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该研究通过对秧苗素质的外观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调查,全面分析了水稻双膜育秧与育秧硬盘育秧的育秧效果。结果表明:双膜育秧方法不仅秧苗整齐度好,成苗率高,秧苗整体素质也优于秧盘育秧,同时可显著提高秧苗的生物量且后期可以用插秧机正常插入大田,各项田间表现良好。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双膜育秧;硬盘育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022-01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育秧对水稻种植及整体产量有着重要影响[1]。水稻工厂化育秧不受自然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育成标准化、高质量的秧苗,对于快速提升机插秧水平具有重大作用,是普及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必然选择[2]。双膜旱育秧和硬盘育秧均为工厂化育秧配套技术,已被多地的机插秧育秧主推。双膜旱育秧是在选好的秧床上铺设打孔薄膜,再填土育秧的一种方式,育出的秧苗适合机插并且根部发达,插后缓苗快[3],但后期切块费秧费工增加了育秧成本,硬盘育秧则是在统一规格水稻机插秧专用的秧盘上直接进行铺土播种的育秧方法,其优点是方便作业[4],但秧盘本身成本较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对工厂化育秧中常用的传统双膜旱育秧进行了改良,解决了双膜旱育秧后期切块费工的问题。改良后的双膜旱育秧代替育秧硬盘,可有效降低机插秧旱育秧成本,旨在为机插秧工厂化育秧提供节本增效的育秧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黄华占(陕西省汉中市机插秧推广示范品种)。
1.2 试验方法
1.2.1 改良双膜旱育秧方法。根据常规秧块标准尺寸(60 cm×30 cm,厚为2.0~2.5 cm),制作了相应大小的木框[5],置于打孔地膜上(打孔密度为3 mm×3 mm,孔直径3.0~3.5 mm),其他育秧步骤同秧盘旱育秧。
1.2.2 育秧效果对比试验处理。共设2个处理,即采用塑料秧盘育秧(M0)和薄膜旱育秧(M1)。3次重复,盘播密度设70 g/盘(干种子/盘),每个处理12盘。播后盖等量细土(0.5~0.7 cm),其他管理同常规旱育秧。
1.2.3 秧苗素质测定项目及方法。于秧龄33 d每个处理取11 cm×11 cm秧块,统计总秧苗和缩脚苗,比较各处理成秧情况。同时每个处理取30株长势均匀有代表性的秧苗,测定单株秧苗素质外观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外观形态指标包括苗高、叶龄、茎基宽、白根数、叶面宽共5项指标。在适宜机插苗高(<20 cm)范围内,5项指标越高说明秧苗素质越好[5]。
秧苗生理指标包括总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秧苗发根能力测定、根体积、根活跃面积吸收比共6项指标,各项指标越高表明秧苗素质越好[6-7]。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盘成秧情况统计
统计计算各处理成秧率,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处理M1较处理M0株高整齐度提高0.163,成秧率提高1.05个百分点。可见,用打孔薄膜代替塑料硬盘育秧,秧块整体效果有所提高。
2.2 秧苗素质测定结果比较
2.2.1 秧苗素质外观形态指标统计。2个处理取秧盘中具有代表性的秧苗30株,测定秧苗素质外观形态指标5项,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处理M1较处理M0茎基宽加宽0.101 mm,叶面宽加宽0.492 mm,苗高17.51 cm,增加3.55 cm,是旱育秧所有处理中33 d秧龄,苗高唯一在最适宜机插苗高范围内15~20 cm的处理[8-9]。
2.2.2 秧苗素质生理指标统计。为了更加科学地对比秧苗素质进一步对比了2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秧苗较小全部以30株为单位测定做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处理M1较处理M0叶绿素含量、发根能力、根体积、根系活跃面积百分比和根冠比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可显著提高秧苗总干重。
3 结论与讨论
由以上试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薄膜育秧方法不仅能提高秧苗素质而且在后期田间观察过程中各项田间表现是旱育秧秧苗中最好的。首先,以薄膜代替育秧软盘,不仅节约成本而且对大棚内秧板的平整度要求降低,使育秧营养土能够更加贴合秧板。其次,前期套用木框使薄膜育秧,无需后期切块。第三,木框和薄膜间活动的空隙可以增加秧块透气性,提高秧苗素质。第四,在起秧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秧苗根穿透薄膜的现象,可以很好地解决起秧伤根的问题。作为育秧方式改良初探,需结合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结合农机适用具体情况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改进。
4 参考文献
[1] 熊云霞.水稻工厂化育秧存在问题与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18):57.
[2] 谢勇,梁迎暖,周超.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及集中育秧的实践与体会[J].上海农业科技,2012(3):39-41.
[3] 张艳春,唐美菊.水稻双膜育秧机插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66-69.
[4] 严剑文,尹卫东,王依山.水稻机插秧硬盘、基质、机播育秧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87.
[5] 付久才.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3):32-34.
[6] 钱银飞,张洪程,钱宗华,等.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J]. 农机化研究,2009(10):1-5.
[7] 李杰,杨洪建,邓建平, 等. 对加快推进江苏省水稻机插秧发展的思考[J]. 中国稻米,2014(1):32-35.
