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整转: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中国数字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整转”:并非灵丹妙药
  
  不可否认,目前地方广电无论是在保持技术优势还是在争取政策支持上,都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很多人认为惟有整体转换才能让地方广电摆脱困境——一方面,利用整转后新增频道,开展新业务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整转一次性推广新技术,有效屏蔽竞争对手的威胁,巩固现有的垄断格局。
  这些设想如果能够实现当然再好不过,但笔者不免怀疑,仅仅依靠简单化、模式化的整转,真能改变地方广电扑朔迷离的未来吗?
  
  观点1:保持垄断只是一厢情愿。
  首先,赠送200~400元的机顶盒,换取成百、上千元的信息服务费,只是在封闭市场中成立的如意算盘。在未来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用户可选择的视音频传输通路和产品服务众多,小恩小惠很难让消费者的选择意向出现质的偏移。
  其次,基本型机顶盒难以适应新技术发展。为了降低整转成本,绝大部分地区赠送的是基本型机顶盒,难以开展双向增值业务,其必然随着技术进步而迅速贬值。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产品和新需求,难道1~2年后还要再进行一次“双向整转”?
  第三,技术革新路径混乱,已成为部分地方广电的负担。从模拟向数字、从单向向双向、从标清向高清,地方广电需要做的技术工作很多。但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规范不清、方案众多等问题,使很多技术革新投入变得盲目,难以真正建立核心竞争力与行业技术壁垒,市场回报自然难以预测。
  
  观点2:对现有市场份额的影响有限。
  地方广电多推出支付节目信息费达一定数额就赠送机顶盒的政策,这令整体转换对现有市场份额的影响有限。
  由于用户购买节目信息费的费用远高于购买机顶盒费用,这里以节目信息费400元/年为基础,对用户群体进行细分:
  ★高端用户:每年支付节目信息费用在400元以上的用户。由于地方广电已推出交纳节目费达到一定数额就送机顶盒的政策,因此是否采用整转策略,对这类用户群几乎没有影响;
  ★中端用户:每年支付节目信息费用在原模拟频道收视费标准以上、400元以下的用户。由于现有的模拟节目已基本满足其需求,因此对这部分用户来说,通过新产品驱动的提升空间十分有限,且针对这部分消费人群赠送的机顶盒,成本回收周期最长
  ★低端用户:每年支付费用在原模拟频道收视费标准以下的人群(含偷接用户)。当整体转换关闭模拟信号后,这部分人有可能重新成为广电用户,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在成本、效益的简单对比中,有条件赠送策略只需降低赠送的标准。就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与整体转换相近的市场效益。因此,整转策略与有条件赠送策略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观点3:单靠整转,不能有效增加公司当年收入。
  作为消费电子产品,机顶盒贬值极快,极大地缩短了整转成本的回收空间。
  为了方便预测是否采用整转模式的市场效果,笔者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纯市场模型——
  ★模型构架:假设整个电视消费市场份额为100,高、低端用户的份额均为30%,中端用户的份额为40%。运营商可获得的收费项目包括初装费、收视费、机顶盒的费用、数字电视节目信息费。假设各项收入权重比例为:初装费(2.5)、机顶盒费用(5)、收视费(1.25)、数字电视节目费(1.25)。
  ★运行原则:
  a、整转后将关闭模拟电视信号,所有未购买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用户免费赠送统一型号机顶盒。
  b、因高端用户所交纳的数字电视信息费远高出平均水平,无论在整转前后都包含了机顶盒成本和一部分数字电视信息费,所以分别记录为机顶盒费用和数字电视信息费。
  c、假设由于模拟电视信号的关闭,30%低端消费群全部报装数字电视。
  d、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会导致过去以视听维护费(暨原模拟频道收视费)这一收费名目难以有足够的理由支撑,特别是对40%的中等收入用户来说。所以在此模型中,一概将视听维护费(暨原模拟频道收视费)并人数字电视节目信息费中。
  ★虚拟运营:根据模型构架和运行原则,对是否采用整转方式发展数字电视进行虚拟运营。
  
  观点4:可能为竞争对手创造可乘之机。
  存在即合理,正如现在模拟电视用户仍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必然有其合理的因素。人为关闭模拟信号,有可能打断正常市场的发展规律,形成消费真空。用户在失去以往的消费习惯后,面对新的事物容易诱发新的消费选择,进而形成用户分流。如果地方广电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无疑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制造可乘之机。
  因此,当用市场的眼光重新审视数字电视整转价值的时候,有线运营商很难相信,本来希望通过整转来维护垄断地位,但结果却背道而驰。
  尽管如此,就此判断整转策略的成与败不免过于武断。毕竟,整转是有线目前能找到的最为快速、有效解决现有问题的方式。以上分析,只是笔者一家之言,亦希望运营业同仁能够从更宽阔的视野看待整转,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尤其要避免对整体转换的简单化、公式化理解和操作。
  
