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天子扎针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北宋英宗年间,南方出了一个神医名叫严绍基。他有一根神奇的银针,无论什么样的病症,只要在病人的脚底扎上一针,便会针到病除,而且他只扎一针,从不多扎。
  严绍基从16岁起就潜心研究人体穴位,30岁时发明了足部银针刺穴法,在当地颇有名气。后来名气越来越大,便去京城开了医馆。
  几年后,严绍基的医术名动京城,医馆的生意更加好得不得了。可严绍基每天却只看十个病人,因为他每扎一针都会损耗相当的精力,要保证不出差错,就得守着这十针。
  不久,严绍基将妻子和12岁的儿子接到了京城。严绍基的妻子名叫王欣玉,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子,跟丈夫学得一身医术。严绍基原指望妻子来京城帮自己一把,然而王欣玉来了没多久,夫妻二人差点被宋英宗杀了头。
  原来,宋英宗最近得了一种怪病,脾气突然变得很坏,夜宿嫔妃处时,更加喜怒无常,好几个妃子都被莫名其妙地打进了冷宫。宫中太医因诊断不出宋英宗得的是什么病,已接连几人被砍了脑袋。
  这天,严绍基奉旨进宫给宋英宗看病。宋英宗正在皇后宫中,严绍基跪在地上,小心谨慎地给宋英宗把脉。这一把不要紧,严绍基一下子呆在当场。
  皇后见状忙问:“怎么样?”
  严绍基微微抬头去看宋英宗,宋英宗说:“实话实说。”
  严绍基便说:“皇上,这病说难治也不太难,草民一针下去,必定能治好。只是皇上龙体引起这病的几条经脉不但紊乱,而且有两条经脉三处断裂。草民如果用针的话,皇上就会昏迷七天七夜,前四日之内,不能有任何干扰。”
  宋英宗霍地站了起来,怒道:“世上哪有这样的针法?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岂不是要活活饿死我吗?严绍基,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戏弄朕!”
  “皇上,这确实是草民目前能想到的唯一办法。若是皇上不急于病愈,请给草民一个月的时间,让草民研制出更好的针法……”
  “不必说了,没本事就说没本事……来人,将欺世盗名的严绍基押出午门斩首!”
  二
  严绍基被带下去时,皇后多了个心眼,示意将他先关起来。
  第二天,皇后叫人把严绍基带到寝宫,郑重其事地说:“严绍基,你无论如何要治好皇上的病。”
  “娘娘,要治好皇上的病不难,但是要让皇上住在他从未去过的房间里。”
  “为什么?”
  “草民施针三天后,皇上会产生一些幻觉,只要他稍微动动身子,那就前功尽弃了。而皇上熟悉的房间对他的刺激更大,所以一定要让他住在从未去过的房间,否则,草民无法施针。”
  “只要能治好皇上的病,什么都依你。”
  就这样,宋英宗住进了一间新的房间,躺在床上。严绍基在他裸露的左脚上细致地揉捏了一通,然后细心地找穴点。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守护在外面的皇后感到十分纳闷—宋英宗接受治疗必须不吃不喝,为什么连严绍基也每天只吃一顿呢?到了第四天,皇后实在熬不住了,让心腹太监戳开窗户纸往里探看,却只见严绍基直挺挺地躺在床脚边,太监轻轻推开门进去一摸他的鼻息,竟然气息全无。
  严绍基光着双脚,身体似乎有些僵硬。皇后万万没有想到严绍基就这么死了,急忙去看宋英宗,一看才知大事不妙,宋英宗竟也和严绍基一样,死了。
  皇后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将严绍基的妻子王欣玉捉到皇宫里来。
  王欣玉听说丈夫死了,大吃一惊,当她听说宋英宗是被严绍基的针扎死了时,心却放下了。王欣玉相信丈夫的为人,更相信他的医术,就算宋英宗是个杀人如麻的暴君,他也不会就这么扎死他的。于是她说:“皇后娘娘,民妇的丈夫不会治死皇上的,让我去看看情况好吗?”
  皇后想了想说:“也好,倘若皇上没事便罢,否则,哀家必定杀你全家!”
