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香港与内地青年交往心态的调适——基于群际接触理论的分析

来源 :当代青年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m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群际接触理论,一定条件下的群际接触会减缓群体之间的矛盾,缓解彼此冲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内地两地青年的接触呈现了由试探、期待到焦虑再到防备的心理变化轨迹.两地青年的频繁接触并没有带来群体融合的直接效果.其部分原因在于两个群体间的交往没有充分满足最优的群际接触“条件”.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两地青年群体的群际接触打造了最佳的平台和提供了最优接触的可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各级单位及机构应通过打造“大湾区文化圈”、推动大湾区中高等教育的合作发展、打破制度壁垒等措施为两地青年良性互动保驾护航,增强香港青年群体对大湾区的心理归属和实践自觉,进而提升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
其他文献
百度戒色吧是一个体量庞大、结构完备的虚拟社群.它将自己界定为一个完全“公益性”的组织,矢志于帮助吧友戒除不良性行为,调理好虚弱的身体,提高自己的修养,认为这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基础”,是“不做屌丝做男神”的第一步.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讨论网络媒介之于戒色社群诞生的意义以及成员借用网络进行的戒色知识建构行动——这种建构采取了一种“知识盗猎”的方式谋取自身正当性,并呈现出对正统健康知识的质疑与抵抗.在阐释环节,提出可将戒色视为一种亚文化,其实质是一套对青少年困恼的归因方式以及对问题的想象性解决,核心是青年
近来,“祖安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青年网络亚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兴起和发展于网络空间的低俗亚文化,“祖安文化”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青年盲目从众致使话语偏差、丧失公序良俗价值判断、对网络环境造成污、拓展新的滋生土壤进而侵蚀现实空间.互动仪式链理论能够对“祖安文化”的起因、特点、生成逻辑和动力机制作出深入阐释.同时,互动仪式链理论作为“情感社会学”的典型,契合“情绪”和“情感能量”优先的网络空间场域,能够为网络空间亚文化的作用和引导机制提供可行性理论指导路径.
随着视觉技术的发展,旅行摄影成为了游客凝视自然或人文风景区的有形化与具体化实践.通过对20位青年旅行者的深度访谈,发现游客通过将风景转化成照片,使旅游的瞬时体验成为了永恒的收藏,而社交媒体的发展导致了游客凝视的进一步转向.一方面,受访者希望将旅行中的个人体验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以形塑关系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并通过良好的线上互动行为进一步激发创作与分享的热情;另一方面,受访者会因为群体压力,通过设置分组等方式来隐藏旅游中的“集体自我”.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影响下,互联网内容产业发展迎来了以知识付费、流媒体、深度交互等为特征的“下半场”.随着由“平台为王”向“内容为王”的转向,青年创作者作为支撑互联网内容生产、决定内容供给的主体力量,已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年怀揣梦想投身内容创作大军,使互联网文化和生态更为多元化,同时,受“点击量经济”影响而产生的抄袭、炒作等负面标签又与这一群体频繁绑定.面对产业变局,以明辨义利为主旨对职业身份进行清晰的界定、对职业责任进行理性的反思,是青年内容创作者在行业大潮中锚定角色、找准方
印证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审查认定证据的重要方法,但在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其局限性日渐凸显.破解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证明难题的关键在于经验法则的引入,以弥补印证在“单一证据定案”方面的缺陷.经验法则契合审查判断未成年被害人陈述的特殊要求,具有评价证据能力、证明力及推论事实的功能,可以作为连接证据与事实的桥梁,帮助司法人员进行事实认定.应明确在此类案件中以审查“被害人陈述可信性”为中心综合运用经验法则判断;引入最佳解释推理以规范经验法则运用;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及经验法则运用的公开.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中国青年赓续初心使命并继续稳步向前的历史节点,为深入挖掘百年历程下中国青年的成长与发展,研究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之路,探析“十四五”期间我国青年发展趋势与规律,2021年5月,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举办了“新时代、新征程与中国青年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建党百年与青年运动、“十四五”规划与青年发展、城市数字化转型与青年参与、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等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阐析和专题研讨.
对中学校园欺凌现状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考察结果表明,中国大陆中学校园欺凌的总体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低于OECD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中学校园欺凌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经历欺凌的频率更高;而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则存在年龄差异,其年龄越大,他们的学校归属感越低.在控制性别、年龄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条件下,校园欺凌对学校归属感有显著负向影响.现阶段为及时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主要可从开展校园欺凌防治专题活动、严格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落实家长对子女的监护责任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策略的理论视角,研究揭示了“民主评议”策略在克服工人阶级“经济主义”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解放初期天津搬运工人改造的案例分析,着重考察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民主评议”策略,在大幅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取得运输系统的领导权.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社会主义策略,“民主评议”策略主要有以下不同之处:在实施条件上,“民主评议”策略将工人身份的多样性而非统一性视为解决“经济主义”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实施目的 上,共产党人旨在消解工人的多样化身份而非利用这些身份;“民主评议”策略兼有“运动战”与“阵地战”
近年来,“校闹”在我国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相对于国外,“校闹”在我国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与我国特殊的社会发育形态密切相关,在我国具有特殊的社会性.从社会学视角对“校闹”问题进行的研究发现,公民社会形态发育中公权与私权发展不均衡、法治社会发展进程中法治体系不协调、知识社会教育理念革新中新旧教育理念交替发展等是引发我国“校闹”冲突的主要根源.从“校闹”产生的不利因素看,“校闹”不但会破坏学校教育活动秩序,而且会从社会价值导向、教育者身份认同、教育功
面对关切未来的战略性的青年发展议题,首当其冲需要阐明和思考的是青年发展理念问题.青年发展理念的方法论意义及其鲜明的实践指向,为适应时代发展、回应时代主题铸造了价值根基.高质量均衡发展应成为新发展阶段中国青年发展理念的新趋向,这一发展理念的核心旨向在于吁求公平与质量兼顾的发展,保证社会和人的整体均衡发展.践行该发展理念的可行路径,可以重点关注青年公共政策的制定、青年发展项目的 实施、青年发展评价的反馈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