  三项对策
  
  对策1:有目的稀释中端用户比例。
  以上文所设计的模型为基础进行分析会发现,在整转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中端用户,整转成本最高,成本和收益比最低。这使得在数字电视发展不是很理想,尤其传统用户数量很多的区域,整转成本巨大。
  有条件的话,在整转前有计划调整“以收视费换机顶盒”政策的收费标准,能有效稀释中间层的部分份额,起到降低整转成本的作用。
  在整转后,能否有效刺激这一消费层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将是整体收入水平能否提高的关键。
  
  对策2:不搞一刀切,降低成本。
  整转成本是影响整转效果的关键,“一刀切”的方法将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应根据用户不同的支付能力,提供不同类型整转设备,加强市场调节的力度,则会有效降低整转成本。
  
  对策3:重视基本维护费。
  视听维护费(暨原模拟频道收视费)在整转前的比重是7,整转后的比重是10,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也会成为制约整转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整转后,用户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对于习惯了垄断环境的地方广电来说:如果没有所谓视听维护费(暨原模拟频道收视费)的保底,没有能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节目,出现节目信息费大幅度下滑的危机也不是没有可能。
  
  整转只是开始,用户才是救星
  
  单从市场的角度,整转本身能带来的效益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但不可否认,整转可能给困境中的广电争取一次短暂的发展机遇。
  然而整转只是个新的开始,我们面前似乎有无数无法控制、困惑不解的难题。其实,解答这一切问题,都有一把共同的钥匙——用户!只有用户,才是市场的决定因素。
  长期的垄断经营环境,广电习惯于充当管理者角色,对用户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思维方式,充斥着地方广电的各项用户政策中,这也可能是整转策略出台的原始诱因之一。
  在这期间,地方广电累积起来的用户资料,与其说是用户资料还不如说是催账本,惟一的作用就是“催账”。地方广电和自己的用户摸爬滚打了几代人,但用户对我们感情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亲切。
  换句营销术语,用户资源本应该成为广电最有竞争势力的资源,但事实却大相径庭。
  对于地方广电来说,技术薄弱、资金不足都并非无药可救;单纯依靠技术更新、强占市场份额的传统思维方式,以及用户忠诚度的严重匮乏,这才是我们最为致命要害,这也是导致地方广电面临未来的市场竞争会如此恐慌的症结所在。
  无论是整转前,还是整转后,及时放弃传统垄断的思维方式,建立系统的用户资料收集分析系统,将是广电运营商不得不补上的一课。
其他文献
预测控制作为一种先进过程控制算法,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预测控制在理论研究上和实际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预测控制的发展过程来看,预测控制在对于
基于溶质在径向色谱柱内输运的质量平衡方程,在线性分配条件下,得到了描述分离柱效和流出曲线形状各参数的理论表达式,也对柱效和流出曲线对称性的变化趋势加以系统讨论.结果
机器人捕捉运动目标是指机器人基于视觉伺服控制,完成运动目标的跟踪和抓取,是智能机器人的一个前沿应用课题,在工业、航天和娱乐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机器人捕捉运动目
以高纯石墨电极、TiO2/Ti薄膜电极和甘汞电极,分别为阴极、阳极和参比电极,设计研制出了新型光-电-化学催化集成反应器.在紫外光和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不仅TiO2/Ti薄膜电极能对阳极槽中的酸性大红3R进行光电催化降解脱色,且在阴极上产生的过氧化氢及其与亚铁离子形成的H2O2/Fe2+催化体系,对阴极槽中的染料溶液也有良好的脱色降解作用.该催化集成反应器充分利用了光生空穴和光生电子,实现了在阳、阴
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对称性破损(BS)方法(DFT-BS)研究了两个自由基NITR(Nitronyl Nitroxide)分别以顺式和反式构型与过渡金属Mn(Ⅱ)形成的八面体配位化合物的磁学性质,计算
期刊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致使通过网络来延伸控制距离的远程控制成为可能。Internet作为全球网络的后起之秀,以其无与伦比的技术优势正逐渐将全世界的
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等离子显示器(PDP)以其优良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论文涉及的科研课题就来源于四川长虹集团公司主导的等离子显示器项
期刊
供应链网络(Supply Chain Networks,SCNs)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和客户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SCNs管理主要是通过控制和协调SCNs中各个节点成员及其行为,
立体视觉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深度获取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基线和相机焦距配置获得较广的深度感知范围,但只适合纹理丰富和明亮的场景。Kinect是一种基于红外主动结构光的深度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