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科本位,回归以人为本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才的竞争日益凸显,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手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科本位”和“以人为本”两种教育两种教育理念一直以来被教育者所热议,在关注人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学科本位”的教育理念逐渐不合时宜,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进行阐述,论证在教育上“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育 学科本位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近十几年来,我國不断地出现大学生、研究生问题事件,如大学生、研究生跳楼,啃老;在疫情严峻期间,留学生、博士等知识分子发表辱国言论。这让我们不得不去反省,我们的教育能够培养出这些知识能力过硬的学生,但为何良好的心理品质、优秀的个人素养无法在他们身上体现?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传统的教育没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各门课程的知识传播,也就是学科本位。学科本位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教书育人,教书是过程,育人才是目的。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教和学,具体来讲就是知识、经验和思想品质的传播过程,这个过程,无论教的是什么样的内容,无论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最终的目的都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和认同的个体,所以教学又被认为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而现在的教育状况,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装裹知识的容器,却没有给他精神上的点拨和价值观上的引导,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做到了“教书”,却没有做到“育人”,或者是说,没有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样子。这和我们的“育人”背道而驰。
  改变学科本位,回归以人为本才是我们教育的出路。
  一、学科本位下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以人为本成为教育必然的趋势
  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观念,容易导致学生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漠视,把自己所有的关注点都聚集在提高成绩上。这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危害很大。而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尊重人的个性特征,全面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把人培养成适应社会所需求的具有高尚品德,技术过硬,专业水平高的合格人才。
  传统教育缺乏创新理念。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个社会有质的改变,往往是创新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我们说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通过什么来竞争的?创新就是人才竞争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需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传统的教育观念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点。
  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教育需要一个更开放的教育观念。在社会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网络、书籍、报刊、电视教学等途径使知识的学习具有开发性,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只有接纳这种改变,利用开放资源,从传统的教师知识传授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学科本位下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以人为本能够补其短板
  我国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但中国的人才选拔很多时候是通过应试来实现的,如中考、高考。这很容易导致学校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应试上,形成应试教育模式:学校就像一座高考加工厂,学生就像工厂中的机器不停运转。但这种的模式下,学生不可避免的失去了创造力。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过分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素质的教育,学生在思想品德上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学科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它们是不同的,以人为本要求老师立德树人,做好榜样作用,用良好的品德影响学生;以人为本要求老师不厌其烦的对后进生进行劝导,用行动来体现老师对她们的重视和关爱;以人为本强调批评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说服学生,告诉我们如果走不进学生的心里,哪怕我们怎样义正言辞,一切都是徒劳。而这些能够用应试来解决吗?显然不能!
  三、学科本位下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存在合理,以人为本更有其现实意义
  传统教育的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在课程内容上也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建立了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课程体系形式,选修课有丰富性和扩展性的特点,选修课的丰富性能满足学生对其感兴趣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多样性;选修课的扩展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各个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必修课具有确定性和基础性的特点,确定性稳定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范围,学生在一定的知识框架里稳步向前,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骨架,满足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学习的需求,它能让学生打好根基,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可以说,新课程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并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学科本位缺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以人为本将关注点回归到人
  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显性,也有隐性,但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因素:
  1.个人因素
  个体独特性从人的出生开始就已经拥有,这主要是受人的生理遗传和生理成熟的影响;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直接,持续性最长的影响因素,是形成认知事物,规范行为的组成部分;
  3.学校因素
  不同的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实际上这种个性特征是在学校因素综合影响下打下的学校烙印;
  4.社会因素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相互沟通与协作,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之一。
  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学校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不足,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很少甚至不能结合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因素,导致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无法得到预防和疏导。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然会代替学科本位。逐渐成为新世纪教育思想的主导趋势。
其他文献
摘要:在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开口说话,行程语言逻辑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口语表达又是人的最基本技能,幼儿对语言的掌握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整体智力发育,所以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幼儿园充分利用图书区的环境材料,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 口语表达能力 图书区  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与别人交流的必要条件,分为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期刊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物理电学规律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单一、思维模式简单,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有“特点”的教学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理解教材中的物理规律。本文介绍教师怎样运用教学思维方式寻找初中物理电学中的规律。  教学思维方式是教师对教学领域一系列问题所特有的认识模式和认知方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
期刊
马克思曾说过:“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对于听障生而言,语言的发展更是师生和家长倍加关注的话题。《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提出,“聋校语文课程应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培养聋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聋生的综合素养……”  《听障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也规定:“……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能力……”。可见,将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部分,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本文针对于群文阅读教学方面的内容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意在找出群文教学试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实施方略适用于阅读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教学;存在问题;阅读能力;  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创新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可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期刊
摘要:在中国的家庭里,存在着多少对幼儿的暴力打骂发脾气的家庭。这个暴力很多家长都把它当成权威,其实暴力不等于权威,很多人认为孩子不听话,骂一下、打一下孩子就会听话、才会顺从,家长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就很有面子的征服孩子,让孩子乖乖就范。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乖乖就范、听从于你,而是表面顺从于你、内心反驳与你,而给他内心世界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打骂发脾气暴力  打骂发脾气的行为,有多少家长会真正做到
期刊
“培养一个成功的人才”,是当今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家庭有“望子成龙” “ 望女成风”的期望;学校有 培育“ 四有” 新人的任务;社会有“ 有用之才”的呼声;国家有“ 栋梁之才” 的需求。 但是历经几代的事实证明, 真正成功的人才, 确也不乏出现, 而平庸之才, 甚至是歪才、蠢才、劣才不无存在。 当然, 要培养出成功的人才, 没有明智的方略, 没有切实的举措, 没有科学的施教, 沒有精心的培育,
期刊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  1.“留守儿童”容易违纪,叛逆心理苗头出现  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
期刊
摘要:创造性教学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但创造性教学首先必须要有创造性的教师。创造性教学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教育实践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的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难以造就出具有创造性的新一代。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教师要求  创造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老师有怎样的要求呢?现在就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造精
期刊
摘要: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教育是重要的习惯养成阶段和认知功能发展阶段。疫情突如其来,一方面,线上教育的确及时的解决了教育停滞的问题,做到了停课不停学,另一方面,在线上课堂的准备和反馈中,我实际感受到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明显下降,学习习惯也有所退化。联系前几年所说的远程教育,和此次实践情况,远程教育就目前来看,难以在小学教育系统中实现,并且在教育改革的大契机下,对教育者的教学方式提供
期刊
古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一道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景。诗与文化是应该对接的,古诗是通向民族文化的最佳路径,但这条路却最难走,因为古诗内容时空跨度太大,话语风格离学生现有的语感相去甚远,而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所以古诗教学往往停留在诗意的疏通,诗句的积累及浅品味的层面上,诗的文化底蕴往往无暇顾及或走不到诗文化的远处。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的教学,我尝试着把诗与文化对话,在学生和文本之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