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在近些年来愈发受到重视,其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占据一定的比重,其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合理的法治观。尤其是对应用技术型大学而言,不可将人才培养的重心过于偏重技术技能类的课程教学,而忽略德育教育。因此,为了让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的学生成为具备良好道德修养、思想品质与法律观念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就需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应用技术型;思想道德;法律观念;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66-02
应用技术型大学一般需立足于满足社会需求与适应经济发展而进行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既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并且要掌握好法律知识,尤其是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为“基础课”)落实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对基础课的认知情况
教育部规定各高校的基础课需采用全国统编教材,旨在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与道德法律观念,并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其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良好的纪律意识,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只是当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学生多数知识基础很薄弱,对基础课这种课程的理论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同时具有自律性比较差的缺点,思维能力也不够强,却具有相对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部分学生具有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具有一定的急功近利的特征,主要以掌握应用型技术为学习目标,因此过于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忽略了基础课的学习,难以真正对基础课产生学习兴趣。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基础课主要是理解德育的精神内涵,并不重视全面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1]。因此,学生在这样的认知之下,很难提高其对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难以提升其德育的实效性。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现状
应用技术型大学开展的基础课具有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在这一问题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问题:(1)基础课的课程内容具有重复性与单一性,多数课程内容都是学生以往接触过的内容,难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对基础课产生抵触与厌烦的情绪,难以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中。(2)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并不注重融入创新的内容,德育资源的说服力下降,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使其信服。(3)基础课的理论与实践依旧处于脱节状态,实践锻炼跟不上理论课程教学,学生难以提高实践能力,甚至容易遗忘理论课程知识,难以有效巩固其知识技能。(4)在基础课上,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不够明显,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并不高。(5)基础课的评价体系亟待完善,以往的考核评价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只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思想道德修养及法治素质水平。在这些因素的阻碍之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效率低下,德育实效性也不高[2]。因此,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任课教师需要清晰了解当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教学策略。
三、应用技术型大学基础课的课程设置
要改进基础课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现状,可先从课程设置开始入手:
(一)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主体”进行课程设置
要改进当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非常有必要,可立足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主体”这一融合模式来展开基础课的课程设置。首先,就业是民生的根本所在,大学生的就業情况能够反映经济与政治上的问题,理应成为基础课程设置的导向性指标之一。其次,在课程设置时考虑“能力本位”,主要是响应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要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最终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基础课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而进行课程设置,保证其中蕴含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等。最后,在课程设置时要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还要满足一些学生未来升学的学习需要。比如可以增设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有更多选择,实现就业的灵活性。
(二)在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中充分突显实践教学
要提高基础课的德育成效,还需要注重在课程设置时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3]。大学生在校期间就需要深入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因此,在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明白在面临实际问题时,究竟要如何去做才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同时,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及能力这部分内容纳入进去,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做事能力与做人本领。这表现在职业发展中,即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迅速上岗能力、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
(三)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创新的整合
在基础课课程设置中,要整合课程内容,需以该课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内容为基点,同时突出四大要素:(1)基本概念;(2)基本观点;(3)基本思想方法;(4)重大事件。在这个基础上整合的基础课程内容可以很好地突出主题,并且具有鲜明的特色。比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国精神和道德部分知识相结合等。此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突显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整合课程内容时,应该注重融入时代元素与科学元素,使其与课程原有的理论性与知识性相融合,利于站在新的视角,通过新的观点和新的内容解决大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基础课的德育实效性。 四、提升应用技术型大学基础课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通过三联教学法开展基础课
在基础课中,三联教学法包括自主预习、提出问题、案例分析,主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即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在自主预习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自主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可以观看教师推荐的相关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以阅读教师推荐的书籍,还可以自主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利于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打下基础[4]。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自主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并且还原这一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直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自主思考。最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获得结论之后,还可独立分析其他相关的典型案例。比如在“正确的人生观”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多种渠道进行自主预习,寻找更多关于大学生人生观问题的相关视频或书籍,在课堂上自主提出问题,还原社会中常见的大学生错误人生观问题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直面生活中常见的人生观错误倾向及引发的社会问题,再结合大学生人生观问题的典型事例展开讨论,拉近基础课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基础课学习效率。
(二)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开展基础课
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其可以亲身体验接近真实的情境,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增强自身的品性,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因此,要改善课堂缺乏活力的基础课教学,体验式教学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教学中,则可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根据该教学内容完成一项拍摄任务,如学生可以以“校园一角”“身边的公德环境”等为拍摄主题,将相关画面与场景以精细化的方式呈现在视频中。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很容易发挥积极性去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甚至一些学生还会被激发创新意识,在作品中融入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在创造的热情之下更好地感受到公民道德价值观的正确选择[5]。
(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调查研究或实践活动中
基礎课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研究或者实践活动,使其深入社会实际生活之中。比如以“树立崇高理想”为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可以自主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社会的问题进行有效联系,尝试以马克思的观点与方法去观察社会问题,并分析社会问题,使其理解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并深刻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是我国人民不变的共同理想。又比如在“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基地,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强化民族自豪感及自尊心,并且促使其从内心深处燃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潜移默化地熟悉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体察人生,利于提高基础课的德育实效性。
(四)改进基础课的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教学考评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评价手段,可发挥导向性作用,指引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如今基础课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跟随教改的潮流,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及能力,因此其考核要突显其全面性,同时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如教师可将考核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包括平时考核、实践考核以及期末考核,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考核,也注重教学全过程的考核,能够为提高基础课德育实效性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应用技术型大学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认知状况,并了解实际教学现状,从而采取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措施,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既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又要从实际教学过程入手,全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艳.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内容整合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9):131-133.
[2]张宏.构建应用技术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块的思考: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19(2):66-67.
