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历克斯·摩尔(Alex Moore)教授,是笔者在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访学的导师,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好教师的内涵、品质、类型和发展策略等问题,笔者与亚历克斯·摩尔教授进行过多次交流,深受启发。他从战略角度提出的好教师成长途径和策略,是他自己30多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智慧结晶。他反复强调,好教师的成功没有捷径,在他的文章和书籍中,我们也没有发现教师专业成功的秘诀。他认为,好教师是鲜活、丰富而多样化的群体形象,并不只是一个模样;好教师并非时时、处处都成功,也有各种困难、问题、烦恼和失败。成为好教师的秘诀不在培训机构和专家那里,而在于教师自身不断探究、思考和对教育实践的持续完善中,要立志在实践探究、内在体验、自省和升华中成为教育家。
亚历克斯·摩尔教授多次强调,好教师的成功没有外部答案,是自生的,无法被制造。他提醒教师,能工巧匠、反思型实践者和魅力教师的说法均过分强调教师本人在教学成功或失败遭遇中的作用,却明显忽视政府及整个社会在教师发展方面的应尽职责;好教师的“好”可能有问题,给教师带来外部的压力甚至束缚。为此,他使用过“建设性”(constructive)、“生产性”(productive)、“有效性”(effective)、“交流性”(communicative)等概念。但通过比较,他还是接受了“好”的表述,认为“好教师”是相对最好的表述。他会批评英国政府部门忽视对教师的有效帮助,习惯把大量资金投给高校以及各种教育培训机构,而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学教师往往无法争取到专业发展的经费。好教师与好教育、好学校密切相关,好的校长、好的学校、好的教育往往是孕育好教师的摇篮,只有营造适宜的外部教育环境,才会诞生好教师。
亚历克斯·摩尔教授常常在教师和教育家两种角色中转换,既从专家角度研究教师,又从教师角度分析专家。他的这种身份的不断转换进一步表明,好教师与教育家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是统一的。他是一个拥有18年教龄的中学教师,又是一个拥有15年研究经历的教育家。教学实践者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崇尚自我的改变和觉悟,在这里外力的强迫往往无用。教育理论工作者往往着力于研究教育的共性和规律,而教师的成长显然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他期待教师能够积极借鉴普适性的思想和方法来完善自己,虚心接受专家的建议。他的这种双重角色和谦虚,折射出好教师和教育家的
光芒。
一、进一步聚焦教学(focus on teaching),真正成为好教师
师与道相存、相依,道之不存,师就会消失。在信息时代,面对知识爆炸、社会和学生教育期待高涨的严峻挑战,教师要真正成为令人信服的好教师,必须对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克里斯·沃特金斯(Chris Watkins)指出,“聚焦于学习的转变具有这样的效果,我们谈及过它,却常常缺少证据:一个明显的小干预却产生了一个大的变化。成为卓越者往往是一种挑战,如澄清你对教室的愿景,将对处理问题很有帮助”[1]。要成为教学方面的能工巧匠和魅力教师,需要聚焦教学,进行长期艰苦的修炼,成为包容性强、个性化鲜明的学习者。独特的学科魅力既来自教师自身,又来自学生,充满热情和个性的学生往往会成就魅力教师。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信服和敬重程度,是教师魅力的源泉,但他们绝不会对乏味、单调、枯燥的教师及其教学产生内心的感动,而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个性和教学艺术才会真正成就自己,成就学生。
二、注意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深思熟虑者
教师要相信自己,多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发现来源于自己的感动,从最好的过去中汲取不断完善的力量,进行自我赋能。克里斯·沃特金斯建议,教师要“从过去的最好中学习。我们的意见是,教师都有自己卓越的经历,他们以某种方法处理教室里发生的问题时,往往无法复制那些经典的范例。教师要向自我最好的过去学习,把自己带向最好的未来”[2]。教师要勇于探究,对道德境界和教育智慧进行不懈的追求,升华教育悟性,驾驭复杂、生动而丰富的教育生活,逐步成为教育教学方面的深思熟虑者。教育是不断完善的艺术,这种完善体现在持续的自我探究中。正如亚历克斯·摩尔教授所强调的,支撑教师教育魅力的原则和人格魅力,往往具有内生性和潜藏性,是不能被轻易得到、获得的。教师要在实践探究中升华教育悟性。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对好教师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成为深思熟虑的教育者需要长期
探究。
三、崇尚师德,立志成为教师战略家
高尚师德是教师战略家的核心,师德出问题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均是巨大的灾难。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对自己的教育良心进行叩问,善于内省,在教育实践中完善自我。师德的实质是教育者的伦理自主性的问题,是一种道德觉悟。教师应把道德作为点亮自己心灵的火把,而不是训斥儿童青少年的鞭子。道德教育应给儿童青少年幸福感和内在力量。正如杜威(John Dewey)所强调的,“每个教师都应该意识到他称谓的庄严,是一个特设的社会公仆岗位,要确保合适的社会秩序,拯救正义和社会进步。教师永远是真正的先知先觉,是宇宙王国里的真正引领者”[3]。教师基于高尚师德的思考,才能驾驭复杂的教育教学生活,才具有战略性。战略家是好教师的崇高目标,只有成为战略家,教师才能通过成就学生,成就伟大的自我。
