能对文章进行理性思考、鉴赏性评价,有时可以在老师还未讲授新课,他已经将新课的观点运用到他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了。在上课的过程中,观点的碰撞,学生进行质疑,这样的互动就更为深层。因此,学生自主预习、参与课堂的主体意识,对师生互动至关重要,这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大转变。我经常在课堂上说的是,“信息需要分享,但先需要共享。”每个人都要共享自己的才华,然后就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分享。
  学生的主体性可以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等途径来发展,这也需要教师在互动中的引导。
  (三)、最好是小班化管理——尽管目前这只是一种理想而已。
  但这是进行师生有效互动的一个客观条件,也是笔者作为教师的理想。我常执教两个班级,经常是60大几人一个班。就我的观察,在60多个人一个班、尤其是低分层次班级的教室里,总会有几个甚至是十来个学生觉得自己精神不够集中,对老师的讲解有时节会注意听,但对于同学的发言,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他是觉得与己关系不密切的。早听说一些发达国家已达到二十几个人的班级制了。如果一个班级人数过多,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探究,师生互动,都会有学生不会专注于此,那么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就是浪费了他们的宝贵时间;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言,这是违背人的发展的。
  (四)、教师要有教学机敏,抓住课堂上的细节,对学生的感悟、思考的细节要适时地进行切中要害的点评与引导。
  没有教师的机敏,互动无法实行,也不能让这种互动得到更深刻的层次发展。我在执教九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时,故意让学生讨论一下愚公的“愚”,有个男生就说“愚公不懂得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发展种养业”,又有一女学生说“愚公他不会想办法举家搬迁到别的地方去住”,还有一个学生说:“本文的中心又不是表现愚公之愚的”。他说的真好,说出了问题的实质。这样,课堂很快就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了,并且最终得出愚公“精神可嘉,做法可笑”的结论。学生的思维又多了一层,对自己不太完整的认识也可以相互补充。这里,班级环境的宽松,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哪怕是不太成熟的观点也是很重要的,不然,一次错误可能让学生下次不敢尝试。教师还需要有鼓励答案不完美学生下次继续发表观点的机敏,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恰当指出问题所在,再引导学生进行纠正。
  
  三、语文探究性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方法
  
  我认为,无论是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是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领着学生解读教材,让学生做老师要求做的事,还是学生做堂上练习或自己思考的貌似“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有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或在情感上师生间调动彼此的情感体验,或在理性上“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
  1、注重感情的上的投入。
  这是课堂互动的基础阶段,主要指在课堂导入、沉浸文本两个阶段上的师生互动。有学者称之为“语文教学的‘精神互动’”。
  课堂导入的设计,教师除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课文,还需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或者从师生共同经历的事情、共同读过的文章,或者从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共有的情感体验着手。我在执教《春》时,我让学生回忆有关描写春天诗词名句,学生的热情一下了就被激发了起来,学生很快就投入了情感。在授课将近结束时,我让学生描述我们这地方春天的情景,他们将对自己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带入对课文的探究性阅读中。
  导入时注重学生关注什么,从现实生活感悟入手,进入文本具体情境,最终实现对现实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这样的互动是帮助学生搭建了进入文本的平台。
  所以,进入文本,特别是抒情文本,需要师生情感上的互动,以此来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2、注重“理”上的辨析。
  这是课堂互动的深层阶段。课堂上的互动,绝不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互动,重在了解之后的辨析,而使了解变得深刻。这个阶段的师生互动,老师的设置疑问的意识与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教师本身需要有追根溯源的精神。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论语六则》时,讲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优缺点,一位学生就说要“扬长避短”。我问学生:你们对“扬长”怎么看?有学生赞同人要扬长,有学生认为人不能过分扬长。由此进一步探讨在什么场合要扬长,在什么场合要低调为人。
  3、互动方式不局限于语言上的互动,还可以有其他。
  我在执教期间,采用小纸条的方式互动。有几名学生总是自觉地自拟题目写文章,然后主动地交给我给他们批改。我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写在页边,或者文章后面。让给他们看后,下次交给我看作文时,又会附上他们的想法和反评。这样你来我往,既解决了问题,也增进了了解。每天上完课我总用几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下学生上课是否听得明白和听得透彻了,或让他们在日记上写下语文课堂上的得失,语文老师需要改进的地方,语文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等,便于教师我的改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语文探究性课堂中实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入进行理性的、有创造性的思考,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行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始终带着和学生互动的意识备课、走进课堂、课后和学生交流、检查课后作业,定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名族的瑰宝 ,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奇葩。学好古诗词、能背几首古诗词,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的良好表现,因此能让中学的学生学好古诗词,就应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采用的就是古诗词的“九步走”教学方法。  1、了背景:一首古诗词的背景最能代表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也能更好的理解并诠释作者创作这首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从而进一步掌握每首古诗词的主题。杜甫的《春望》创作于公
期刊
摘 要:到底什么是教学效率?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不同的教学理念以及不同的课堂实践。当人们对教学效率理解不一而又一致地视之为教学活动的标杆时,何谓教学效率的问题自然就成了一个严重的方向性的问题。  教师上课的四十五分钟,同样的在课外要花许多时间来准备。要想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必须相当全面充分,因此备课就显的犹为重要。教师的备课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
期刊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应从创新教育入手。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把握时机,挖掘学生创造潜能,让学生提出新设计,新方法,让学生不断创新,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有新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唯一能使一个国家进入下一发展阶段的
期刊
“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协助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拿破仑.希尔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此观点,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就强调过“天时”、“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圣人孔子也指出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的害处,合作学习它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理念,在中外教育史上都可以发现其生动的实践案例。但是现实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 年代初的美国,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并进行了
期刊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新课
期刊
曾经读过这么一句话“课堂很小,但是它的外延很大;书本很薄,但是它传递的思想很深。”亦是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折射于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沉甸甸的,有外延,有内涵,如何引导学生读出课文的厚度,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课题。如我在教学《小抄写员》时,这个课题就很鲜活地摆在我的面前。  《小抄写员》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它以一个男孩子的视角介绍了发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的投入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英语老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本身就
期刊
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联想”。  联想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有时候是把书本上所写的事物和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比如,我们读了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就会由野草的顽强的生命力联想到革命事物也是压迫不倒,摧折不了的。读了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就会联想到那些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人,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的重要。作为一名小学的英语教师,我认为找到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教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其实我们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沟通能力对于我们尤为重要,对于每一位孩子的学习过程,学习情况,及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都要了如指掌,对于孩子的进步我们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
期刊
信息革命和知识暴炸不仅冲击人类的观念和思想,更无情的改变着国家及个人的命运,现在它正迅速的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必须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启蒙教育。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小学数学网络教学的好处  1.“大众数学”思想得以体现   “大众数学”思想的基本含义包括①人人学“有用”的数学。②人人掌握数学。③不同的人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