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周洁兰(1985-),女,汉族, 江西吉安人,湖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装设计、影视动画,现工作于南昌理工学院。
摘 要:在古典园林建筑史上,豫园以设计精巧、布局细腻、清幽秀丽,小中见大,玲珑剔透见长。本文着重介绍豫园屋顶装饰“卫士”的外观造型、双重功用,使人们对屋顶的“卫士”形象展开全方位认知。
关键词:上海豫园;古典园林建筑;屋顶“卫士”形象
对于古代的文人志士来说,园林即可成为其休憩的港湾,又可寄托其去烦脱俗的人生情怀,借助园林的意境构造以远离尘嚣,绝烦隔俗,一展隐逸者的情怀。明代潘允端就曾指明其所建的豫园“园东面,架楼数椽,以隔尘市之嚣”。园内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奇峰异石,鲜花古木,美景无处不在,并以“陆具涧岭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为当时文人所称誉。
著名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豫园位于上海市区东南隅旧城内北部,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豫园是当时刑部尚书潘恩之子潘允端的私人花园,但因其所建目的是供父母安度晚年之用,故称“豫园”。“豫”在古代汉语中有“安泰”、“平安”之意,常用于小辈对长辈的敬词,“豫园”即为豫悦双亲、敬养父母的园林,带有某种“孝”的意味1。豫园中的许多建筑装饰均凝聚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砖雕、匾额等文物珍品,而屋顶的“卫士”装饰形象设计更是丰富之至。我们可以从屋顶 “卫士”的外观造型、双重功用来对其作进一步了解。
一、“卫士”形象的外观造型
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上有许多装饰构件,如驱邪鸱吻兽头,神话及历史人物等,它们中或衔脊,或衔柱,或在建筑上下部。上海豫园的屋顶装饰“卫士”形象从外观造型上可分为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
人物“卫士”形象的中有神仙人物形象,如松运楼酒家门屋顶的“福禄寿三星”(如图1);有古今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演变成的神话人物,如捉鬼捉妖的秦琼、尉迟恭等;可以说人物卫士的运用使得豫园的屋顶充满神奇梦幻色彩,虚实人物交相呼应,分别驰骋穿梭于屋脊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垂脊前端的“卫士”形象,多称瓦将军,而位于角脊尖端的“卫士”形象,多称为角神(如图2)。从明代开始,在官式建筑的角脊尖端多安设角神,角梁上饰套兽。其中,角神形象多是端坐于屋脊翼角上,多作双手叉腰、威武雄壮之举;但也有呈站立姿势,手执兵器,仿佛在守护整座建筑不受风雨、邪恶等的侵袭。在上海豫园三穗堂脊饰、上海豫园渐入佳境曲廊垂脊,均可看见在其鳌尖后部置一二人物,它们有的作持弓按矢状,他们有的手持兵器做迎战状,起着辟邪治鬼的作用;有的则正襟危坐,威武雄壮,象房屋的守护神。
置于动物“卫士”形象,则充分体现了人们的超强思维能力,人们根据自己所需寻求实现它的方法。集虎豹的凶猛、猎犬的嗅觉、飞鸟的翱翔、游鱼的游戏等于一体的动物卫士形象以鸱吻、走兽等形象呈现于人们眼前,将所有动物的特色本领汇聚一堂,全方位的保护房屋、保护自己。鸱吻多位于正脊两端,在沿着前后坡屋面交线做成的脊的两端,一般为鱼形吻、鱼尾龙头吻,均张大口衔住脊端,好想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故又称“吞脊兽”( 图3)。豫园的兽吻均塑以飞翔在云天的鳌鱼形、鳌鱼的两根长须飞舞着伸向晴空,鱼尾直立,彰显出其非凡的气势,民间流传兽吻有防火避灾、吐雨驱邪等用意,同时也迎合了人们渴望子孙后代独占鳌头的美好愿望。
中国古建筑出檐深远,《诗经》有云“如翚斯飞”, 翼角如同鸟翼上的羽毛,在建筑檐部顺着屋面的凹曲折线逆向高高翘起的翼角上装饰安置的走兽、蹲兽、望兽(如图4),或以蹲式,或以蹲、走、望式栖居于飞檐翼角之上,使得建筑物化静态为动态,屋顶在视觉上的飞升灵动感更强烈。
二、“卫士”形象的双重功用
豫园的“卫士”主要安设在建筑屋顶的某些部位上,可以说是人们居住环境的卫士形象,是护宅的保护神,其中人物 “卫士”主要安置在屋顶垂脊末端、卷棚顶屋脊末端、门屋顶上端等;动物“卫士”主要安置在屋顶正脊两端、戗脊末端等位置。不管是哪个部位上的“卫士”,其又以何种姿态衔脊,它的目的都有如下的两个。
