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教师,好像与雷锋在职业上、在年代上、在知识层次上没有什么联系。但仔细想来,我们的确能从这个平凡而伟大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一是学习雷锋那种在平凡工作的背后对“人”的敬畏与尊重。哪怕是一个弱小的人,雷锋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无私的关怀。在他眼中,没有“小”人,这种对人的尊重,是他对人献出爱心的源泉。没有这样的“人本”思想,什么帮助别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都会是空谈。雷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会把它仅仅当作是一种工作,而是关注工作背后的“人”,并且把目光开放到范围更广的人,心中永存有对“人”的大爱。日常生活中,稍遇不如意,我们的很多教师就会把责任推到领导身上,殊不知我们自己就是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之一。我看到很多建筑,上梁不正,但是下梁并没有歪。有些教师,总是拿着领导错误来掩盖自己的问题。我们做不到很好 ,我们不能超越世俗,我们不知道蜂箱里哪滴蜜是我们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想到:在真善美的蜂蜜之中 ,一定会有我们的一滴!
二是学习雷锋那种快乐阳光的生活态度,总把希望和温暖带给别人。无论家庭多么艰难,无论生活多么困苦,雷锋始终保持笑容,始终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让别人因之而感到生活之中还有温暖,还有善良,还有大爱,还有希望。在生活中,雷锋还是一个比较时尚的青年,这更给我们以启示。雷锋不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从雷锋自己的几件衣服,他的一些日用品都可以看出。这其实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你可以甘于平凡,但是绝对不能甘于平庸,新型的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们过一种新的生活。虽然现实很无奈很残酷,但是只要你敢想,总能找到光亮。你改变不了气候,但你可以营造一个大棚,在里面自有你的温暖的春天。我们不能老怨恨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也许我们不能做得很好,但一定要去努力改变自己 。
三是学习雷锋的“傻乎乎”的学习精神。他总是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他没上过几天学,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的日记中许多句子却让我们眼前一亮 ,以至每读起来就像是面对一个哲人。这其实反映了两点:一是雷锋思维视野开放,他把思考的目光伸到生活、伸到社会、伸到了人的内心 。没有这样的思维境界,对一个只有20岁出头,且生活原本比较枯燥的青年来说,是无法写出那些饱含着哲理的人生思考的。 这无疑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把自己的目光伸向人,伸向社会,伸向美好的未来,自觉地把使命与责任承担起来,别总等着被改革、被命令。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他的境界,而境界决定着人生。
上面第二点还说明,雷锋把工作当成快乐,把生活当成享受。所以,当别人只为工作烦恼时,当别人正为肚子焦躁时,同样处于困境的他却能够耐得住寂寞,在长途旅行中,在重复运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并用心去体悟生活、体悟人生。
我一直说轻松快乐是自己找来的,雷锋更给我们以这样的思考。忙,固然与工作繁重有关,但大家只要细心一想就能明白,其实所谓忙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心感受。“心 亡”为忙,心是人向内看的眼睛,干嘛总盯着别人呢?雷锋为了在生活中找到快乐,他写日记,这在那个年代的士兵中,无疑是破天荒的。为了从工作中找到快乐,他毛遂自荐当连队学习员,更主动到学校去做少先队辅导员,还自己尝试做一些生活用具,甚至还加工乐器。这种快乐,其实就源于他的学习精神,学习精神的实质,就是快乐。正如《论语》开篇第一句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个思想禁锢,思维僵化的人,无论如何是不会有快乐可言的。因为他眼里没有别人,眼里没有别的事,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失去了求知欲,不就失去了继续“为人”的根本吗?韩愈老先生的劝学里面有一句令我们震醒的话:“(人)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我们学习雷锋,最主要的就是学习他的工作态度,知道工作是为了生活得美好,生活要美好就必须欣赏自己的工作,变着花样去寻找快乐,让工作成就人,而不能奴役于工作。
人往高处走,心向低处放。心是我们向内看的眼睛,这只眼睛失明,就意味着我们回归了原始的 “物欲”。同时心又是我们生命的发动机,我们一旦只是用眼向外看,就意味着这台发动机停止。如果其成为一种常态 ,让我们生命的发动机报废,那我们也即将彻底地“死”去。
雷锋的精神,其实就是雷锋的心。今天,我们确实应该好好想想,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想得到什么,我的工作能给我什么,我的生命如何才有意义,我的人生如何才有价值……这些东西看似“无聊”,看似没有答案,其实正是心的燃料。我们思想的过程,就是注入然料的过程,就是我们用学习来丰盈自己内心的过程。
责任编辑 余志权
一是学习雷锋那种在平凡工作的背后对“人”的敬畏与尊重。哪怕是一个弱小的人,雷锋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无私的关怀。在他眼中,没有“小”人,这种对人的尊重,是他对人献出爱心的源泉。没有这样的“人本”思想,什么帮助别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都会是空谈。雷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会把它仅仅当作是一种工作,而是关注工作背后的“人”,并且把目光开放到范围更广的人,心中永存有对“人”的大爱。日常生活中,稍遇不如意,我们的很多教师就会把责任推到领导身上,殊不知我们自己就是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之一。我看到很多建筑,上梁不正,但是下梁并没有歪。有些教师,总是拿着领导错误来掩盖自己的问题。我们做不到很好 ,我们不能超越世俗,我们不知道蜂箱里哪滴蜜是我们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想到:在真善美的蜂蜜之中 ,一定会有我们的一滴!
