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把教会学生会学习作为一项教育目标. 古人曾提出过闪光的教育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 在中学时代,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并不断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可是当前不少师生仍然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而是热衷于题海战术,特别是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老师所讲的定理、公式就忙于做题目,造成基础知识不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良后果. 在初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从来人们都是谈学生到学校读书,而从没有人谈学生到学校“听书”,而教师在学校则是“教书”,而不是“讲书”. 教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考分析问题. 下面谈一点平时怎样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做法.
一、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 另一方面,在平时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重,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的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即使上课讲了,学生也做了练习了,但一考查起来还是不懂,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 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课时,教师只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小组合作探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祥既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二、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数学课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 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 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也不习惯的,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给予分析解释. 数学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 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数学符号或数学语言,然后要求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数学意义、适用条件、各数学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此外,数学课本中还常有一些数学术语,如“竖直”、“铅直”、“路程”等,初中学生也是不易理解的,也需要教师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
三、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在初二开始上数学课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数学书,我还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了解:① 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数学知识,某个探究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 ② 这一节(段)讲了几个什么数学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 ③ 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 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在小组内部交流时提出来组内探讨,除此之外,在开始时,我在课前还拟定了一些预习提纲,用小黑板写好,挂在班级墙上,供他们预习时参考. 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课本,了解其课文的中心要点,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 最后,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
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 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地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可是当前不少师生仍然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而是热衷于题海战术,特别是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老师所讲的定理、公式就忙于做题目,造成基础知识不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良后果. 在初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从来人们都是谈学生到学校读书,而从没有人谈学生到学校“听书”,而教师在学校则是“教书”,而不是“讲书”. 教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考分析问题. 下面谈一点平时怎样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做法.
一、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 另一方面,在平时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重,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的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即使上课讲了,学生也做了练习了,但一考查起来还是不懂,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 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课时,教师只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小组合作探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祥既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二、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数学课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 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 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也不习惯的,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给予分析解释. 数学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 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数学符号或数学语言,然后要求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数学意义、适用条件、各数学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此外,数学课本中还常有一些数学术语,如“竖直”、“铅直”、“路程”等,初中学生也是不易理解的,也需要教师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
三、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在初二开始上数学课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数学书,我还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了解:① 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数学知识,某个探究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 ② 这一节(段)讲了几个什么数学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 ③ 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 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在小组内部交流时提出来组内探讨,除此之外,在开始时,我在课前还拟定了一些预习提纲,用小黑板写好,挂在班级墙上,供他们预习时参考. 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课本,了解其课文的中心要点,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 最后,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
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 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地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