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多姿多彩的教育活动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对他们的一生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是好的教育活动?如何组织成功的教育活动?”随着《纲要》的颁布与实施,笔者在实践中尝试着寻找答案。在中班的“我为小鸟建个家”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讨论,动手动脑,大胆尝试,专注地投入,最后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体验。这种教育活动,使笔者深深地感到:教育活动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幼儿有效的学习,教师就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引导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那么,如何设计、组织教育活动呢?《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只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才能和幼儿已有的经验相联系,有助于活动中幼儿经验的建构;并且只有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才有可能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是设计活动的关键点之一。以往在开展教育活动时,笔者总发愁选择什么内容好,于是就到书中寻找现成的教案,结果因为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活动效果并不理想。而这次的主题活动使笔者认识到:在幼儿眼里,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神奇有趣,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用心倾听,发现他们生活中的兴趣点,抓住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会使幼儿乐于参与,有所收获。
开学初,笔者带着幼儿认识新的生活环境,突然有小朋友喊起来:“鸟,快看,是小鸟。”孩子们立刻被这句话吸引,目光不由自主地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向窗外。窗外有棵高大的梧桐树,两只小鸟在树上嬉戏。孩子们一下围拢到窗边,指手画脚地说起来。第二天,有位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两只漂亮的鹦鹉。而每天来班上看小鸟成了孩子们的期待,他们每天关注小鸟怎样吃食、喝水、整理羽毛,并且时常围在鸟笼旁问:“老师,鹦鹉真的会说话吗?”“老师,小鸟生活在哪里呀?”“鸟有多少种呀?”看到幼儿如此的表现,笔者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孩子的兴趣点吗?”仔细思考发现,鸟是孩子们的朋友,其教育价值也是多元的,于是就有了主题活动《我的小鸟朋友》。笔者利用孩子们对小鸟的种种好奇,引导并和孩子们一起讨论:“长羽毛的朋友”——鸟类。同时,笔者认为在引导幼儿了解更深、更多的鸟类的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与积极的态度,于是就在班中图书区投放有关鸟的图书,让幼儿在阅读中了解鸟的知识,并请孩子和父母一起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各种资料、图片。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笔者还带领孩子来到了北京动物园的鸟园,观察鸟笼的结构、鸟的外形、鸟食和鸟的动作。讲解员耐心地为小朋友介绍,孩子们十分专注,津津有味地听着,并不时地提出些问题。回到幼儿园,孩子们纷纷进行制作和布置教室,在墙面上创设了“鸟的世界”。
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又提出“动物园的小鸟真幸福,有叔叔为它们准备的漂亮、温暖的房子,我们也要为动物园外的小鸟建家。”老师提出问题“用什么材料怎样建家?”通过讨论,孩子们决定分小组用废旧材料来建家,于是引发了集体共同探索性活动——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鸟的家。活动前期,通过对孩子的观察与了解,笔者猜想出幼儿可能会使用的几种材料及方法,于是拟定出不同的制作方法的指导重点、难点;根据幼儿可能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制定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很快成功的幼儿,就鼓励他们尝试新方法、新材料;不能很快成功的,就先仔细观察,研究他们的行为表现,然后采取具体的策略,如引导他们找原因、同伴学习等方式使他们获得成功;根本不能做出的,就适时给予帮助。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热情高涨,非常兴奋地投入,在老师的支持鼓励下大胆探索制作。他们在活动中感受着快乐与成功,而这也正是不断捕捉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点和问题,让幼儿沉浸于感兴趣,主动学习的表现。
一个个小房子做出来了,老师及时给予了肯定,把这些房子挂在树上。教师在这节活动后又根据孩子的关注点提出:“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通过讨论,继续开展“保护小鸟朋友”的主题环保教育活动。同样在幼儿的主动学习中,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他们不仅用语言表达,也用行动体现出来。他们把家中用过的废旧电池带到班上,等老师统一处理;还身体力行地教育自己的父母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自愿地去探索、去学习,并能产生惊人的毅力和勤奋,使其以专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从事这项活动。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之所以被人们崇拜,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是顺着兴趣做了一点科学探索而已”。通过这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完成,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设计教育活动的魅力,体会到了《纲要》精神的内涵:“教育内容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四五条幼儿园)
