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这个基础中的基础。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天生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必需的物质资料。粮食不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而且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宗商品,同时粮食的进出口贸易也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几十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国际分工的扩大,全球粮食贸易呈增加趋势。但同时也受到多种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粮食 贸易 影响因素
1.关于粮食的界定
关于粮食的概念,东西方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简称FAO)所说的“粮食”指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粗粮(Coarse Grains),其中,稻谷是专指未碾磨的稻谷,将其按65%的出米率折算成大米;而粗粮又包括玉米、大麦、高粱等。按照我国的传统理解,粮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粮食是指谷物类作物,包括稻谷类、麦类、玉米和高粱等。从广义上讲,粮食是指谷物、豆类和薯类的集合,包括农业生产的各种粮食作物和粮食部门经营的全部品种。因本文主要研究世界粮食问题,故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概念。
2.影响世界粮食贸易的主要因素
粮食不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而且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宗商品,同时粮食的进出口贸易也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早在18世纪末,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及城市化的发展,欧洲一些国家首先出现了小麦进口的需求,国际间的粮食贸易便随之产生。迄今,虽世界粮食贸易史已有200余年,但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一直处于贸易数量较少、价值较小的阶段,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尚未产生大的影响。直到战后,世界粮食贸易便日益增长,尤其是70年代以来迅速扩大,而且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到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尤其是近几十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国际分工的扩大,全球粮食贸易呈增加趋势,但同时也受到诸多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
2.1 资源禀赋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讲,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认为,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个区域或国家都应该出口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进口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开展贸易,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各区域或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也是如此。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区位不同,因而它们所具有的农业生产资源禀赋也是千差万别的,如影响粮食生产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有差别的。
各个国家通常会生产自己相对优势较大的农产品,而购买相对优势小甚至没有的产品。一般来说,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且地广人稀的国家,他们能够集中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的粮食生产,粮食供大于求,从而出口大量的粮食,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而人口众多但土地资源又少的国家,如中国、日本等就需要进口粮食。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就导致各国有必要参与国际粮食贸易。
2.2 国际市场粮食供应情况
国际市场粮食的供应状况也是影响粮食贸易的一大因素。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从世界粮食总产量来说,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是否拥有足够的粮食供出口,参与国际粮食贸易,从而使"粮食进口国"可"买得到"粮食。据联合国最新数据统计,全球食物不足人口总数在2009年估计已达10.23亿,预计在2010年会降至9.25亿,降幅9.6%。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2亿,对于世界,尤其是主要粮食出口国是否拥有足够的粮食进行粮食贸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二是从某个具体国家或地区粮食总产量来说,在世界粮食盈余时期本国是否减产或缺粮,同时是否具有经济购买能力,即"买得起" 。据联合国《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2010,9 第3期),2008年世界一些国家或地区,如毛里塔尼亚、尼日尔、津巴布韦等国,由于作物歉收、自然灾害、进口中断、分配受到干扰等原因而面临粮食总产量/供应量严重缺口,这就有进行粮食贸易的需要。而同时由于一些国家(利比里亚、索马里、海地等国),收入极低、粮价畸高或国内无法流通而被认为无力购买粮食,这也影响着世界粮食贸易的进行。
2.3 各国粮食产业政策和粮食进出口政策
粮食政策是世界各国针对粮食在制度领域所做的安排。各国为了实现其既定的粮食目标,往往会根据本国国情和环境的需要设定相关的规定,制定相关的政策,而国情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该国制定的规定和政策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政府對既定政策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各国粮食产业政策不仅对本国粮食生产提出要求,指出其发展方向,而且对世界粮食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
例如,面对2006年年底以来国际粮食和燃料价格飞涨、粮食贸易疲软的局面,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高价格对粮食消费的影响,同时调节着世界粮食贸易。其中,印度、越南、中国、巴基斯坦、埃及、阿根廷、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主要出口国,由于担心国内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而有选择性地对谷物出口实施了禁令或配额并提高了出口税收和最低出口价。而这些措施引发了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和国际贸易的萧条。但到2008年7月越南取消了年内早些时候实行的稻米出口禁令。这些措施都会对世界粮食贸易的活跃程度产生忽多忽少的影响。
2.4 外汇储备水平和外汇收入
一国外汇储备的数量不仅要满足本国其他正常需要的支出,而且应该具备进口粮食需要的外汇支付能力,这也是关系到粮食进口国"能否买得到"粮食的问题。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特别是在粮食歉收年份须扩大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世界大部分国家都留有这一部分的外汇储备。这不仅关系到一国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而且影响到粮食的国际贸易。
2.5 粮食贸易所产生利益的大小
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利用粮食贸易这种方式,有效地改善国内由于粮食资源不均而形成的粮食不平衡状态。世界各国为获取一定的利益而进行粮食贸易这一理念,是建立在大量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比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1],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2],他提出一国可以选择劣势相对较小的那种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同样可获得贸易利益;而迈克尔·波特又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3],认为商品生产中不仅包括资本、劳动等有形要素,还包括制度、技术等无形要素,不同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取决于其具有综合特征的竞争优势。而各国进行粮食贸易对国内的利益越大,它就会进一步促进国际粮食贸易。
综上所述,国际粮食贸易是由多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国别的和国际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2,66.
[2]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国际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家出版社,2000;233-235.
[3]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514-515.
