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五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LEP)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LEP患儿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情况。

结果

5例儿童头皮LEP,男2例,女3例;中位发病年龄5个月(范围2 ~38个月);中位病程15个月(范围4~ 72个月)。皮损为头部弧形或环形紫红色萎缩性斑块伴脱发,枕部及颞部最常受累。1例患儿抗核抗体(ANA)1∶100, 4例患儿ANA抗Ro/SSA、La/SSB抗体检查均为阴性。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脂肪透明变性,黏蛋白沉积及脂肪小叶淋巴细胞灶状聚集。2例口服泼尼松(1.5~ 2)mg·kg-1·d-1,1例口服羟氯喹5 mg·kg-1·d-1,1例口服泼尼松1.5 mg·kg-1·d-1并联合羟氯喹5 mg·kg-1·d-1;1例患儿仅外用卤米松乳膏及0.03%他克莫司软膏。患儿皮损于治疗后2~ 3月均获得缓解,6个月消退,新发生长,随访1.5年未见病情反复。

结论

头皮LEP对泼尼松及羟氯喹治疗反应良好,患儿可选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外用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静脉内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行PICC置管早产儿50例作为观察组,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50例是回顾性病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后X线摄片确定导管位置。观察组在心电监护下置管,通过监护心电Ⅱ导联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位置。导管固定后行X线摄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74%(37/50),
期刊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分期、血栓解剖位置分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型、D-二聚体、置入滤器、治疗方法等因素对患者住院时间及预后的影响。结果6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52例、截止随访无效或复发13例,平均住院时间(16.2±6.2)d。置入滤
目的探讨14 Hz&6 Hz正相棘波的脑电波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7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神经科接受4 h清醒-睡眠-清醒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ideo-EEG)连续监测的1 321例患儿中,79例出现14 Hz& 6 Hz正相棘波的患儿临床资料和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资料显示,14 Hz&6 Hz正相棘波在
目的研究贲门癌中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与临床病理之间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MS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贲门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胃组织中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贲门癌和癌旁正常胃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 %(51/65)和1
目的探讨外侧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的112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96例;年龄为67~85岁,平均76.1岁。骨折AO分型:33-A1型48例,33-A2型11例,33-A3型3例;33-B1型7例,33-B2型4例;33-C1型32例,33-C2型7例。所有患者均有明
期刊
目的评价T1-2N1M0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辅助放疗对LC率的影响及地位。方法收集2005—2010年间收治的新辅助化疗患者资料,筛选出T1-2N1M0人群,并对其辅助放疗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共入组T1-2N1M0患者144例,中位年龄45岁(23~72岁)。结果术后30例(21%)获得乳腺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pCR者均接受了辅助放疗,45例仅腋窝淋巴结阳性转阴性者中10例未接受辅助放疗,69例腋窝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