那么,如何设计、组织教育活动呢?《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只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才能和幼儿已有的经验相联系,有助于活动中幼儿经验的建构;并且只有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才有可能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是设计活动的关键点之一。以往在开展教育活动时,笔者总发愁选择什么内容好,于是就到书中寻找现成的教案,结果因为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活动效果并不理想。而这次的主题活动使笔者认识到:在幼儿眼里,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神奇有趣,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用心倾听,发现他们生活中的兴趣点,抓住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会使幼儿乐于参与,有所收获。
开学初,笔者带着幼儿认识新的生活环境,突然有小朋友喊起来:“鸟,快看,是小鸟。”孩子们立刻被这句话吸引,目光不由自主地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向窗外。窗外有棵高大的梧桐树,两只小鸟在树上嬉戏。孩子们一下围拢到窗边,指手画脚地说起来。第二天,有位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两只漂亮的鹦鹉。而每天来班上看小鸟成了孩子们的期待,他们每天关注小鸟怎样吃食、喝水、整理羽毛,并且时常围在鸟笼旁问:“老师,鹦鹉真的会说话吗?”“老师,小鸟生活在哪里呀?”“鸟有多少种呀?”看到幼儿如此的表现,笔者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孩子的兴趣点吗?”仔细思考发现,鸟是孩子们的朋友,其教育价值也是多元的,于是就有了主题活动《我的小鸟朋友》。笔者利用孩子们对小鸟的种种好奇,引导并和孩子们一起讨论:“长羽毛的朋友”——鸟类。同时,笔者认为在引导幼儿了解更深、更多的鸟类的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与积极的态度,于是就在班中图书区投放有关鸟的图书,让幼儿在阅读中了解鸟的知识,并请孩子和父母一起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各种资料、图片。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笔者还带领孩子来到了北京动物园的鸟园,观察鸟笼的结构、鸟的外形、鸟食和鸟的动作。讲解员耐心地为小朋友介绍,孩子们十分专注,津津有味地听着,并不时地提出些问题。回到幼儿园,孩子们纷纷进行制作和布置教室,在墙面上创设了“鸟的世界”。
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又提出“动物园的小鸟真幸福,有叔叔为它们准备的漂亮、温暖的房子,我们也要为动物园外的小鸟建家。”老师提出问题“用什么材料怎样建家?”通过讨论,孩子们决定分小组用废旧材料来建家,于是引发了集体共同探索性活动——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鸟的家。活动前期,通过对孩子的观察与了解,笔者猜想出幼儿可能会使用的几种材料及方法,于是拟定出不同的制作方法的指导重点、难点;根据幼儿可能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制定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很快成功的幼儿,就鼓励他们尝试新方法、新材料;不能很快成功的,就先仔细观察,研究他们的行为表现,然后采取具体的策略,如引导他们找原因、同伴学习等方式使他们获得成功;根本不能做出的,就适时给予帮助。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热情高涨,非常兴奋地投入,在老师的支持鼓励下大胆探索制作。他们在活动中感受着快乐与成功,而这也正是不断捕捉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点和问题,让幼儿沉浸于感兴趣,主动学习的表现。
一个个小房子做出来了,老师及时给予了肯定,把这些房子挂在树上。教师在这节活动后又根据孩子的关注点提出:“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通过讨论,继续开展“保护小鸟朋友”的主题环保教育活动。同样在幼儿的主动学习中,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他们不仅用语言表达,也用行动体现出来。他们把家中用过的废旧电池带到班上,等老师统一处理;还身体力行地教育自己的父母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自愿地去探索、去学习,并能产生惊人的毅力和勤奋,使其以专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从事这项活动。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之所以被人们崇拜,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是顺着兴趣做了一点科学探索而已”。通过这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完成,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设计教育活动的魅力,体会到了《纲要》精神的内涵:“教育内容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四五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