[8] 陈聪,曹光乔,张萌. 中国水稻机插秧发展趋势预测与装备需求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2):289-293.
[9] 钟平,张山泉,陈川, 等. 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问题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7):2104-2105.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双膜育秧;硬盘育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022-01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育秧对水稻种植及整体产量有着重要影响[1]。水稻工厂化育秧不受自然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育成标准化、高质量的秧苗,对于快速提升机插秧水平具有重大作用,是普及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必然选择[2]。双膜旱育秧和硬盘育秧均为工厂化育秧配套技术,已被多地的机插秧育秧主推。双膜旱育秧是在选好的秧床上铺设打孔薄膜,再填土育秧的一种方式,育出的秧苗适合机插并且根部发达,插后缓苗快[3],但后期切块费秧费工增加了育秧成本,硬盘育秧则是在统一规格水稻机插秧专用的秧盘上直接进行铺土播种的育秧方法,其优点是方便作业[4],但秧盘本身成本较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对工厂化育秧中常用的传统双膜旱育秧进行了改良,解决了双膜旱育秧后期切块费工的问题。改良后的双膜旱育秧代替育秧硬盘,可有效降低机插秧旱育秧成本,旨在为机插秧工厂化育秧提供节本增效的育秧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黄华占(陕西省汉中市机插秧推广示范品种)。
1.2 试验方法
1.2.1 改良双膜旱育秧方法。根据常规秧块标准尺寸(60 cm×30 cm,厚为2.0~2.5 cm),制作了相应大小的木框[5],置于打孔地膜上(打孔密度为3 mm×3 mm,孔直径3.0~3.5 mm),其他育秧步骤同秧盘旱育秧。
1.2.2 育秧效果对比试验处理。共设2个处理,即采用塑料秧盘育秧(M0)和薄膜旱育秧(M1)。3次重复,盘播密度设70 g/盘(干种子/盘),每个处理12盘。播后盖等量细土(0.5~0.7 cm),其他管理同常规旱育秧。
1.2.3 秧苗素质测定项目及方法。于秧龄33 d每个处理取11 cm×11 cm秧块,统计总秧苗和缩脚苗,比较各处理成秧情况。同时每个处理取30株长势均匀有代表性的秧苗,测定单株秧苗素质外观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外观形态指标包括苗高、叶龄、茎基宽、白根数、叶面宽共5项指标。在适宜机插苗高(<20 cm)范围内,5项指标越高说明秧苗素质越好[5]。
秧苗生理指标包括总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秧苗发根能力测定、根体积、根活跃面积吸收比共6项指标,各项指标越高表明秧苗素质越好[6-7]。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盘成秧情况统计
统计计算各处理成秧率,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处理M1较处理M0株高整齐度提高0.163,成秧率提高1.05个百分点。可见,用打孔薄膜代替塑料硬盘育秧,秧块整体效果有所提高。
2.2 秧苗素质测定结果比较
2.2.1 秧苗素质外观形态指标统计。2个处理取秧盘中具有代表性的秧苗30株,测定秧苗素质外观形态指标5项,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处理M1较处理M0茎基宽加宽0.101 mm,叶面宽加宽0.492 mm,苗高17.51 cm,增加3.55 cm,是旱育秧所有处理中33 d秧龄,苗高唯一在最适宜机插苗高范围内15~20 cm的处理[8-9]。
2.2.2 秧苗素质生理指标统计。为了更加科学地对比秧苗素质进一步对比了2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秧苗较小全部以30株为单位测定做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处理M1较处理M0叶绿素含量、发根能力、根体积、根系活跃面积百分比和根冠比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可显著提高秧苗总干重。
3 结论与讨论
由以上试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薄膜育秧方法不仅能提高秧苗素质而且在后期田间观察过程中各项田间表现是旱育秧秧苗中最好的。首先,以薄膜代替育秧软盘,不仅节约成本而且对大棚内秧板的平整度要求降低,使育秧营养土能够更加贴合秧板。其次,前期套用木框使薄膜育秧,无需后期切块。第三,木框和薄膜间活动的空隙可以增加秧块透气性,提高秧苗素质。第四,在起秧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秧苗根穿透薄膜的现象,可以很好地解决起秧伤根的问题。作为育秧方式改良初探,需结合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结合农机适用具体情况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改进。
4 参考文献
[1] 熊云霞.水稻工厂化育秧存在问题与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18):57.
[2] 谢勇,梁迎暖,周超.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及集中育秧的实践与体会[J].上海农业科技,2012(3):39-41.
[3] 张艳春,唐美菊.水稻双膜育秧机插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66-69.
[4] 严剑文,尹卫东,王依山.水稻机插秧硬盘、基质、机播育秧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87.
[5] 付久才.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3):32-34.
[6] 钱银飞,张洪程,钱宗华,等.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J]. 农机化研究,2009(10):1-5.
[7] 李杰,杨洪建,邓建平, 等. 对加快推进江苏省水稻机插秧发展的思考[J]. 中国稻米,2014(1):32-35.
[8] 陈聪,曹光乔,张萌. 中国水稻机插秧发展趋势预测与装备需求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2):289-293.
[9] 钟平,张山泉,陈川, 等. 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问题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7):2104-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