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发展物联网产业。当前,中国在物联网产业上已经形成和拥有了材料、技术、器件、网络一系列的产业链,已经达到了物联网产业化的国家标准。不过,中国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物联网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势头。中国物联网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方式。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4年中国整个物联网的销售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上。近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综合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充分体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物联网以及智能交通领域的车联网,市场前景良好,增长速度不断攀升。据统计估算,中国M2M连接数在2014年已突破7300万,同比增长46%,占全球M2M连接数的30%,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场地位,未来中国M2M规模将继续扩大,2020年预计达到3.5亿,全球占比将达36%。
在应用发展方面,物联网已在中国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如智能交通中的磁敏传感节点已布设在美国旧金山的公路上;中高速图传传感网设备销往欧洲,并已安装于警用直升机;周界防入侵系统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已初步展开。
总体而言,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交易成本过高,产业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埃森哲的研究显示,中国还能进一步扩大物联网的影响。通过进行定向投资和其他类似计划提供支持,提高本国吸收物联网技术的能力,各行业还将产生巨大的附加值。以制造业为例,在中国当前政策和投资趋势的推动下,未来15年,物联网在制造业就可创造1960亿美元的累计GDP。如果进一步扩大物联网的影响力,中国制造业的经济价值将跃升至7360亿美元,增加276%。
其二,政策导向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影响显著。多层面的政策投入成为推动现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如果说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属于“市场驱动型”,国内更贴近“政策驱动型”。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2015年之后,中国政府启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旨在将中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提高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将生产流程与互联网相整合,使制造业变得更加环保、智能和优质。此外,中国政府还在推动“互联网 ”战略,整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未来中长期内,物联网将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继续加大。
其三,在政府政策推动下,中国物联网发展遵循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的路径推进。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从而将可以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场。
其四,物联网产业体系相对完善,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凸显,众多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我国已经形成涵盖感知制造、网络制造、软件与信息处理、网络与应用服务等门类的相对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出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的态势。在企业发展方面,大企业的物联网平台已基本成型,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生态圈,借力大平台的态势出现。随着应用的落地与可挖掘数据的逐渐积累,物联网产业的价值开始显现。在信息技术企业引领下,物联网与新兴技术协同发展,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不断涌现,金融资本竞相追逐。
其五,中国现阶段物联网产业发展仍是重点关注技术突破,自主MEMS传感器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仍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兴起使得传感器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先机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亦将传感器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传感器作为实现制造设备和工厂智能化的前提,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应用的推动下,国内传感器市场规模迅速增长。从2010年的397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86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1.4%。据估计,未来几年,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汽车和医疗等领域的传感器的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有望在2020年超过3000亿元。
中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1.支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尽管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一段距离。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无法同步;物联网基础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我国各省对物联网投入资金比例不同,也导致了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同步;另外,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物联网基础设施落后,加之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农村人口又占比例的多数,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所以,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为此,需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政策、技术等层面全面跟进。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物联网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势头。中国物联网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方式。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4年中国整个物联网的销售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上。近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综合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充分体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物联网以及智能交通领域的车联网,市场前景良好,增长速度不断攀升。据统计估算,中国M2M连接数在2014年已突破7300万,同比增长46%,占全球M2M连接数的30%,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场地位,未来中国M2M规模将继续扩大,2020年预计达到3.5亿,全球占比将达36%。
在应用发展方面,物联网已在中国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如智能交通中的磁敏传感节点已布设在美国旧金山的公路上;中高速图传传感网设备销往欧洲,并已安装于警用直升机;周界防入侵系统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已初步展开。
总体而言,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交易成本过高,产业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埃森哲的研究显示,中国还能进一步扩大物联网的影响。通过进行定向投资和其他类似计划提供支持,提高本国吸收物联网技术的能力,各行业还将产生巨大的附加值。以制造业为例,在中国当前政策和投资趋势的推动下,未来15年,物联网在制造业就可创造1960亿美元的累计GDP。如果进一步扩大物联网的影响力,中国制造业的经济价值将跃升至7360亿美元,增加276%。
其二,政策导向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影响显著。多层面的政策投入成为推动现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如果说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属于“市场驱动型”,国内更贴近“政策驱动型”。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2015年之后,中国政府启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旨在将中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提高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将生产流程与互联网相整合,使制造业变得更加环保、智能和优质。此外,中国政府还在推动“互联网 ”战略,整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未来中长期内,物联网将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继续加大。
其三,在政府政策推动下,中国物联网发展遵循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的路径推进。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从而将可以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场。
其四,物联网产业体系相对完善,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凸显,众多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我国已经形成涵盖感知制造、网络制造、软件与信息处理、网络与应用服务等门类的相对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出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的态势。在企业发展方面,大企业的物联网平台已基本成型,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生态圈,借力大平台的态势出现。随着应用的落地与可挖掘数据的逐渐积累,物联网产业的价值开始显现。在信息技术企业引领下,物联网与新兴技术协同发展,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不断涌现,金融资本竞相追逐。
其五,中国现阶段物联网产业发展仍是重点关注技术突破,自主MEMS传感器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仍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兴起使得传感器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先机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亦将传感器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传感器作为实现制造设备和工厂智能化的前提,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应用的推动下,国内传感器市场规模迅速增长。从2010年的397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86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1.4%。据估计,未来几年,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汽车和医疗等领域的传感器的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有望在2020年超过3000亿元。
中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1.支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尽管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一段距离。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无法同步;物联网基础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我国各省对物联网投入资金比例不同,也导致了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同步;另外,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物联网基础设施落后,加之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农村人口又占比例的多数,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所以,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为此,需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政策、技术等层面全面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