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发布了10万人参与的《CCTV2011~2012经济生活人调查》情况。调查中,央视发出的数据预警称,有超过七成中国人的日均休闲时间不超过3小时,其中8%的受访者忙碌不堪,休闲时间为零,日均休闲5小时以上的受访者占比不到7%。
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休假的机会,但每逢休假期一到,就会出现头痛、疲倦、肌肉酸痛、类似感冒等症状,甚至会感觉浑身都不舒服,但只要一上班这些症状马上就统统消失,上班就像是这些症状的对症药一样,药到马上病除,这代表着你可能已经患上了“休闲病”。
什么是休闹病?
“休闲病”主要是指有些人在平日并不容易得病,而一旦在周末或放长假期的时候,便会浑身是病,而症状范围可以很大,有疲劳、恶心、偏头痛、头痛、肌肉疼痛、感冒等,病症可以维持十年甚至以上。“休闲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疲惫、肌肉疼、恶心以及感冒或流感;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染上这种病。
为何休假比上班还累?
眼前是碧海蓝天,波涛拍岸,海风拂过带来迎面的惬意。可是面对如此令人放松的环境,还是忧心忡忡、焦躁不安,完全提不起劲儿来。这么闲着,根本不知道做什么事情才好,真无聊。不知道公司有没有发生什么事,他们完成那个项目了吗?家里的小鬼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吃饭了吗,睡得好吗?还有几天结束旅行,返程的航班确定好了吗?
三成人:休假≠不工作
国外旅游网站Expedia.com对1530人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职场人士中只有53%的人,在休假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精神焕发;而30%的人表示,即使在休假的时候也无法摆脱工作上的压力。更有少数人适得其反,在休假之后觉得更累更疲倦。这些人在假期里安排了太多的活动,结果休假回来以后比出发前还要疲惫。还有一些人仍然一刻不停地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以至于同事和客户们甚至都没有察觉到他们正在度假。
度假归来=腰酸背痛+无精打采+不想工作
根据荷兰的一项研究,大约3%的人在休假的时候会患上“休闲病”,症状包括浑身乏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以及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约有1/3的偏头痛以及1/6的紧张性头痛与“周末头痛症”现象有关。对此,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需要警惕,切勿掉入“休闲病”的圈子里。
你是哪种类型的“休闹病”
上班时累得“吐血”,心里发誓周末和假期一定要好好歇歇,可假期临近,好像又上紧了新的发条,给自己安排了一大堆事。这样的情形你一定不陌生,假期过得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还债型
小周两口子都是外企员工,平时忙得脚不点地,孩子不得不放在年迈的父母那里照看。到了周末和假期,他们才能腾出工夫共享天伦之乐。周六,一个人陪母亲去看病,一个帮忙料理家务、购买日用品;周日,他们再带孩子去外面玩。两天下来,俩人累得腿都酸了,周一还得打起精神去上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宝锋说,这种情况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人群中非常多见,他们对父母和孩子负有长期的责任,应该保持持续关注和随时沟通,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处理人情问题,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突击式地给予,未必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工作焦虑型
刘先生刚刚晋升,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工作非常努力。到了节假日,他不但24小时开机,还把大量工作带回家做。有时因为放心不下,还得到单位加班,弄得自己疲惫不堪。这种休闲病类型缘于过分焦虑。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把工作生活混为一谈,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进生活,造成家庭矛盾,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上班族们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来。上班时认真工作,全力以赴;下班和休假时,好好享受生活吧!