四、把课堂作为教育实验室,培养研究者、理论家、教育家的心态
好教师是研究者、理论家和教育家。教师要以研究者、理论家、教育家的心态对待问题,进行基于问题解决(question-solving)的探究,积极营造适宜成长的环境,致力于最好的实践,而不是埋怨困扰甚至懈怠。诚然,教育是非常复杂的,伴随着大量的问题和矛盾。只有善于进行问题研究并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改善职业境界,增强教育的内部动机,把压力转化为进步的动力。亚历克斯·摩尔教授所倡导的“充满人格魅力的学科教师”“教师战略家”“深思熟虑者”的理想原型,就诞生在问题研究的沃土中。斯坦豪斯(Stenhouse)认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课堂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工作充满研究机会,而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显然,为了保持自身知识和体验的鲜活、丰盈,为了把所得所悟传授给学生,好教师要与学生一道畅游于教育教学的艺术境界中,不仅要从事学科研究,更要从事教育研究;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不仅要研究教育共性,更要研究教育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习成功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国著名班主任李镇西曾深有感悟地说,感恩那些学习困难生,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他的今天。正是通过对问题学生的研究,他才取得了专业上的进步。李镇西的感悟值得我们所有教师深思。
总之,亚历克斯·摩尔教授以自己的范例启示我们,实践经验和教育研究是好教师、教育家腾飞的双翼。笔者期待,亚历克斯·摩尔教授教室的成长经历和睿智观点,能对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书育人产生积极借鉴价值,成就出更多的好教师和教育家。
本文系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中英积极教育品质跨文化研究”(资助文号:201408110059)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2] Chris Watkins, Eileen Carnell, Caroline Lodge. Effective Learning in Classrooms[M].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2007: 161, 163.
[3] John Dewey. My Pedagogic Greed[J]. School Journal, 1897, 54(1): 80.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访问学者,兼任UNESCO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孙建辉)
亚历克斯·摩尔教授多次强调,好教师的成功没有外部答案,是自生的,无法被制造。他提醒教师,能工巧匠、反思型实践者和魅力教师的说法均过分强调教师本人在教学成功或失败遭遇中的作用,却明显忽视政府及整个社会在教师发展方面的应尽职责;好教师的“好”可能有问题,给教师带来外部的压力甚至束缚。为此,他使用过“建设性”(constructive)、“生产性”(productive)、“有效性”(effective)、“交流性”(communicative)等概念。但通过比较,他还是接受了“好”的表述,认为“好教师”是相对最好的表述。他会批评英国政府部门忽视对教师的有效帮助,习惯把大量资金投给高校以及各种教育培训机构,而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学教师往往无法争取到专业发展的经费。好教师与好教育、好学校密切相关,好的校长、好的学校、好的教育往往是孕育好教师的摇篮,只有营造适宜的外部教育环境,才会诞生好教师。
亚历克斯·摩尔教授常常在教师和教育家两种角色中转换,既从专家角度研究教师,又从教师角度分析专家。他的这种身份的不断转换进一步表明,好教师与教育家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是统一的。他是一个拥有18年教龄的中学教师,又是一个拥有15年研究经历的教育家。教学实践者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崇尚自我的改变和觉悟,在这里外力的强迫往往无用。教育理论工作者往往着力于研究教育的共性和规律,而教师的成长显然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他期待教师能够积极借鉴普适性的思想和方法来完善自己,虚心接受专家的建议。他的这种双重角色和谦虚,折射出好教师和教育家的
光芒。
一、进一步聚焦教学(focus on teaching),真正成为好教师
师与道相存、相依,道之不存,师就会消失。在信息时代,面对知识爆炸、社会和学生教育期待高涨的严峻挑战,教师要真正成为令人信服的好教师,必须对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克里斯·沃特金斯(Chris Watkins)指出,“聚焦于学习的转变具有这样的效果,我们谈及过它,却常常缺少证据:一个明显的小干预却产生了一个大的变化。成为卓越者往往是一种挑战,如澄清你对教室的愿景,将对处理问题很有帮助”[1]。要成为教学方面的能工巧匠和魅力教师,需要聚焦教学,进行长期艰苦的修炼,成为包容性强、个性化鲜明的学习者。独特的学科魅力既来自教师自身,又来自学生,充满热情和个性的学生往往会成就魅力教师。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信服和敬重程度,是教师魅力的源泉,但他们绝不会对乏味、单调、枯燥的教师及其教学产生内心的感动,而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个性和教学艺术才会真正成就自己,成就学生。