  王欣玉看到宋英宗和严绍基的脸色,更加放心了。她指着宋英宗的脚说:“娘娘请看,那儿不是有针吗?”皇后仔细一看,果然看见皇上的脚上一个不易察觉的针屁股,这才转怒为喜。
  接着,王欣玉将严绍基搬到隔壁,对皇后说严绍基得了罕见的怪症。其实,王欣玉是想到丈夫假死必有原因,更重要的是她要弄清楚,丈夫是用什么办法做到假死的。她在严绍基的光脚上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都没有看出所以然来。
  王欣玉又给宋英宗把脉,这一下她终于明白丈夫假死的原因了。
  三
  原来,宋英宗得的是脱精症,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阳痿症,如果不及时治好,病人这一辈子就休想做男人了。而且,这种病还有一个危害很大的副作用,就是得病三个月后,病人会癫狂,最后失去神智,成为一个废人。
  严绍基知道那些太医只是看出了这种病的表象,给皇上服用各种补品,结果反而加重了病情。同时,因为宋英宗这病相当隐秘,严绍基就算治好了,宋英宗也会担心他泄露秘密而杀人灭口。
  王欣玉在严绍基身边守了三天三夜,对皇后说丈夫已死,自己要给他守灵。其实这时她想起严绍基曾经提起过,有一种很难操作的活血针法,就是将最小号的银针从某个穴位刺入体内,让银针顺着血流移动,然后在预定的时间从某个穴位出来。但是,银针出来时必须有人找准这个穴位,用吸石吸出银针。
  宋英宗被施针后的第七天,猛然睁开了眼睛。王欣玉轻轻地将他脚底的银针取出来,吩咐太监熬一服由她配制好的药,说是一个时辰后吃药,两个时辰后才能吃一点营养稀粥,三个时辰后方可下床走动。
  王欣玉交代完后,悄然回到隔壁。她掩上房门,解开丈夫的衣衫,睁大眼在可以使用银针活血法进出的穴位上寻觅,右手一直搭在严绍基的静脉上。
  终于,在严绍基的笑腰穴上鼓起一个常人难以发现的“疙瘩”,王欣玉赶紧用吸石去吸。就在银针穿体而出的刹那,严绍基猛地“哈哈哈”狂笑起来。王欣玉刚才一见银针从这个穴位出来,就明白了丈夫的用意。她一边迅速给严绍基穿好衣服,一边跟着他的笑声“嘎嘎嘎”怪笑着。于是,他们一个狂笑,一个怪笑,笑声此起彼伏,令人毛骨悚然。
  外边的宫女太监本来都知严绍基已死,现在突然听到他的笑声,顿时吓得目瞪口呆。这时,王欣玉也披头散发跑出来,吓得那些人逃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拦阻。
  宋英宗听皇后说严绍基死了,本已安了心,突然听到他发笑,感到恐怖极了,又听说王欣玉被丈夫的笑吓疯了,赶紧叫人把他们送出宫去。
  严绍基夫妻巧用神针脱险后,立即带上儿子离开京城,隐姓埋名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2015.8下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学问功底深厚,书画古今绝伦,号为“三朝老名士,百年大布衣”。  有一次,某盐商大宴宾客,金农也在被邀之列。席间,有人提出以“飞红”为题创作饮酒诗。正轮到某一盐商,他绞尽脑汁想不出来。大家要罚他酒,他忽然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怎样?”  众人大笑:“柳絮白如雪,岂能‘片片红’?”  正在他尴尬之际,金农说:“这是元人咏平山堂之诗,他引用得很确切。”众人要他说出全诗,金农从
期刊
西汉高帝七年,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迎击进犯太原的匈奴,因轻敌冒进,中了诱兵之计。匈奴单于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将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包围于平城白登山,时间长达七天七夜。  时值寒冬,天降大雪,汉军缺衣断粮,援兵进不来,被围队伍冲不出去,愁坏了刘邦。当时张良不在军中,身边就数陈平最有智谋,便问计于他。  陈平亦无计可施,直到第六天,突然想出一法,报知刘邦,刘邦忙令照办。  陈平派了一个有胆识善游说的使者
期刊