突击健身型
很多白领喜欢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打球,放长假了则背上行囊走进深山去玩“穿越”。初衷是好的,可平时没时间锻炼,猛地一下练过头了,也会出现问题。运动需要本着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个体化的原则,如果平时不运动,放假了攒到一块运动,一是效果不好,二来容易发生扭伤、拉伤等意外。健身最好一周3~4次,集中锻炼的方法不可取。
疯狂娱乐型
放假一玩起来就没节制,不顾身体是否能够承受,疯狂酣畅之后是无尽的苦恼与疲倦。甚至有的老人不顾年纪,非要和年轻人较劲,外出游玩时不注意,轻的伤筋动骨,重的引发心梗、脑梗。
睡眠颠倒型
根据央视的调查,大多数国人的休闲时间都是在看电视和上网中度过的,用一位网友的话说,就是“晚上不睡,天亮躺倒,起床就上网,一上一整天”,有的年轻人喜欢“夜生活”,大晚上拉帮结伙去唱卡拉OK、泡酒吧、逛夜店,天亮才回家。等上班了,再趴在办公桌上“倒时差”,一天昏昏沉沉。专家建议,不要把休闲当作另一种必须完成的工作,休闲娱乐不能盲目跟风、随大流,要结合个人喜好,找到真心喜爱、得心应手的方式,那才是最健康的。
计划不周型
还有一类人就像勤劳的“小蜜蜂”,白天工作做不完,晚上接着干,有时还得通宵达旦,其实很多工作都是无用功,“穷忙”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计划好时间。
教你如何让摆脱休闲病
尝试新事物:在一个新的地方学习新东西比整天无所事事更能让人身心放松、耳目一新。虽然走出你熟悉的圈子是好的,但没有必要走得太远。
制定计划:严格地执行计划会让人感到压力,所以你要对想做的事情大致有个想法,但是愿意随时调整你的计划。
做运动:除了释放恩多芬,运动还可以燃烧掉多余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毕竟,在跑步机上运动也是一种“逃跑”。如果你没有运动的习惯,那么假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即使只是在沙滩上散散步也可以让“沙发土豆”们精神焕发。也有人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通过马拉松和三项全能运动来放松。但是,过量运动同样也会造成精神压力。
设立缓冲时段:不要一直工作到休假的前一刻才离开,也不要休假回来刚下飞机就急着回去干活儿。如果可能的话,在你休假前后各多留出一天时间,然后再慢慢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控制预期:确定你的同事和客户知道你将要外出休假,而且只是偶尔才会和办公室联系;告诉他们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才愿意被打扰。
调整呼吸:就像听新世纪音乐(从冥思和心灵作为出发点而创作的音乐)一样,冥思和有规律的呼吸可以刺激人的副交感神经系统,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平衡伴随压力产生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做个有心人:研究表明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时刻对于放松心情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大多数时候,你只要静静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而不要去做任何判断。试着留意你自己的情绪。
让生活更闲适一些:
①11点前就睡觉。
②选择娱乐方式不要从众,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
③放假前把工作安排好,放假后尽量不查看工作邮箱,远离公文包。
④记时间日志,改变你的语言。
⑤久坐的娱乐活动不宜超过2小时。
⑥假日前后各留出一天调整的时间。
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休假的机会,但每逢休假期一到,就会出现头痛、疲倦、肌肉酸痛、类似感冒等症状,甚至会感觉浑身都不舒服,但只要一上班这些症状马上就统统消失,上班就像是这些症状的对症药一样,药到马上病除,这代表着你可能已经患上了“休闲病”。
什么是休闹病?
“休闲病”主要是指有些人在平日并不容易得病,而一旦在周末或放长假期的时候,便会浑身是病,而症状范围可以很大,有疲劳、恶心、偏头痛、头痛、肌肉疼痛、感冒等,病症可以维持十年甚至以上。“休闲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疲惫、肌肉疼、恶心以及感冒或流感;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染上这种病。
为何休假比上班还累?
眼前是碧海蓝天,波涛拍岸,海风拂过带来迎面的惬意。可是面对如此令人放松的环境,还是忧心忡忡、焦躁不安,完全提不起劲儿来。这么闲着,根本不知道做什么事情才好,真无聊。不知道公司有没有发生什么事,他们完成那个项目了吗?家里的小鬼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吃饭了吗,睡得好吗?还有几天结束旅行,返程的航班确定好了吗?
