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素来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声誉,它起源于古代蜀国。自秦朝至三国时期,成都逐渐成为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较大发展。唐宋时期,川菜更为脍炙人口。川菜种类繁多,其菜名也是包罗种种,有以人名命名的,有以川菜材料和做法命名的……这里笔者将从以人名命名的”太白鸭”和“东坡肉”等系列川菜中对唐宋文人的生存状况加以阐述。
“太白鸭”,从这个名字我们不难想象,它与诗仙李白有着不解之缘。李白,字太白,幼年随父迁居锦州隆昌,即现在的四川江油青莲镇,直至25岁才离开四川。在四川近二十年生活中,他很爱吃当地名菜焖蒸鸭子。厨师宰鸭后,将鸭子放入盛器内,加酒等各种调料,注入汤汁,用一张浸湿的绵纸,封严盛器口,蒸烂后保险原汁原味,既香且嫩。天宝元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入京供奉翰林,他以年轻时吃过的焖鸭子为蓝本,用百年陈酿花雕、枸杞子、三七等蒸肥鸭献给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将此菜命名为“太白鸭”。
“太白鸭”的出炉正昭示了李白人生的顶峰。唐玄宗御赐“太白鸭”之名,就如同为他颁发了一个商标专利,而这个专利的实质当然是李白开始受到重用。这个时期,正是他由于玉真公主的引荐而受到皇帝厚爱的辉煌时期。“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正是其最好的写照。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天宝三年春,李白被放还乡,于是诗人开始了他的浪游生活,在四处漂泊中,把他的满腔抱负化作一首首传世佳章。
李白的际遇,可以让我们看见一代文人在政治道路上的心酸与艰辛。他的二入长安,经历了由大喜到大悲的重大转折,这不能不使他的心境与诗风产生重大影响。在他出京前后的作品中,我们既能感到他初入长安后那种鲜亮的色调背后的隐隐的电光石火,开始变得郁怒而显得更为深厚,他的政治生涯在此也即将走到尽头。可以说,“太白鸭”的诞生既反映了李白政治生活中的甜蜜,又预示了他此番道路行进中的挫折与无奈。
无独有偶,宋代也有位大文学家与川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是豪放词代表作家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从小受川菜习惯的影响,创制了东坡肉.东坡羹等系列川菜,为川菜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然而,这一系列川菜却不是苏轼辉煌时期的杰作。苏轼作为一代词人和美食家,这是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苏轼受父亲影响,年轻时“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后受到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后应直言极谏策问,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了他医生坎坷的仕宦生涯。在为官生涯中他被卷入变法改革的浪潮中,因与上层官僚的政治冲突,曾被贬职,外放,而这些苦难的开始就是“乌台诗案”。在此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精神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才情横溢、心怀旷达的他并没有被打倒,他在秀丽美好的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出路。在黄州期间,他自号东坡居士,彷徨与山水,用诗、词等文学样式排遣心中的抑郁,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解脱及出世的途径。同时,他摒弃了“君子远庖厨”的观念,醉心研究美食,自小在四川长大的他,深受“味在四川”的影响,创制了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系列川菜。
显而易见,东坡肉等系列川菜正是苏轼精神闲暇之余的杰作,是他为自己找到的一个心灵宣泄的出口。而其之所以会选择开发川菜,大概是因为他的思乡情结吧。人在受到挫折的时候,会更容易想家。他把这种思乡之情融入到川菜的创制中,“秋来霜露满冬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芥蓝如菌覃,脆美牙颊响,白菘类羔羊,冒土出熊掌”,反映了他对川菜、家乡的深厚感情,显示了他作为一位美食家的不凡功力。而在创制、品尝川菜的生活中,苏轼那因政治挫折而疲惫的心也得到了些许补偿,从这个角度上看,川菜发挥了慰藉人的心灵的作用。南宋的大诗人陆游也可以作证。
陆游虽是浙江人,却奉皇命在46岁时入蜀,54岁出川。其间九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时期,虽“孝宗念其久外,趣召东下,然心固未尝一日忘蜀也”他长期在四川为官,对川菜兴味浓厚。唐安的薏米,新津的韭黄,彭山的烧鳖,成都的蒸鸡,新都的蔬菜,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蜀多年后还念念不忘。晚年曾在《蔬食戏作》中咏出‘还吴此味那复有”的动情诗句。虽然他在为官从政与爱情生活方面皆不如意,但其85岁的高寿应当是受益于豁达的气度和合理的饮食。