清代的叶存仁,先后在浙江、河南等地做官,比较清正廉洁、律己律人。因为政绩卓著,他被升任巡抚,是当时的封疆大吏。  叶存仁雇好船只准备赴任,昔日的同僚们却凑在一起商量起来。有同僚就说,叶大人在任期间,对我们十分关心和照顾,如今调走了,我们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呀。  同僚们来到江边给叶大人送行,可临开船时,船家却说船坏了需要修补。于是,叶存仁就和同僚们坐下来一边叙旧一边等待。直到天完全黑下来,船只才修好,
期刊
曹操卧榻难眠,致使头昏脑涨,四肢乏力。众御医使尽浑身解数,终无疗效。  谋士荀极力推荐说,南阳张仲景,素有神医之称。  曹操闻言大喜,即刻遣人去请。  张仲景走进曹府,对曹操望闻问切后,出示一枕说,此枕看似普通,却是神物。枕芯小米,因经常闻经听道,已通仙境。丞相至晚安歇,需忘却杂念,静听小米言语。小米所言,正是疗病验方。  曹操谨遵医嘱,歇息后极力安静,还没能听到神枕言语,已是鼾声如雷。  如此三
期刊
清朝乾隆年间,在扬州城有个远近闻名的财主,名叫李贵。这李贵在扬州城有几十家店铺,城外有数十顷良田,因早年作恶太多,日子过得并不太平。  李贵凡事谨慎,生怕露富遭人谋害。五十岁寿辰一过,李贵就将生意交给下人去打理,不惜重金在离扬州城十里之外的黄崖山下建造了一座高宅大院住了进去。  这大院的院墙有好几丈高,又在四周挖下水渠,平日进出都得放下吊桥。  李贵深居简出,躲在家里喝茶、看书,修身养性。可是就连
期刊
腊月二十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一辆黑色小轿车从远处驶来,停在盈福祥小区北门路边的一个停车位上。车门打开后,孟元生从小轿车里钻出来,打个哈欠,伸个懒腰,然后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一家包子铺。  由于时间还早,包子铺里还没有顾客,老板赵胜正坐在门口无聊地翻看着手机上的新闻。  见来了客人,他站起身,仔细一瞅,认出来是孟元生,赶紧满脸堆笑地说:“这不是孟大哥吗?你可有日子没来了,是不是嫌我做的包子不好吃了
期刊
水浒中的金枪手徐宁,会七十二手钩镰枪法,说起根源,还出自沭阳西南的大王庄打铁巷呢。  相传大泽乡起义的消息传到楚霸王项羽的家乡后,不少青年人都跃跃欲试地去投奔义军。可大王庄的青年徐旺达因家中有80岁的老母,脱不开而留在她的身边,并拜庄西头老铁匠为师。  这天早上他起早来到地里收麦。一趟地要收到头,突然见路上跑来一匹白马,马背上驮着一个人,到了他家地头,那匹马突失前蹄,人摔了下来,马继续向前跑去。他
期刊
明朝天启二年的元宵节,乔知县上街赏灯时,突然有个脏兮兮的老爹拦住了他,让他赏口饭吃。  乔知县心想,老爹就是讨口饭吃,吃饱了肯定抬脚走人,他就把老爹领入县衙。谁承想,请神容易送神难,酒足饭饱的老爹赖在县衙不走了。正在他发愁时,街上传来了一阵叫喊声。他忙竖耳细听,疯老爹却捣起乱来,一个劲地嚷着没吃饱。    听不清外边的叫喊,他只得派随从去看。随从回来后,慌张地说:“有人说石板桥上两伙妇女在打架,打
期刊
荒山受托  清朝康熙年间,四川举子王希赴京赶考,名落孙山,无奈之下,只好收拾行李回乡。  这天,王希住进京郊的一家驿站,想想自己十年寒窗,金榜无名,辗转难眠,看到窗外月光皎洁,干脆披衣起床,走出驿站,在月光下越走越远,不知不觉间走到了一片乱山岗。王希看到前面一团黑糊糊的东西蠕蠕而动,就壮着胆子捡起一块石头,朝那团东西砸去。这一砸不打紧,只见那团东西猛地站起,发出一声长嗥,挺着尖刀般的一双獠牙,朝王
期刊
能人老蔡是个马车老板,山东人,三十六七岁。他在屯子里盖房、打灶、赶马车、做木工、下厨房,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尤善打猎与采集,冬天套个野兔、打个山鸡,夏天采些蘑菇、木耳,都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十分精妙。我们知青都很佩服他,也吃过他不少野味。  那年夏天,多雨,正是采山货的好时节。  一天,我和几个北京知青一起去林子里采木耳,准备晒干寄回家去。刚进林子就听到“哼哼哼”的声音,还有厮打声,接着就听见“噼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