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初步调查与区系分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is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3—2014年河北大学与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统计出保护区分布有苔藓植物21种,隶属于14科18属。其区系的基本特征为多样性相对较低,地理成分少,以温带性质为主。
  关键词:苔藓植物;调查;区系特征;塞罕坝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2-0081-2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d Floristic Aralysis of Bryophytes in Saihanba Nature Reserve,Hebei Province
  Du Xinglan
  (Saihanba Mechanized Forest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Weichang 068466,China)
  Abstract:From 2013 to 2014, Hebei University and the Saihanb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Bureau of Hebei Province jointly investigated the plant resources of the Saihanba Nature Reserve.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classification, the preliminary statistics of protected areas distributed 21 species of bryophytes, belonging to 14 families 18 genera.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ts flora are the diversity of the flora is relatively low, the geographical elements play is narrow, and the temperate elements play dominant role.
  Key words:Bryophytes;Investigation;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ra;Saihanba Nature Reserve
  苔蘚植物是植物界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高等植物类群,具有独特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界的系统演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全世界现有苔藓植物约23000种,我国已记载的苔藓植物有125科,670属,约3450种。当前,人们对苔藓植物的经济价值认识不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及其他高等植物[1]。因此,调查塞罕坝地区苔藓植物种类的分布状况,了解其区系成分和地理分布,对塞罕坝苔藓植物的深入研究以及了解塞罕坝的植物演化过程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1 研究地概况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接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2°22′~42°31′,东经116°53′~117°31′。区域海拔高度1500~1939.6m,面积20029.8hm2。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低温寒冷,积雪长达7个月;降水量偏少,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3.4℃,极端最低气温-43.3℃,≥10℃的年积温为1663.5℃;年平均降水量530mm[2-3]。塞罕坝属于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带和高原-丘陵-曼甸-沙地移行区,生态环境独特,生物物种丰富,生态景观多样,既有大面积的森林/草原,又有成片的沼泽湿地和荒漠沙地,资源特征极为独特。
  2 研究方法
  2013—2014年河北大学与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对采集的苔藓植物标本进行室内鉴定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4-9]。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的野外调查和标本的鉴定,初步统计保护区分布有苔藓植物21种,隶属于14科18属。
  3.1 优势科属 在苔藓植物各类群中,包含2种以上的科有6科,即灰藓科3种,占全部种数的14.29%;牛毛藓科2种,占全部种数的9.52%;提灯藓科2种,占全部种数的9.52%;羽藓科2种,占全部种数的9.52%;青藓科2种,占全部种数的9.52%;绢藓科2种,占全部种数的9.52%。这6个科共有13种,占全部种数的61.90%(表1)。因此,灰藓科、牛毛藓科、提灯藓科、羽藓科、青藓科和绢藓科构成了保护区苔藓植物群落的主体。同全国相比,保护区苔藓植物科、属、种的数量分别占全国苔藓植物总数(根据S. Piippo,1990;Redfearn P L,Tan B C, He S,1996)的11.20%、2.69%和0.62%,由此可见,本保护区是我国苔藓植物区系多样性相对较低的区域之一。
  3.2.2 北温带分布 北温带分布一般是指那些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温带地区的属。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有些属沿山脉向南伸延到热带山区,甚至远达南半球温带,但其原始类型或分布中心仍在北温带。这一成分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中最多,共计11种,例如:柳叶藓Amblystegiumserpens(Hedw.)B. S. G、鼠尾藓Myurocladamaximowiczii(Broszcz.)Steer. etSchof.、大灰藓Hypnumplumaeforme Wils.等。从全部组成来看,北温带成分占塞罕坝保护区总种的52.38%,超过一半以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2.3 旧世界温带分布 旧世界温带分布一般是指广布于欧洲、亚洲中-高纬度和寒温带、或最多有个别种延伸到亚洲-非洲热带山地或甚至澳大利亚的属。这一成分在塞罕坝保护区分布有2种,如:黄牛毛藓Ditrichumpallidium(Hedw.)Hamp.和对叶藓Distichiumcapillaceum(Hedw.)B.S.G.   3.2.4 东亚分布 东亚分布是从喜马拉雅一直分布到日本的一些属。西北一般以我国各类森林边界为界。和温带亚洲的一些属有时难以区分。这一成分在塞罕坝保护区有2种。例如: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microphyllum(Hedw.)Broth.和羊角藓Herpetineurontoccoae(Sull. et Lesq.)Card.