由上述内容可知,与文人有关的川菜菜名,多多少少是此文人生活际遇的些许写照,从太白鸭可以窥见李白的人生高峰,但也预示了他人生的下坡,从东坡系列川菜可以看见文人因政治上失意而寻找的一种另类补偿方式。
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637002)
“太白鸭”,从这个名字我们不难想象,它与诗仙李白有着不解之缘。李白,字太白,幼年随父迁居锦州隆昌,即现在的四川江油青莲镇,直至25岁才离开四川。在四川近二十年生活中,他很爱吃当地名菜焖蒸鸭子。厨师宰鸭后,将鸭子放入盛器内,加酒等各种调料,注入汤汁,用一张浸湿的绵纸,封严盛器口,蒸烂后保险原汁原味,既香且嫩。天宝元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入京供奉翰林,他以年轻时吃过的焖鸭子为蓝本,用百年陈酿花雕、枸杞子、三七等蒸肥鸭献给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将此菜命名为“太白鸭”。
“太白鸭”的出炉正昭示了李白人生的顶峰。唐玄宗御赐“太白鸭”之名,就如同为他颁发了一个商标专利,而这个专利的实质当然是李白开始受到重用。这个时期,正是他由于玉真公主的引荐而受到皇帝厚爱的辉煌时期。“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正是其最好的写照。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天宝三年春,李白被放还乡,于是诗人开始了他的浪游生活,在四处漂泊中,把他的满腔抱负化作一首首传世佳章。
李白的际遇,可以让我们看见一代文人在政治道路上的心酸与艰辛。他的二入长安,经历了由大喜到大悲的重大转折,这不能不使他的心境与诗风产生重大影响。在他出京前后的作品中,我们既能感到他初入长安后那种鲜亮的色调背后的隐隐的电光石火,开始变得郁怒而显得更为深厚,他的政治生涯在此也即将走到尽头。可以说,“太白鸭”的诞生既反映了李白政治生活中的甜蜜,又预示了他此番道路行进中的挫折与无奈。
无独有偶,宋代也有位大文学家与川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是豪放词代表作家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从小受川菜习惯的影响,创制了东坡肉.东坡羹等系列川菜,为川菜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然而,这一系列川菜却不是苏轼辉煌时期的杰作。苏轼作为一代词人和美食家,这是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苏轼受父亲影响,年轻时“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后受到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后应直言极谏策问,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了他医生坎坷的仕宦生涯。在为官生涯中他被卷入变法改革的浪潮中,因与上层官僚的政治冲突,曾被贬职,外放,而这些苦难的开始就是“乌台诗案”。在此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精神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才情横溢、心怀旷达的他并没有被打倒,他在秀丽美好的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出路。在黄州期间,他自号东坡居士,彷徨与山水,用诗、词等文学样式排遣心中的抑郁,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解脱及出世的途径。同时,他摒弃了“君子远庖厨”的观念,醉心研究美食,自小在四川长大的他,深受“味在四川”的影响,创制了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系列川菜。
显而易见,东坡肉等系列川菜正是苏轼精神闲暇之余的杰作,是他为自己找到的一个心灵宣泄的出口。而其之所以会选择开发川菜,大概是因为他的思乡情结吧。人在受到挫折的时候,会更容易想家。他把这种思乡之情融入到川菜的创制中,“秋来霜露满冬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芥蓝如菌覃,脆美牙颊响,白菘类羔羊,冒土出熊掌”,反映了他对川菜、家乡的深厚感情,显示了他作为一位美食家的不凡功力。而在创制、品尝川菜的生活中,苏轼那因政治挫折而疲惫的心也得到了些许补偿,从这个角度上看,川菜发挥了慰藉人的心灵的作用。南宋的大诗人陆游也可以作证。
陆游虽是浙江人,却奉皇命在46岁时入蜀,54岁出川。其间九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时期,虽“孝宗念其久外,趣召东下,然心固未尝一日忘蜀也”他长期在四川为官,对川菜兴味浓厚。唐安的薏米,新津的韭黄,彭山的烧鳖,成都的蒸鸡,新都的蔬菜,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蜀多年后还念念不忘。晚年曾在《蔬食戏作》中咏出‘还吴此味那复有”的动情诗句。虽然他在为官从政与爱情生活方面皆不如意,但其85岁的高寿应当是受益于豁达的气度和合理的饮食。
由上述内容可知,与文人有关的川菜菜名,多多少少是此文人生活际遇的些许写照,从太白鸭可以窥见李白的人生高峰,但也预示了他人生的下坡,从东坡系列川菜可以看见文人因政治上失意而寻找的一种另类补偿方式。
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63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