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针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轻视人文教育、学生人文素质整体不高、人文教育师资总量不足、人文课程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要及时更新观念、重视人文教育、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创新教学方式、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形成人文教育合力、优化人文课程考核方式等对策,以有效提升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教育  人文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013-03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人文教育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为此,本文试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分析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深入了解广西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课题组分别选取南宁、柳州、桂林、百色四个市每市2~3所高职院校,围绕学校课程设置、学生人文素养、教师配备、学校管理、人文教育改革探索与创新等方面内容进行实地访谈和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145份,回收有效问卷1049份,回收率91.61%(其中,教师卷发放176,回收169,回收率96.02%;学生卷969,回收880,回收率90.82%)。
  从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经过多年持续发展,广西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均大幅度增加,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对于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而言,人文教育虽然进步明显,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经深入梳理分析,广西高职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人文教育的观念犹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办学理念、人才观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管理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的管理层理念决定着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才价值观,而教师的人才价值观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才观。当前,无论是学生个体观念、高校办学理念、行政管理部门价值导向,还是用人单位乃至社会主流价值观,都不够重视人文教育。
  从学生层面来看,读书首先是为了就业,读高职院校就是要学习专业技能,有了一技傍身就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至于这份工作是否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几乎来不及考虑。高职学生由于学制短,专业课程和实训实习安排密集,学生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思考,往往是参加工作以后才开始思考个人价值、发展前景等问题。
  从学校层面来看,不少高职院校为了追求就业率指标,简单地以数据高低来衡量和评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均围绕市场展开,人文教育被忽视。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强调重视人文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给予人文教育足够的支持,忽视了院校发展外部环境、用人单位这方面的实际需求,更忽视了学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从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看,管理的导向依然是以专业教育和就业率作为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成为政府衡量院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作为评估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间接地成为分配教育资源的重要凭证,导致部分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就业率,为了满足企业的需要,调整培养方案、改变培养计划,甚至可能会降低人才培养标准,出现办学功利化、一味追求就业比例而忽视就业质量等急功近利的行为。
  从用人单位来看,许多用人单位追求效率至上、经济利益第一,其关注的是能否直接从学校招聘到实用人才,无须培训或只需要短暂培训就能直接派到生产线、车间或部门的更好。
  从社会大众来看,许多人更关注孩子的工作、薪资、房车等,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关注不多。
  (二)学生人文素质整体不高。人文素质指的是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具备一定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基本的人文思想,掌握一定的人文方法,并因此而形成一定的人文精神。调查显示,广西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知识普遍比较薄弱,从“您知道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吗”“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及作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常识问卷调查反馈来看,选择“知道并可以尽数列出”的占比依次为23.8%、56.3%、44.9%,回答“不知道,列不出”的占比分别为14.4%、4.5%、10.1%,其余同学均表示知道一点,但列不出,处于一知半解状态。通过这三道耳熟能详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的问答,基本能够推断出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的整体水平。在这三道题目中,回答情况比较理想的只有“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及作者”。事实上随着我们的调查继续深入,仍有部分学生列出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以及作者不匹配,存在不少张冠李戴的现象,有的学生把作者名字写错。
  学生人文知识掌握情况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人文教育现状。从访谈的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评价中也可以看出,在受访的169位教师中,认为“本校学生人文素质”总体情况“一般”的占48.5%,“不好”占6%。甚至不少专业课教师在座谈发言中也表示学生人文素养有待提升,尤其是部分学生在参加专业领域的技能大赛时,经常出现实践操作环节非常熟练,但是在介绍作品和答辩环节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准确地表达作品的设计思路、操作步骤以及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经常出现只知道原理但不知如何完整表述的现象,指导教师非常着急却又无能为力,影响了整体表现。对此,相关教师直言,技能操作可以通过短期内反复操作速成,但思维和口语表达方面的提升却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这需要人文教育的长期积累。调研结果显示,广西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知识储备普遍不高,人文素养不理想。
  (三)人文教育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教育或哪一类型的教学,教师队伍始终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广西高职院校存在人文课程教师数量不足、职称及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第一,从数量上看,部分高职院校人文课程专业教师数量缺口较大,没有达到教学需求。调查显示,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行政人员承担人文课程的兼课任务,人文课程教师一半以上是兼职教师。第二,从职称结構来看,广西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教师以中级及以下职称为主,占比达77%,职称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教师团队发展,参与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等存在较大困难,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普遍不高。第三,从年龄来看,人文课程教师的年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葫芦形状”。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占比较高,中年教师人数较少,人才队伍断层的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从性别来看,女教师占比超过75%,男教师数量少,男女教师比例不合理。   (四)课程定位不清晰,人文教育质量有待提升。从课程定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对人文课程的定位不够清晰。本次调研发现,课题组到部分院校进行调研时,学校派来配合调查和访谈的大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文课程教师仅有少数几人参加,从侧面体现出个别学校对人文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不够清晰。从开设的课程来看,各高职院校基本开足开齐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的课程,但开设课程的覆盖面不够广,有些课程只针对个别系部和专业,大多数人文课程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能够参与选修的人数较少,覆盖面较低。调查显示,在“您在校期间选修了几门人文课程”的调查中,19%的受访学生回答3门以上,81%的同学表示选修人文课程不足3门。
