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它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这些文学作品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名著阅读依然被人们所看重。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照例推出了一些长篇文学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紧接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在教材编排方面,我们所接触到的苏教版初中语文则以“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方式予以呼应。由此可见,大家对名著阅读的期望仍然很高。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似乎总要有距离,许多学生除了应付考试不得不看教材中的那点介绍之外,平时根本就不看名著。调查显示,一个班能读完四大名著的不足三人,外国名著就更不用说了。名著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甚至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程度。
学生不读或不爱读名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文章也做了分析,如快餐文化的影响、网络小说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等等。无可否认,每一种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都可以当作一种说辞。但我认为,在大谈特谈这些因素的同时我们似乎还应作进一步的反思:教师在名著阅读方面表现如何?教师又给了学生怎样的影响?记得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为此,我们可以作以下思考:
一、我们是否坚持阅读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阅读具有鲜明的示范意义,我们天天坚持阅读名著,学生就可能会跟着阅读。而时下的许多教师除了教科书,教辅用书之外难能看几本课外书。名著之于他们,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这难道不是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心里暗示吗?
二、我们是否读出一些味道
易中天品《三国》,品得大家如痴如醉,全国范围内的《三国》热再次掀起。易教授的语言幽默是肯定的,但他那独到的见解更让人感兴趣。相形之下,我们能把哪部名著读熟读透呢?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及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其言辞显然是很难打动学生的。
三、我们是否与学生交流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看电影或电视剧之后不由自主地就想和别人扯上两句。心理学告诉我们这是精神分享的需要。类似的情况在名著阅读中同样会出现,关键看教师如何把握了。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借机与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兴趣,把名著阅读引向深入。遗憾的是,许多教师仍然不屑于与学生对话交流,这就直接或间接扼杀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四、我们是否指导到位
阅读指导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因此也常常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似乎谁都有两招。但是我们的指导就真的那么具体,那么有效吗?我看不是,与之相反,许多教师的阅读指导其实都是粗线条的、老套的。所谓多读、多思考、做摘要、写读后感等千篇一律的话语,表面上明确实际上却极其模糊,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真正理解了这段论述,我们的阅读指导就有许多文章可做。
俗话说:“师傅不明弟子弱”,要想让学生走近乃至走入名著,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阅读的践行者,以自己的行动为大家导航。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教师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这样的校长、老师越来越多,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名著阅读依然被人们所看重。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照例推出了一些长篇文学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紧接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在教材编排方面,我们所接触到的苏教版初中语文则以“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方式予以呼应。由此可见,大家对名著阅读的期望仍然很高。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似乎总要有距离,许多学生除了应付考试不得不看教材中的那点介绍之外,平时根本就不看名著。调查显示,一个班能读完四大名著的不足三人,外国名著就更不用说了。名著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甚至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程度。
学生不读或不爱读名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文章也做了分析,如快餐文化的影响、网络小说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等等。无可否认,每一种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都可以当作一种说辞。但我认为,在大谈特谈这些因素的同时我们似乎还应作进一步的反思:教师在名著阅读方面表现如何?教师又给了学生怎样的影响?记得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为此,我们可以作以下思考:
一、我们是否坚持阅读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阅读具有鲜明的示范意义,我们天天坚持阅读名著,学生就可能会跟着阅读。而时下的许多教师除了教科书,教辅用书之外难能看几本课外书。名著之于他们,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这难道不是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心里暗示吗?
二、我们是否读出一些味道
易中天品《三国》,品得大家如痴如醉,全国范围内的《三国》热再次掀起。易教授的语言幽默是肯定的,但他那独到的见解更让人感兴趣。相形之下,我们能把哪部名著读熟读透呢?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及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其言辞显然是很难打动学生的。
三、我们是否与学生交流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看电影或电视剧之后不由自主地就想和别人扯上两句。心理学告诉我们这是精神分享的需要。类似的情况在名著阅读中同样会出现,关键看教师如何把握了。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借机与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兴趣,把名著阅读引向深入。遗憾的是,许多教师仍然不屑于与学生对话交流,这就直接或间接扼杀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四、我们是否指导到位
阅读指导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因此也常常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似乎谁都有两招。但是我们的指导就真的那么具体,那么有效吗?我看不是,与之相反,许多教师的阅读指导其实都是粗线条的、老套的。所谓多读、多思考、做摘要、写读后感等千篇一律的话语,表面上明确实际上却极其模糊,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真正理解了这段论述,我们的阅读指导就有许多文章可做。
俗话说:“师傅不明弟子弱”,要想让学生走近乃至走入名著,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阅读的践行者,以自己的行动为大家导航。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教师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这样的校长、老师越来越多,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