[3]雷小刚,李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时效性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5):94-95.
[4]谭彬.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技术与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9):140-141.
[5]马蕊.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中),2016(12):126.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应用技术型;思想道德;法律观念;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66-02
应用技术型大学一般需立足于满足社会需求与适应经济发展而进行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既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并且要掌握好法律知识,尤其是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为“基础课”)落实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对基础课的认知情况
教育部规定各高校的基础课需采用全国统编教材,旨在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与道德法律观念,并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其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良好的纪律意识,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只是当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学生多数知识基础很薄弱,对基础课这种课程的理论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同时具有自律性比较差的缺点,思维能力也不够强,却具有相对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部分学生具有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具有一定的急功近利的特征,主要以掌握应用型技术为学习目标,因此过于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忽略了基础课的学习,难以真正对基础课产生学习兴趣。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基础课主要是理解德育的精神内涵,并不重视全面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1]。因此,学生在这样的认知之下,很难提高其对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难以提升其德育的实效性。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现状
应用技术型大学开展的基础课具有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在这一问题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问题:(1)基础课的课程内容具有重复性与单一性,多数课程内容都是学生以往接触过的内容,难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对基础课产生抵触与厌烦的情绪,难以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中。(2)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并不注重融入创新的内容,德育资源的说服力下降,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使其信服。(3)基础课的理论与实践依旧处于脱节状态,实践锻炼跟不上理论课程教学,学生难以提高实践能力,甚至容易遗忘理论课程知识,难以有效巩固其知识技能。(4)在基础课上,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不够明显,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并不高。(5)基础课的评价体系亟待完善,以往的考核评价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只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思想道德修养及法治素质水平。在这些因素的阻碍之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效率低下,德育实效性也不高[2]。因此,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任课教师需要清晰了解当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教学策略。
三、应用技术型大学基础课的课程设置
要改进基础课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现状,可先从课程设置开始入手:
(一)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主体”进行课程设置
要改进当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非常有必要,可立足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主体”这一融合模式来展开基础课的课程设置。首先,就业是民生的根本所在,大学生的就業情况能够反映经济与政治上的问题,理应成为基础课程设置的导向性指标之一。其次,在课程设置时考虑“能力本位”,主要是响应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要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最终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基础课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而进行课程设置,保证其中蕴含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等。最后,在课程设置时要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还要满足一些学生未来升学的学习需要。比如可以增设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有更多选择,实现就业的灵活性。
(二)在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中充分突显实践教学
要提高基础课的德育成效,还需要注重在课程设置时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3]。大学生在校期间就需要深入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因此,在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明白在面临实际问题时,究竟要如何去做才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同时,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及能力这部分内容纳入进去,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做事能力与做人本领。这表现在职业发展中,即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迅速上岗能力、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
(三)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创新的整合
在基础课课程设置中,要整合课程内容,需以该课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内容为基点,同时突出四大要素:(1)基本概念;(2)基本观点;(3)基本思想方法;(4)重大事件。在这个基础上整合的基础课程内容可以很好地突出主题,并且具有鲜明的特色。比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国精神和道德部分知识相结合等。此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突显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整合课程内容时,应该注重融入时代元素与科学元素,使其与课程原有的理论性与知识性相融合,利于站在新的视角,通过新的观点和新的内容解决大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基础课的德育实效性。 四、提升应用技术型大学基础课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通过三联教学法开展基础课
在基础课中,三联教学法包括自主预习、提出问题、案例分析,主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即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在自主预习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自主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可以观看教师推荐的相关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以阅读教师推荐的书籍,还可以自主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利于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打下基础[4]。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自主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并且还原这一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直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自主思考。最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获得结论之后,还可独立分析其他相关的典型案例。比如在“正确的人生观”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多种渠道进行自主预习,寻找更多关于大学生人生观问题的相关视频或书籍,在课堂上自主提出问题,还原社会中常见的大学生错误人生观问题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直面生活中常见的人生观错误倾向及引发的社会问题,再结合大学生人生观问题的典型事例展开讨论,拉近基础课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基础课学习效率。
(二)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开展基础课
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其可以亲身体验接近真实的情境,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增强自身的品性,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因此,要改善课堂缺乏活力的基础课教学,体验式教学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教学中,则可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根据该教学内容完成一项拍摄任务,如学生可以以“校园一角”“身边的公德环境”等为拍摄主题,将相关画面与场景以精细化的方式呈现在视频中。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很容易发挥积极性去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甚至一些学生还会被激发创新意识,在作品中融入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在创造的热情之下更好地感受到公民道德价值观的正确选择[5]。
(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调查研究或实践活动中
基礎课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研究或者实践活动,使其深入社会实际生活之中。比如以“树立崇高理想”为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可以自主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社会的问题进行有效联系,尝试以马克思的观点与方法去观察社会问题,并分析社会问题,使其理解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并深刻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是我国人民不变的共同理想。又比如在“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基地,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强化民族自豪感及自尊心,并且促使其从内心深处燃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潜移默化地熟悉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体察人生,利于提高基础课的德育实效性。
(四)改进基础课的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教学考评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评价手段,可发挥导向性作用,指引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如今基础课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跟随教改的潮流,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及能力,因此其考核要突显其全面性,同时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如教师可将考核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包括平时考核、实践考核以及期末考核,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考核,也注重教学全过程的考核,能够为提高基础课德育实效性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应用技术型大学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认知状况,并了解实际教学现状,从而采取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措施,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既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又要从实际教学过程入手,全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艳.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内容整合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9):131-133.
[2]张宏.构建应用技术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块的思考: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19(2):66-67.
[3]雷小刚,李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时效性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5):94-95.
[4]谭彬.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技术与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9):140-141.
[5]马蕊.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中),2016(12):12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