  部分高职院校人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调查显示学生对于人文课程的满意度不高,无论是对学校开设人文课程总体评价,还是从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的满意度调查中,“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占87.5%、86.1%。不满意的原因有三: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占50.3%),二是课程种类太少,三是课程衔接不合理。课程内容方面,六成以上学生觉得课程内容空洞,缺乏时效性,枯燥无味。教学方式方面,70%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参与度不高”,65%的受访者认为“教师的创新性不足”,60%的受访者觉得“教学呆板无趣”。高职院校举办有关人文类讲座比较少。调研发现,12%的受访学生表示学校会经常开设一些人文类讲座和报告,88%的同学表示学校较少开设讲座或没有开设,人文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上以传统授课为主。
  整体而言,广西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存在定位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丰富、教学方式不灵活等问题,人文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二、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对策
  (一)及时更新观念,重视人文教育。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因此,高校必须要抓好的工作之一,便是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包含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职院校学科体系以及教学体系必然包含课程体系,而人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始至终贯穿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如果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为了坚持高职院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那么,加强人文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全方位、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人文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真切切地推动人文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学生、家长、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大众,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文课程的重要性。学校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学科建设、考核与激励方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等环节决不能忽视人文教育和人文课程教师的作用。要把人文教育放在与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等重要的高度。高职院校课程人文、专业人文与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同样重要。要及时调整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人文课程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的话语权,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中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课程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课程体系,建设文、史、哲与理工科多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满足个性发展多样化需求的价值体系育人。
  (二)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创新教学方式。要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当前广西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专业课教师占了绝大多数,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本身是理工科专业出身,其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中缺少了人文教育的历练与熏陶,走上教师岗位多年也长期专注于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自身人文素养仍然需要提升。
  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对人文教育的不满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教学方式的不满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在课堂内完成,呈现教师单方面输出、学生单方面接收的灌输模式。实际上,人文教育的方式和场所不应仅限于课堂,亦不必局限于校园,广阔的社会处处可以找到人文教育的舞台,如利用大学生社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校外社会调查、大学生文化下乡、名胜古迹参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等活动,都可以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也可以充分利用举办人文讲座、开展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方式来开展人文教育。另外,结合当代学生熟悉智能手机、电脑设备和互联网的优势,可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开展教学,结合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用学生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方式,如纪录片、短视频、微课、在线互动讨论等方式,将学习内容和任务推送给学生。视频相对于文字和图片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而且学生在宿舍或家里躺着就可以学习,充分利用了零碎时间,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方式上的限制。
  (三)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形成人文教育合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学习知识,环境和氛围的熏陶同样很重要。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设计和规划时加入文化元素,将学校打造成人文气息浓厚的文化校园,比如楼宇和道路的命名,校园里名人雕像的树立,还可以布置文化长廊,将一些伟大人物、行业英模或优秀学生的图片和信息摆放在文化长廊的橱窗内供学生观看;也可以利用学校内的橱窗、海报、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展示诗词歌赋或其他文化产品,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网、公众号等播放和推送人文教育内容,每逢周末在大礼堂选播优秀影片或纪录片,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孕育人文情怀,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人文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社团组织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让高雅艺术进校园。