其一,由于“卫士”居于屋顶之上,所处的位置安排均是出于最初的实用目的,起着防止瓦件下滑、防止雨水侵蚀、加固屋脊及稳固屋脊交接的“压脊琉璃砖”作用,增强建筑物屋顶的抵御自然界的风霜雨雪和其他外界的不利因素影响,使室内有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居室里的人可以安稳幸福的生活。
其二,在实用功能基础上,“卫士”形象又充分体现出当时人们的审美精神倾向,即在加固屋脊的同时,又借神话人物及飞禽走兽的驱邪祈福那祥来征服人们暂时不可征服的自然,并加以支配,利用人物 “卫士”的护财、捉鬼等精神寓意,借助经意象加工而成的各种动物“卫士”的兴雨防火、求吉那祥、避邪、防水等寓意来为自身服务,表达屋主对吉祥、幸福的祈求及美好愿望,希望吉祥降临,从而使其逃避可能发生危险的现实世界。
三、结语
作为“三段式”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之一的屋顶,以其流畅的轮廓线、求吉那祥的装饰构件和中国文化中崇尚“生动”、“意蕴”等的屋顶造型手法,将其打造成变化多端,美丽无比的最显著的部位。虽然屋顶装饰构件“卫士”形象的功能主要是保护木制构架或压轴等之用,鸱吻、瓦将军等构件本来是保护铁钉用的,后来变成了很美的装饰品,丰富了人居处所的艺术文化内涵,使人们诗意的栖居在大自然之中。(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其钧.中国建筑装修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刘淑婷.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赵熙春.明代园林研究[D].天津大学,2003.7.
[4] 周武忠.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观[J].扬州大学学报,2003.7(07).
[5] 董茜,李金燕.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体现[J].山西建筑,2008,(25).
注解:
① 赵熙春.明代园林研究[D].天津大学,2003.7.p118.
周洁兰(1985-),女,汉族, 江西吉安人,湖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装设计、影视动画,现工作于南昌理工学院。
摘 要:在古典园林建筑史上,豫园以设计精巧、布局细腻、清幽秀丽,小中见大,玲珑剔透见长。本文着重介绍豫园屋顶装饰“卫士”的外观造型、双重功用,使人们对屋顶的“卫士”形象展开全方位认知。
关键词:上海豫园;古典园林建筑;屋顶“卫士”形象
对于古代的文人志士来说,园林即可成为其休憩的港湾,又可寄托其去烦脱俗的人生情怀,借助园林的意境构造以远离尘嚣,绝烦隔俗,一展隐逸者的情怀。明代潘允端就曾指明其所建的豫园“园东面,架楼数椽,以隔尘市之嚣”。园内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奇峰异石,鲜花古木,美景无处不在,并以“陆具涧岭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为当时文人所称誉。
著名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豫园位于上海市区东南隅旧城内北部,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豫园是当时刑部尚书潘恩之子潘允端的私人花园,但因其所建目的是供父母安度晚年之用,故称“豫园”。“豫”在古代汉语中有“安泰”、“平安”之意,常用于小辈对长辈的敬词,“豫园”即为豫悦双亲、敬养父母的园林,带有某种“孝”的意味1。豫园中的许多建筑装饰均凝聚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砖雕、匾额等文物珍品,而屋顶的“卫士”装饰形象设计更是丰富之至。我们可以从屋顶 “卫士”的外观造型、双重功用来对其作进一步了解。
一、“卫士”形象的外观造型
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上有许多装饰构件,如驱邪鸱吻兽头,神话及历史人物等,它们中或衔脊,或衔柱,或在建筑上下部。上海豫园的屋顶装饰“卫士”形象从外观造型上可分为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