三成人:休假≠不工作
国外旅游网站Expedia.com对1530人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职场人士中只有53%的人,在休假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精神焕发;而30%的人表示,即使在休假的时候也无法摆脱工作上的压力。更有少数人适得其反,在休假之后觉得更累更疲倦。这些人在假期里安排了太多的活动,结果休假回来以后比出发前还要疲惫。还有一些人仍然一刻不停地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以至于同事和客户们甚至都没有察觉到他们正在度假。
度假归来=腰酸背痛+无精打采+不想工作
根据荷兰的一项研究,大约3%的人在休假的时候会患上“休闲病”,症状包括浑身乏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以及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约有1/3的偏头痛以及1/6的紧张性头痛与“周末头痛症”现象有关。对此,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需要警惕,切勿掉入“休闲病”的圈子里。
你是哪种类型的“休闹病”
上班时累得“吐血”,心里发誓周末和假期一定要好好歇歇,可假期临近,好像又上紧了新的发条,给自己安排了一大堆事。这样的情形你一定不陌生,假期过得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还债型
小周两口子都是外企员工,平时忙得脚不点地,孩子不得不放在年迈的父母那里照看。到了周末和假期,他们才能腾出工夫共享天伦之乐。周六,一个人陪母亲去看病,一个帮忙料理家务、购买日用品;周日,他们再带孩子去外面玩。两天下来,俩人累得腿都酸了,周一还得打起精神去上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宝锋说,这种情况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人群中非常多见,他们对父母和孩子负有长期的责任,应该保持持续关注和随时沟通,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处理人情问题,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突击式地给予,未必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工作焦虑型
刘先生刚刚晋升,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工作非常努力。到了节假日,他不但24小时开机,还把大量工作带回家做。有时因为放心不下,还得到单位加班,弄得自己疲惫不堪。这种休闲病类型缘于过分焦虑。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把工作生活混为一谈,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进生活,造成家庭矛盾,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上班族们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来。上班时认真工作,全力以赴;下班和休假时,好好享受生活吧!
突击健身型
很多白领喜欢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打球,放长假了则背上行囊走进深山去玩“穿越”。初衷是好的,可平时没时间锻炼,猛地一下练过头了,也会出现问题。运动需要本着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个体化的原则,如果平时不运动,放假了攒到一块运动,一是效果不好,二来容易发生扭伤、拉伤等意外。健身最好一周3~4次,集中锻炼的方法不可取。
疯狂娱乐型
放假一玩起来就没节制,不顾身体是否能够承受,疯狂酣畅之后是无尽的苦恼与疲倦。甚至有的老人不顾年纪,非要和年轻人较劲,外出游玩时不注意,轻的伤筋动骨,重的引发心梗、脑梗。
睡眠颠倒型
根据央视的调查,大多数国人的休闲时间都是在看电视和上网中度过的,用一位网友的话说,就是“晚上不睡,天亮躺倒,起床就上网,一上一整天”,有的年轻人喜欢“夜生活”,大晚上拉帮结伙去唱卡拉OK、泡酒吧、逛夜店,天亮才回家。等上班了,再趴在办公桌上“倒时差”,一天昏昏沉沉。专家建议,不要把休闲当作另一种必须完成的工作,休闲娱乐不能盲目跟风、随大流,要结合个人喜好,找到真心喜爱、得心应手的方式,那才是最健康的。
计划不周型
还有一类人就像勤劳的“小蜜蜂”,白天工作做不完,晚上接着干,有时还得通宵达旦,其实很多工作都是无用功,“穷忙”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计划好时间。
教你如何让摆脱休闲病
尝试新事物:在一个新的地方学习新东西比整天无所事事更能让人身心放松、耳目一新。虽然走出你熟悉的圈子是好的,但没有必要走得太远。
制定计划:严格地执行计划会让人感到压力,所以你要对想做的事情大致有个想法,但是愿意随时调整你的计划。
做运动:除了释放恩多芬,运动还可以燃烧掉多余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毕竟,在跑步机上运动也是一种“逃跑”。如果你没有运动的习惯,那么假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即使只是在沙滩上散散步也可以让“沙发土豆”们精神焕发。也有人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通过马拉松和三项全能运动来放松。但是,过量运动同样也会造成精神压力。
设立缓冲时段:不要一直工作到休假的前一刻才离开,也不要休假回来刚下飞机就急着回去干活儿。如果可能的话,在你休假前后各多留出一天时间,然后再慢慢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控制预期:确定你的同事和客户知道你将要外出休假,而且只是偶尔才会和办公室联系;告诉他们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才愿意被打扰。
调整呼吸:就像听新世纪音乐(从冥思和心灵作为出发点而创作的音乐)一样,冥思和有规律的呼吸可以刺激人的副交感神经系统,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平衡伴随压力产生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做个有心人:研究表明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时刻对于放松心情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大多数时候,你只要静静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而不要去做任何判断。试着留意你自己的情绪。
让生活更闲适一些:
①11点前就睡觉。
②选择娱乐方式不要从众,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
③放假前把工作安排好,放假后尽量不查看工作邮箱,远离公文包。
④记时间日志,改变你的语言。
⑤久坐的娱乐活动不宜超过2小时。
⑥假日前后各留出一天调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