二是学习雷锋那种快乐阳光的生活态度,总把希望和温暖带给别人。无论家庭多么艰难,无论生活多么困苦,雷锋始终保持笑容,始终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让别人因之而感到生活之中还有温暖,还有善良,还有大爱,还有希望。在生活中,雷锋还是一个比较时尚的青年,这更给我们以启示。雷锋不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从雷锋自己的几件衣服,他的一些日用品都可以看出。这其实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你可以甘于平凡,但是绝对不能甘于平庸,新型的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们过一种新的生活。虽然现实很无奈很残酷,但是只要你敢想,总能找到光亮。你改变不了气候,但你可以营造一个大棚,在里面自有你的温暖的春天。我们不能老怨恨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也许我们不能做得很好,但一定要去努力改变自己 。
三是学习雷锋的“傻乎乎”的学习精神。他总是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他没上过几天学,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的日记中许多句子却让我们眼前一亮 ,以至每读起来就像是面对一个哲人。这其实反映了两点:一是雷锋思维视野开放,他把思考的目光伸到生活、伸到社会、伸到了人的内心 。没有这样的思维境界,对一个只有20岁出头,且生活原本比较枯燥的青年来说,是无法写出那些饱含着哲理的人生思考的。 这无疑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把自己的目光伸向人,伸向社会,伸向美好的未来,自觉地把使命与责任承担起来,别总等着被改革、被命令。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他的境界,而境界决定着人生。
上面第二点还说明,雷锋把工作当成快乐,把生活当成享受。所以,当别人只为工作烦恼时,当别人正为肚子焦躁时,同样处于困境的他却能够耐得住寂寞,在长途旅行中,在重复运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并用心去体悟生活、体悟人生。
我一直说轻松快乐是自己找来的,雷锋更给我们以这样的思考。忙,固然与工作繁重有关,但大家只要细心一想就能明白,其实所谓忙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心感受。“心 亡”为忙,心是人向内看的眼睛,干嘛总盯着别人呢?雷锋为了在生活中找到快乐,他写日记,这在那个年代的士兵中,无疑是破天荒的。为了从工作中找到快乐,他毛遂自荐当连队学习员,更主动到学校去做少先队辅导员,还自己尝试做一些生活用具,甚至还加工乐器。这种快乐,其实就源于他的学习精神,学习精神的实质,就是快乐。正如《论语》开篇第一句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个思想禁锢,思维僵化的人,无论如何是不会有快乐可言的。因为他眼里没有别人,眼里没有别的事,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失去了求知欲,不就失去了继续“为人”的根本吗?韩愈老先生的劝学里面有一句令我们震醒的话:“(人)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我们学习雷锋,最主要的就是学习他的工作态度,知道工作是为了生活得美好,生活要美好就必须欣赏自己的工作,变着花样去寻找快乐,让工作成就人,而不能奴役于工作。
人往高处走,心向低处放。心是我们向内看的眼睛,这只眼睛失明,就意味着我们回归了原始的 “物欲”。同时心又是我们生命的发动机,我们一旦只是用眼向外看,就意味着这台发动机停止。如果其成为一种常态 ,让我们生命的发动机报废,那我们也即将彻底地“死”去。
雷锋的精神,其实就是雷锋的心。今天,我们确实应该好好想想,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想得到什么,我的工作能给我什么,我的生命如何才有意义,我的人生如何才有价值……这些东西看似“无聊”,看似没有答案,其实正是心的燃料。我们思想的过程,就是注入然料的过程,就是我们用学习来丰盈自己内心的过程。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