人物“卫士”形象的中有神仙人物形象,如松运楼酒家门屋顶的“福禄寿三星”(如图1);有古今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演变成的神话人物,如捉鬼捉妖的秦琼、尉迟恭等;可以说人物卫士的运用使得豫园的屋顶充满神奇梦幻色彩,虚实人物交相呼应,分别驰骋穿梭于屋脊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垂脊前端的“卫士”形象,多称瓦将军,而位于角脊尖端的“卫士”形象,多称为角神(如图2)。从明代开始,在官式建筑的角脊尖端多安设角神,角梁上饰套兽。其中,角神形象多是端坐于屋脊翼角上,多作双手叉腰、威武雄壮之举;但也有呈站立姿势,手执兵器,仿佛在守护整座建筑不受风雨、邪恶等的侵袭。在上海豫园三穗堂脊饰、上海豫园渐入佳境曲廊垂脊,均可看见在其鳌尖后部置一二人物,它们有的作持弓按矢状,他们有的手持兵器做迎战状,起着辟邪治鬼的作用;有的则正襟危坐,威武雄壮,象房屋的守护神。
置于动物“卫士”形象,则充分体现了人们的超强思维能力,人们根据自己所需寻求实现它的方法。集虎豹的凶猛、猎犬的嗅觉、飞鸟的翱翔、游鱼的游戏等于一体的动物卫士形象以鸱吻、走兽等形象呈现于人们眼前,将所有动物的特色本领汇聚一堂,全方位的保护房屋、保护自己。鸱吻多位于正脊两端,在沿着前后坡屋面交线做成的脊的两端,一般为鱼形吻、鱼尾龙头吻,均张大口衔住脊端,好想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故又称“吞脊兽”( 图3)。豫园的兽吻均塑以飞翔在云天的鳌鱼形、鳌鱼的两根长须飞舞着伸向晴空,鱼尾直立,彰显出其非凡的气势,民间流传兽吻有防火避灾、吐雨驱邪等用意,同时也迎合了人们渴望子孙后代独占鳌头的美好愿望。
中国古建筑出檐深远,《诗经》有云“如翚斯飞”, 翼角如同鸟翼上的羽毛,在建筑檐部顺着屋面的凹曲折线逆向高高翘起的翼角上装饰安置的走兽、蹲兽、望兽(如图4),或以蹲式,或以蹲、走、望式栖居于飞檐翼角之上,使得建筑物化静态为动态,屋顶在视觉上的飞升灵动感更强烈。
二、“卫士”形象的双重功用
豫园的“卫士”主要安设在建筑屋顶的某些部位上,可以说是人们居住环境的卫士形象,是护宅的保护神,其中人物 “卫士”主要安置在屋顶垂脊末端、卷棚顶屋脊末端、门屋顶上端等;动物“卫士”主要安置在屋顶正脊两端、戗脊末端等位置。不管是哪个部位上的“卫士”,其又以何种姿态衔脊,它的目的都有如下的两个。
其一,由于“卫士”居于屋顶之上,所处的位置安排均是出于最初的实用目的,起着防止瓦件下滑、防止雨水侵蚀、加固屋脊及稳固屋脊交接的“压脊琉璃砖”作用,增强建筑物屋顶的抵御自然界的风霜雨雪和其他外界的不利因素影响,使室内有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居室里的人可以安稳幸福的生活。
其二,在实用功能基础上,“卫士”形象又充分体现出当时人们的审美精神倾向,即在加固屋脊的同时,又借神话人物及飞禽走兽的驱邪祈福那祥来征服人们暂时不可征服的自然,并加以支配,利用人物 “卫士”的护财、捉鬼等精神寓意,借助经意象加工而成的各种动物“卫士”的兴雨防火、求吉那祥、避邪、防水等寓意来为自身服务,表达屋主对吉祥、幸福的祈求及美好愿望,希望吉祥降临,从而使其逃避可能发生危险的现实世界。
三、结语
作为“三段式”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之一的屋顶,以其流畅的轮廓线、求吉那祥的装饰构件和中国文化中崇尚“生动”、“意蕴”等的屋顶造型手法,将其打造成变化多端,美丽无比的最显著的部位。虽然屋顶装饰构件“卫士”形象的功能主要是保护木制构架或压轴等之用,鸱吻、瓦将军等构件本来是保护铁钉用的,后来变成了很美的装饰品,丰富了人居处所的艺术文化内涵,使人们诗意的栖居在大自然之中。(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其钧.中国建筑装修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刘淑婷.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赵熙春.明代园林研究[D].天津大学,2003.7.
[4] 周武忠.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观[J].扬州大学学报,2003.7(07).
[5] 董茜,李金燕.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体现[J].山西建筑,2008,(25).
注解:
① 赵熙春.明代园林研究[D].天津大学,2003.7.p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