  3.2.5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是指分布于现代地中海周围,经过西亚或西南亚至苏联中亚和我过新疆、青藏高原及蒙古高原一带的属。中亚乃指亚洲内陆整个干旱中心地区,包括苏联中亚部分(中亚西部),我国新疆、青藏高原至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南部(中亚东部),亦即古地中海区的大部分。这一成分在塞罕坝保护区分布只有一种,例如:角苔Anthoceroslaevis L.
  4 结论
  根据对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的野外调查和标本的鉴定,初步统计保护区分布有苔藓植物21种,隶属于14科18属。苔藓植物在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潮湿并具有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的环境中。
  苔藓植物区系多样性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分布相对较低,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占到总数的50%以上,说明本区系是以温带性质为主。
  参考文献
  [1]钟如涛,陈喜英.中国苔藓植物研究现状[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5):43-46.
  [2]候建華,刘春延,刘海莹,等.塞罕坝动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刘春延,赵亚民,刘海莹,等.塞罕坝森林植物图谱[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增刊,1993(Ⅳ):141-178.
  [5]何琳,黄正莉,张仁波.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区系地理组成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148-149.
  [6]祝爱琼,张革昌,谢强.广西银竹老山的苔藓植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8(3):86-90.
  [7]陈龙,吴玉环,李微风,等.沈阳苔藓植物区系初步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8(3):1-5.
  [8]田晔林,王文和,李小英,等.北京香山苔藓植物分类及区系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3):46-49.
  [9]刘艳、田尚、皮春燕,等.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5,33(2):176-185.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基于业务人员设备维保、站点社会化保障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农业气象设备移动保障系统的设计并予以实现,其依托当前成熟的物联网技术,采用“调度中心(web端)+手持終端(APP端)+蓝牙适配连接”的组合模式,实现了设备运行监控、巡检管理、无线连接调试、维保监控、站点导航、资料查询等多种功能。一年多的业务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可使农业气象观测设备的运行监控、维保管理等工作更加直观、便捷,能够提高设
摘 要:通过田间“3414”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机插秧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N)量为346kg/hm2,施磷(P)量为57kg/hm-2,施钾(K)量为72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10.31t/hm2。  关键词:机插水稻;肥效试验;当涂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5-0088-03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
摘 要:铜陵再兴圩萝卜是生长在湖相沉积物青泥田土壤上的特产。通过“3414”试验,对其产量进行肥料效应分析,初步探讨了在保证质量前题下肥料的需求量。结果显示,几种肥料对铜陵再兴圩萝卜产量的影响,N的作用最大,P的作用其次,K的作用最小。综合考虑:推荐使用N、P、K纯量分别为375kg/hm2、67.5kg/hm2、210kg/hm2。  关键词:再兴圩萝卜;“3414”试验;肥料效应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以番茄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配比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b[(V(菇渣)∶V(人工草炭)∶V(蛭石)=2∶2∶1)]的应用效果最好。  關键词:基质;番茄幼苗;理化性质;矿质元素;生长指标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5-0086-02  基质育苗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基质不仅能够固定栽培作物,而且能提供作物
摘 要:以新鲜铁皮石斛为原料,白砂糖、柠檬酸、维生素C、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乳酸链球菌素为辅料,研发一种清凉爽口、具有石斛特殊清香味的营养健康型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铁皮石斛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获得了最佳产品配方:石斛0.7%,白砂糖9%,柠檬酸0.02%,维生素C 0.015%,羧甲基纤维素钠0.02%,黄原胶0.01%,乳酸链球菌素0.01%。  关键词:铁皮
为进一步了解宿迁市土壤供肥特性和水稻无氮基础地力产量,完善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在典型的沙土地区进行了水稻氮磷钾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区氮、磷、钾的利用
摘 要:该文介绍了2018年宣城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原因分析;防控对策;宣城市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4-0080-02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摘 要: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合理的氮、磷、钾配比,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化肥的作用,减少施肥量,是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一项有效的技术途径,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8年在全椒县六镇镇开展小麦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三要素中,缺氮对产量影响最大,缺钾次之,缺磷最小;与配方施肥相比,缺氮减产72.3%,缺磷减产10.3%,缺钾减产14.94%;纯效益方
摘 要:通过对塞罕坝阴河林场防火现状调查研究,该文从火源管理、通讯设备、扑火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加强火源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防火及通讯设备等对策建议,为该区森林防火水平的提高以及森林防火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阴河林场;森林防火;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