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控制模式的上海市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过程研究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现代医学理念的转变,医务工作分工细化以及临床服务要求的提高,医疗卫生行业临床相关岗位进一步分化,为了适应临床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新增的临床岗位需求,加强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成为时代必然。本研究以质量控制模式为载体,探究如何将专业体系、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模式作为质量控制点来提升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从质量控制的主体社会、学校、个体层面提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无缝对接”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质量控制;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
  伴随现代医学理念的转变、医务工作分工细化以及临床服务要求的提高,医疗卫生行业临床相关岗位进一步分化,因此加强对医学相关类人才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便提上了日程。然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过程,为了尽量缩小人才培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必须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即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从定义角度来说,质量控制即为达到规范或规定的质量要求,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行为和活动。[1]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则可以视为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是质量活动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对象或实体,即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生产、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的全过程中,设置若干需要重点控制的对象。质量控制的主体则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社会、学校也包括培养对象本身。
  一、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的必然即质量控制模式提出的使然
  现代医学理念的转变以及社会岗位需求的呼吁加大了对医学相关类人才的需求,培养高质量的医学相关类人才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然而为了缩小人才培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加强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便成为使然。
  (一)现代医学理念的转变
  伴随经济环境的变化,现代社会多发疾病病种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卫计委2014年公布的卫生统计提要[2]中关于卫生部门市医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比例可以看出,以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为代表的爆发性流行病的构成比例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以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比例提升,同时以损伤、中毒为代表的意外伤害类疾病也有较大的上升。这一疾病谱的改变,必然会引起现代医学理念的改变,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以及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增强,使得从主要依托临床治疗转向了生物、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预防医学理念,与此相应各类健康相关职业者,医务社工、营养指导师、康复治疗师、呼吸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等应运而生,且都成为现代医疗保健事业不可或缺的关键人才。
  (二)社会岗位需求的呼吁
  伴随医疗卫生行业的增多以及现代医学理念的转变,医院医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管理、信息管理、醫学教育管理等出现专业化的趋势,新兴的医技岗位需求日益增多,岗位设置更加清晰明确。以护士工作职责分类为例,目前其分工更加的清晰和明确,分为护士长、办公室护士、护理小组组长、治疗护士以及普通护士等。与此同时,医疗设备快速发展、医院信息化水平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提高等都新增了很多岗位。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这些新兴的岗位存在严重的人员空缺,部分医院从临床调用,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产生不能胜任的问题。因为这些岗位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关的医学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精通其所学的专业岗位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鉴于此为了满足新时代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适应医院岗位设置的需要,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加强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并且提升培养质量成为高等院校不得不面临的紧迫任务。
  在医学理念的转变和社会岗位需求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都应积极探索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加快发展医学技术类、卫生管理类、健康教育类、康复医学类等医学相关专业,以利于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更新与实践。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达到质量控制点和岗位需求点的一致,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则是接下来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点向岗位需求点的回归
  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满足岗位的需求,因此在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点的时候必须紧紧围绕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本研究依据上海市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研中岗位需求数据来探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
  (一)专业体系对接岗位需求
  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是具有特定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素质结构的人才,对于他们的培养应立足应用型、技术型,注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形成特色。
  1.专业设置适应横向动态需求:在关于上海市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中,数据显示以医院为主的医疗卫生行业在未来招聘人数较多的前三位专业分别为“护理”(66.7%)、“医学影像技术”(36.7%)、“医学检验技术”(23.8%),未来招聘人数较少的三个专业为“药学”(31.3%),“制药设备维修”(31.3%),“医药卫生财会”(28.1%),从以上对比不难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设置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实行动态管理,优进劣汰。同时我们还应适时发展新型专业和紧缺人才,为卫生职业教育注入永恒的活力。[3]例如在已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但上海尚未开设的专业中,46.0%的医药卫生行业认为上海应该开设“医学文秘”。
  2.专业设置适应纵向层次需求:在纵向层面专业建设必须适应岗位对人才层次的需求,适时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在上海市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中,大专层次的毕业生未来5年可胜任的医学相关类专业主要集中在护理、药学、医学影像专业中,而62.1%的用人单位认为未来5年中专层次毕业生均不能胜任医学相关类专业岗位需求。从这些对比中我们认识到专业建设同样需要适应纵向人才层次的培养需要。
  (二)课程建设对接能力需求   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的设置更重要的是对接能力的需求,这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最为看重的。同时在上海市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中,87.5%调研单位认为在录用毕业生时最为看重的是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也体现了岗位能力的重要性。
  医学相关类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避免课程门类回归学科本位的现象,课程建设可以主要通过工作任务分析会来选择课程的组织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的学科本位的知识体系,增强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对接程度,同时在进行课程结构分析设置课程时,要将所有的课程转化为以任务为中心的课程,将任务而不是知识作为课程开设的载体。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严格依据卫生系统的执业资格考证,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
  目前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建设对接能力需求层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学院在深入分析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在校内推进专业平台与(就业)方向模块、基础与专业、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以及知识、能力与素质等多维度上的整合,使整个课程体系能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并且对接岗位的能力需求。
  (三)教学模式对接个体需求
  在上海市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中,关于用人单位对录用的大专层次医学相关类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显示,47%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一般。实现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关键是改变教学模式,对于医学相关类人才的培养应更多的通过实践性教学模式来进行,实践性教学模式是相对理论性教学模式而言的,实践性是实践性教学模式最本质的特征。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上遵循建构主义理论,依照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践资源,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实训逐渐递进的原则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模块,适应和满足个体的学习规律和需求。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可或缺的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该注重将行业、企(事)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等纳入教学队伍行列,建立一支完备且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真正保证教学质量,可以开展专职教师职业能力实践以及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实现专任教师职业化,兼职教师教育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真正基于提高临床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4]