作者简介:赵志芳(1985- ),女,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研究生。
E-mail:zhaozhifang666@163.com
张丹丹(1984- ),女,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研究生。
刘养洁(1955- ),女,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山西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粮食 贸易 影响因素
1.关于粮食的界定
关于粮食的概念,东西方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简称FAO)所说的“粮食”指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粗粮(Coarse Grains),其中,稻谷是专指未碾磨的稻谷,将其按65%的出米率折算成大米;而粗粮又包括玉米、大麦、高粱等。按照我国的传统理解,粮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粮食是指谷物类作物,包括稻谷类、麦类、玉米和高粱等。从广义上讲,粮食是指谷物、豆类和薯类的集合,包括农业生产的各种粮食作物和粮食部门经营的全部品种。因本文主要研究世界粮食问题,故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概念。
2.影响世界粮食贸易的主要因素
粮食不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而且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宗商品,同时粮食的进出口贸易也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早在18世纪末,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及城市化的发展,欧洲一些国家首先出现了小麦进口的需求,国际间的粮食贸易便随之产生。迄今,虽世界粮食贸易史已有200余年,但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一直处于贸易数量较少、价值较小的阶段,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尚未产生大的影响。直到战后,世界粮食贸易便日益增长,尤其是70年代以来迅速扩大,而且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到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尤其是近几十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国际分工的扩大,全球粮食贸易呈增加趋势,但同时也受到诸多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
2.1 资源禀赋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讲,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认为,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个区域或国家都应该出口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进口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开展贸易,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各区域或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也是如此。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区位不同,因而它们所具有的农业生产资源禀赋也是千差万别的,如影响粮食生产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有差别的。
各个国家通常会生产自己相对优势较大的农产品,而购买相对优势小甚至没有的产品。一般来说,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且地广人稀的国家,他们能够集中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的粮食生产,粮食供大于求,从而出口大量的粮食,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而人口众多但土地资源又少的国家,如中国、日本等就需要进口粮食。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就导致各国有必要参与国际粮食贸易。
2.2 国际市场粮食供应情况
国际市场粮食的供应状况也是影响粮食贸易的一大因素。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从世界粮食总产量来说,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是否拥有足够的粮食供出口,参与国际粮食贸易,从而使"粮食进口国"可"买得到"粮食。据联合国最新数据统计,全球食物不足人口总数在2009年估计已达10.23亿,预计在2010年会降至9.25亿,降幅9.6%。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2亿,对于世界,尤其是主要粮食出口国是否拥有足够的粮食进行粮食贸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二是从某个具体国家或地区粮食总产量来说,在世界粮食盈余时期本国是否减产或缺粮,同时是否具有经济购买能力,即"买得起" 。据联合国《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2010,9 第3期),2008年世界一些国家或地区,如毛里塔尼亚、尼日尔、津巴布韦等国,由于作物歉收、自然灾害、进口中断、分配受到干扰等原因而面临粮食总产量/供应量严重缺口,这就有进行粮食贸易的需要。而同时由于一些国家(利比里亚、索马里、海地等国),收入极低、粮价畸高或国内无法流通而被认为无力购买粮食,这也影响着世界粮食贸易的进行。
2.3 各国粮食产业政策和粮食进出口政策
粮食政策是世界各国针对粮食在制度领域所做的安排。各国为了实现其既定的粮食目标,往往会根据本国国情和环境的需要设定相关的规定,制定相关的政策,而国情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该国制定的规定和政策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政府對既定政策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各国粮食产业政策不仅对本国粮食生产提出要求,指出其发展方向,而且对世界粮食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
例如,面对2006年年底以来国际粮食和燃料价格飞涨、粮食贸易疲软的局面,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高价格对粮食消费的影响,同时调节着世界粮食贸易。其中,印度、越南、中国、巴基斯坦、埃及、阿根廷、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主要出口国,由于担心国内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而有选择性地对谷物出口实施了禁令或配额并提高了出口税收和最低出口价。而这些措施引发了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和国际贸易的萧条。但到2008年7月越南取消了年内早些时候实行的稻米出口禁令。这些措施都会对世界粮食贸易的活跃程度产生忽多忽少的影响。
2.4 外汇储备水平和外汇收入
一国外汇储备的数量不仅要满足本国其他正常需要的支出,而且应该具备进口粮食需要的外汇支付能力,这也是关系到粮食进口国"能否买得到"粮食的问题。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特别是在粮食歉收年份须扩大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世界大部分国家都留有这一部分的外汇储备。这不仅关系到一国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而且影响到粮食的国际贸易。
2.5 粮食贸易所产生利益的大小
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利用粮食贸易这种方式,有效地改善国内由于粮食资源不均而形成的粮食不平衡状态。世界各国为获取一定的利益而进行粮食贸易这一理念,是建立在大量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比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1],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2],他提出一国可以选择劣势相对较小的那种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同样可获得贸易利益;而迈克尔·波特又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3],认为商品生产中不仅包括资本、劳动等有形要素,还包括制度、技术等无形要素,不同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取决于其具有综合特征的竞争优势。而各国进行粮食贸易对国内的利益越大,它就会进一步促进国际粮食贸易。
综上所述,国际粮食贸易是由多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国别的和国际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2,66.
[2]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国际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家出版社,2000;233-235.
[3]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514-515.
作者简介:赵志芳(1985- ),女,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研究生。
E-mail:zhaozhifang666@163.com
张丹丹(1984- ),女,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研究生。
刘养洁(1955- ),女,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山西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