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新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j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革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需要教师主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应该注意的几点:转变观念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因陋就简,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活动、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科学、客观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反思、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
  新课改革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它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如何较好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重视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过程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所学的各门功课是相互关联的,与高中物理最相关的科目是语文,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语言基本功,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理概念和规律,展示物理情境,从而使物理的学习变得机械、呆板。所以,我们要刻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联想能力与迁移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落实了以上三个原则的内容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光这样还不够,教学中还得强化学生的模型意识,提高模型的联想能力与迁移能力。我觉得,我们所谓的“xx学生学得比较活”,实际上是指这个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与类比能力,亦即具有跳跃思维的本领,在考虑问题时善于在不同的知识面上进行跳跃性思维,从而找到解题的捷径。显然,积累一定数量的物理模型是具备跳跃能力的根本保证。
  三、培养学生独立展示物理情境的能力
  我们知道,物理解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寻找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过程,物理公式就是各相关物理量在数量关系方面的经验性总结。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表现是解题时死套公式、闭门造车,其根源在于不会展示物理情境,从而在解稍难一些的物理题时思维混乱,甚至会在头脑中出现一片空白的现象,陷入解题的困境。事实上,许多物理公式是条件公式,离开了条件,公式就失去了效力。我们之所以要强调物理过程的分析,花大力气培养学生把一个复杂的物理情境用一系列彼此独立而又有联系的单一物理情境展示出来,就是为了把一个综合题分解为一个个简单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各种情境中的物理条件充分地曝光,从而降低了运用物理规律的难度。
  四、帮助学生学会用分析法考虑问题
  所谓“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从问题的结论(或待求的结论)出发,向已知条件逆推的过程,具体地说,是在认真审题、分析题意的基础上,首先找出能直接回答题目中问题的物理规律或公式,观察这个公式中包含哪些新的未知量,在列出与这几个中间未知量有关的物理公式,如果这个公式仍然含有新的未知量,就再找出与这些新的未知量有关的公示等,按这样的逻辑思维顺序逐渐分析、推理下去,直到待求的物理量全部可以用已知量表示为止。对于一个综合题,“究竟要用到那些知识?先用什么知识,后用什么知识?”许多学生则是不够明确的,而分析法从结论出发,目的明确,逻辑性强,有利于启发思维,便于学生掌握运用,它在解题中就像一台文艺晚会的导演一样,有效地调控着解题的思路。
  另外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在教学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一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会教死书,只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二、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把握不好,会出现学生目瞪可呆、不知所搓,还有可能会出现一讲到底的情况,那就变成了旧的教学模式——灌输式。这种古老的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的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课后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一段时间后就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授课方式了。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注重举生动形象直观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还应该多用实验器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4、认真检查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5、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从事工作的中学由于学生生员质量比较差,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弱,经常不勤于思考,所以如果以全部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授课,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我觉得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班级学生,应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要认真准备每一节课
  备课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接受能力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注重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注意使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易接受、感兴趣
  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
  3、尽可能设计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实验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经常遇到探究实验,教师要设计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制作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和成败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习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介绍了用于现场仪表与控制系统之间的全数字化通讯网络现场总线,以及 HART 和 DE 协议,并对现场总线的发展方向作了介绍。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ieldbus a
【摘要】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对孩子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政府和教育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管理难度的加剧,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性等诸多因素,使农村学校的生源逐年减少,农村教育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了。  【关键词】农村小学 生源减少 原因 应对策略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民群众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年人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加以巩固和深化,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积极地帮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① 
期刊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
【摘要】在新课改中,实验教学管理如何适应新的要求,是广大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实验教学管理必须建设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并对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实验教学 管理 保障  陕西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实验教学管理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广大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实验教学管理是指学校管理层和
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地形复杂,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严重。该区域植被土壤资源丰富,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用C-FIX模型,利用气象数据(温度、太阳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而教师的个性素养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前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的智慧、感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关
期刊
【摘要】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程度日渐增加。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可靠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是当务之急。本文就双机热备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方案进行探讨,以实现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双机热备系统 单工模式 心跳信号 磁盘阵列  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程度日渐增加,系统内存储着重要的信息和数据,一旦数据丢失将造成无法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如何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积极开发挖掘生活中丰富的教育素材,并将其有效地组织呈现,构建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实际的广泛联系,使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活化学 课堂教学 渗透  新课程明确指出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