  三、质量控制主体在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权与责
  专业体系、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可以视为质量监控的平台,而社会、学校、个体则是质量监控的主体。
  (一)社会层面:搭建人才发展的平台
  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医学相关类专业毕业生的流动率是比较高的,在上海市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中显示,流动较高的专业为“护理”(81.1%),而流动的原因除了与单位性质和经济效益相关的薪酬和工作强度外,主要表现为“对从事岗位认可度低”(34.0%),“职称晋升有政策瓶颈”(20.8%),或者“单位无生涯发展空间”(13.2%)。一方面有些岗位没有卫生系统对应的职称系列,导致晋升无通道,影响职业生涯发展,如:助产士、医疗文秘、医务社会工作者、美容技师等;另一方面临床技术人员管理不尽合理,职业生涯发展受限,如:我国护士岗位有独立的职称晋升通路,但明显受到学历学位的制约,绝大多数护士的职称停留在助理护士与护师之间,若无等级分类,则无法区分护士的年资高低、能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在社会层面为其搭建职业发展的平台,为每一个岗位制定清晰的职业准入制度,形成个体畅通发展与对接的职业通道。一方面有利于用人单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二)学校层面: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上海市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研中,关于用人单位在录用医学相关专业人才时更看重的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个体的敬业精神、道德素质等职业素养。然而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满意度调研的数据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更应注重强化个体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应该纳入整个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过程中。学校可以依托公共选修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以及各类通用能力的提高。依托专业选修课,促进专业素质拓展,提高专业能力。学校的第二课堂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大赛、社团等,促进职业素质拓展,锤炼职业能力。
  (三)个体层面:形成职业认知的观念
  除了从客观层面做好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控制外,个体本身最重要的则是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观念。不管是本科教育还是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明确医学相关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护师、药师与技师等而非医师,就业所面向是护理、药学、医技等。形成这样的专业思想之后,进而培养个体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热爱所学的专业,认识到医学相关类专业同样是救死扶伤的崇高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认知观,进而形成正确的岗位认知和岗位认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具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感,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建树。对用人单位来说才能做到培养好,用得上,留得住。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论证了医疗相关类人才在培养质量控制維度和控制主体,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从横向方面对应岗位需求细化控制标准,在纵向方面依托质量控制对照,开展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曦,廖伟坚,朱扶蓉.基于工学结合的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0.
  [2]http://www.nhfpc.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1404/f3306223b40e4f18a43cb68797942d2d.shtml.
  [3]夏修龙,欧阳蔚,樊小青,涂明华,杨耀防,熊旺鑫.医学相关类专业设置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
  [4]韩扣兰,常唐喜,吴争鸣.医学相关类专业发展现状与教育改革实践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课题项目:
  本论文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上海市医学相关类专业需求调研》项目,2012年度,立项编号:B1213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线性代数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同时,对线性代数以及数学建模思想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行讨论与分析,并深刻阐述了在线性代数教学改革中积极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要性,在完善线性代数数学思想理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线性代数数学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线性代数;教学改革;数学建模思想  线性代数是当前各高校理工类及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摘 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电脑的基本操作和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已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职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电脑应用已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职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家对基础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强,我校对计算机基
【摘 要】试卷讲评分析也是高中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试卷进行高质量的分析也是提高学生成绩和自身水平的重要方法。但是,现在课堂上对试卷的分析讲评范围太窄,常常只重视对题目的分析或者是进行一题多解,往往缺乏对知识网络的构建缺少对问题的深层挖掘和思考,缺少对后续学习的调控。怎样提高数学试卷讲评的效率?下面就高中数学试卷的讲评的处理方法,谈谈本人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试卷讲评;有效性;高中数学;思
【摘 要】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与正确历史观。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历史教学,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以及学科特征,对历史教学进行创新。笔者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重点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的有效结合,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达到历史教学目的提供文献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情感教育  0.引言  素
【摘 要】初中数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当代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下,对素质教育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活动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活动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供了保障。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了
【摘 要】21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逐渐在企业发展和教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之课,希望学生能够从基础做起,为自己将来更好的生存条件奠定基础。目前,我国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本文
【摘 要】随着现在教育制度在不断改革,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对于高职体育教学的因材施教的探讨,也时常被大家所关注。高职体育教学因材施教是要适应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的需要,突出学生自身发展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特点,全部发展高职体育教学。通过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全面分析,同时可以体现出高职体育教学吸收因材施教思想原则的重要性。虽然现在体育教学制度不断完善,但是直到今天却仍然没有完全的
【摘 要】电脑绘画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绘画在美术教学中有机结合的产物。这种技术既融合了传统绘画构形、着色等的基本特点,又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的优势,运用在美术教学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又能为教师授课提供更便捷的工具、更丰富的资源,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学成果事半功倍,因而在师生中受到广泛的好评。  【关键词】电脑绘画;美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女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如何培养女大学生,笔者从“成人、成才、成功”三方面的内在联系,对女大学生进行的“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女大学生;高校;成人;成才;成功  女大学生如何在作为人生黄金时期的大学阶段实现自身“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这是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
【摘 要】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在分析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开展具有金山区特色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要在选题、实验过程、实验总结阶段体现金山区特色。  【关键词】社区教育;实验项目;金山区特色  近年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在上海全市的积极推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力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实验项目的开展,在解决社区教育发展中问题的同时形成具有金山区特色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