  在新時代,面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和新使命,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单靠人文教师这个群体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人文课程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可顺带兼顾人文素养的熏陶,其他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该保持这种培养意识,力争让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也能提升人文素养。   (四)优化人文课程考核方式。人文课程为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考核不够严谨,主观随意性较大。现有的课程考核体系既不能有效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无法准确评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加之受重视程度不夠,极易沦为摆设。教师上好课与上不好课一个样,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拿到相应的课时量,教学变成日复一日的简单劳动和机械重复,而学生学习是为拿学分,课堂学与不学一个样。由于大部分人文课程是考察课,普遍采取“平时表现+期末考核”的形式,无论是平时表现成绩,还是期末提交的小论文考核,考察的形式均没有一定的标准,由授课教师统一打分,比较主观随意。学生以修学分为主要目的,对自己学习要求不高。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优化人文课程考核方式。首先,把以往注重结果考核改为注重过程考核,大幅度提高课堂活动表现和平时作业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组织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改变以往那种期末用一篇小论文进行一次性考核的方式,推行全过程考核。其次,不断丰富考核方式,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发挥学生熟悉智能电子产品的优势,采用拍微视频、编写故事剧本、设计海报、课堂现场展示等能够展现学生理解力和创造力的方式进行考核,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完成任务,从而丰富考核的方式,提升考核的质量。再次,对于一些文学和文化艺术类的课程,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是否能够欣赏和理解方面。最后,应充分利用举办人文讲座、开展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周末电影院等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用艺术欣赏产生的感悟和体会来取代知识性考核。另外,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义务献血等有益活动也应尝试纳入考核,给予认定。
  【参考文献】
  [1]崔新建.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何庆,赵志军,黄书进,覃东升.人文素养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义[J].教育教学研究,2020(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委托重点课题(2015AA02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兰妹,女,壮族,广西田阳人,广西教育研究院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吴玉龙(1984— ),硕士,广西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小学德育;杨中陶(1986— ),男,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文化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实践课程和项目与实际应用关联度不强、各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从构建实践课程模块、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土木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如何打好新时代脱贫攻坚战”教学设计为例,从信息化教学设计操作层面,论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理顺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以及教学改革和队伍建设等重要关系,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信息化教学设计 重要关系 脱贫攻坚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教育教学、文化娱乐和思政教育三方面论述利用易班平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做好优课平台推广,实现“互联网+思政教育”;开展易班特色文化娱乐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将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普及全校;利用易班平台的“思政教育”基本功能,做好思想引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 易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教学 文化娱乐 校园文化建设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论述构建基于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提出构建步骤:以岗位能力递进为主线,构建专业群课程框架;按照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划分岗位群和岗位职业能力;构建基于岗位能力递进的衔接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智能制造专业群 岗位能力递进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为例,论述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两条主线,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依托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提出课前推送自主学习任务、课中教学主体采用体验式教学和雨课堂互动功能相结合、课后推送巩固和拓展任务的应用步骤。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大学生压力管理 挫折应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广西艺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与劣势,提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創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的路径:以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以平台促实践,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和创新创业精神;以比赛促学习,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师资促发展,加强创新创业队伍建设;以激励促创业,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关键词】艺术院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假体腔动物门”教学为例,论述动物学课堂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预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总结等方面介绍动物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动物学 教学设计 创新思维 假体腔动物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162-0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武宣为例,论述多元文化背景下壮族语言的传承及母语文化重构,分析壮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面临的传承危机及代际问题,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武宣壮语面临文化传承问题的原因,提出重视家园建设和民族学校建设、加强文化宣传与政策引导等策略,以增强壮族人民的母语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守住壮族文化的“根”。  【关键词】多元文化 武宣壮语 母语文化 传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意志力薄弱、创新意愿低和自我封闭严重等问题,基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内容、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因材施教、注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水平,促进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 思想教育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学生的教育实习目标不够明确、积极性不高、自我反思和体验不足;教师对教育实习认识不够全面,重课堂教学、轻其他环节,实习指导不力;实习基地不够健全,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并缺乏协作意识等问题,提出对策:明确教育实习目的,做好充足的实习准备;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加强教育实习的考核;稳定教育实习基地,创建理想的实习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