二、注意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深思熟虑者
教师要相信自己,多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发现来源于自己的感动,从最好的过去中汲取不断完善的力量,进行自我赋能。克里斯·沃特金斯建议,教师要“从过去的最好中学习。我们的意见是,教师都有自己卓越的经历,他们以某种方法处理教室里发生的问题时,往往无法复制那些经典的范例。教师要向自我最好的过去学习,把自己带向最好的未来”[2]。教师要勇于探究,对道德境界和教育智慧进行不懈的追求,升华教育悟性,驾驭复杂、生动而丰富的教育生活,逐步成为教育教学方面的深思熟虑者。教育是不断完善的艺术,这种完善体现在持续的自我探究中。正如亚历克斯·摩尔教授所强调的,支撑教师教育魅力的原则和人格魅力,往往具有内生性和潜藏性,是不能被轻易得到、获得的。教师要在实践探究中升华教育悟性。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对好教师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成为深思熟虑的教育者需要长期
探究。
三、崇尚师德,立志成为教师战略家
高尚师德是教师战略家的核心,师德出问题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均是巨大的灾难。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对自己的教育良心进行叩问,善于内省,在教育实践中完善自我。师德的实质是教育者的伦理自主性的问题,是一种道德觉悟。教师应把道德作为点亮自己心灵的火把,而不是训斥儿童青少年的鞭子。道德教育应给儿童青少年幸福感和内在力量。正如杜威(John Dewey)所强调的,“每个教师都应该意识到他称谓的庄严,是一个特设的社会公仆岗位,要确保合适的社会秩序,拯救正义和社会进步。教师永远是真正的先知先觉,是宇宙王国里的真正引领者”[3]。教师基于高尚师德的思考,才能驾驭复杂的教育教学生活,才具有战略性。战略家是好教师的崇高目标,只有成为战略家,教师才能通过成就学生,成就伟大的自我。
四、把课堂作为教育实验室,培养研究者、理论家、教育家的心态
好教师是研究者、理论家和教育家。教师要以研究者、理论家、教育家的心态对待问题,进行基于问题解决(question-solving)的探究,积极营造适宜成长的环境,致力于最好的实践,而不是埋怨困扰甚至懈怠。诚然,教育是非常复杂的,伴随着大量的问题和矛盾。只有善于进行问题研究并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改善职业境界,增强教育的内部动机,把压力转化为进步的动力。亚历克斯·摩尔教授所倡导的“充满人格魅力的学科教师”“教师战略家”“深思熟虑者”的理想原型,就诞生在问题研究的沃土中。斯坦豪斯(Stenhouse)认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课堂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工作充满研究机会,而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显然,为了保持自身知识和体验的鲜活、丰盈,为了把所得所悟传授给学生,好教师要与学生一道畅游于教育教学的艺术境界中,不仅要从事学科研究,更要从事教育研究;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不仅要研究教育共性,更要研究教育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习成功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国著名班主任李镇西曾深有感悟地说,感恩那些学习困难生,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他的今天。正是通过对问题学生的研究,他才取得了专业上的进步。李镇西的感悟值得我们所有教师深思。
总之,亚历克斯·摩尔教授以自己的范例启示我们,实践经验和教育研究是好教师、教育家腾飞的双翼。笔者期待,亚历克斯·摩尔教授教室的成长经历和睿智观点,能对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书育人产生积极借鉴价值,成就出更多的好教师和教育家。
本文系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中英积极教育品质跨文化研究”(资助文号:201408110059)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2] Chris Watkins, Eileen Carnell, Caroline Lodge. Effective Learning in Classrooms[M].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2007: 161, 163.
[3] John Dewey. My Pedagogic Greed[J]. School Journal, 1897, 54(1): 80.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访问学者,兼任UNESCO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