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个人练习行为、练习效果不符合教师的要求或者没有达到预定的练习效果。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体育后进生”的转化,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一、“体育后进生”常见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因而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3.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手足无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
5.心理矛盾,情绪不稳。“体育后进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二、“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常用对策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之间缺乏理解,在教学中就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虚心听取后进生的意见是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重要一环。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态度,和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消除对教师的恐惧感,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是关心的,并不因为他们是后进生而冷落他们。
2.激发学习的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人类学习的动力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练习的效果。例如:一次课上,当我向学生宣布这堂课内容为“快速跑”时,只听见一些学生窃窃私语,他们在议论什么呢?经了解,原来是一些学生觉得近一阶段都有快速跑的训练,内容枯燥,他们感到没意思。于是,在这次教学中,我巧妙地加入了趣味性的教法,把“快速跑”变为“狼追羊”的游戏形式,使他们有一种想学的冲动,消除了他们对反复练习的反感情绪。
3.表扬激励,树立自信。“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体育后进生”,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体育后进生”的帽子,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
4.培养主动练习的意识。教师除在课前了解“体育后进生”的情况,课堂上激发他们的练习欲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外,还要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意识。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后进生”不能完成任务的原因:有的是认真去练习了但体能跟不上;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待第一种学生,教师不应批评,反而要鼓励他们;对第二种学生,应告知他们怎样合理分配体力;对第三种学生,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还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能认识自身意志薄弱的毛病,打造顽强的意志。
5.降低标准,提高信心。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后进生”练习。如此,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6.个别指导,优生帮促。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后进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从而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总之,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性的工作。我们只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一、“体育后进生”常见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因而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3.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手足无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
5.心理矛盾,情绪不稳。“体育后进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二、“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常用对策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之间缺乏理解,在教学中就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虚心听取后进生的意见是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重要一环。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态度,和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消除对教师的恐惧感,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是关心的,并不因为他们是后进生而冷落他们。
2.激发学习的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人类学习的动力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练习的效果。例如:一次课上,当我向学生宣布这堂课内容为“快速跑”时,只听见一些学生窃窃私语,他们在议论什么呢?经了解,原来是一些学生觉得近一阶段都有快速跑的训练,内容枯燥,他们感到没意思。于是,在这次教学中,我巧妙地加入了趣味性的教法,把“快速跑”变为“狼追羊”的游戏形式,使他们有一种想学的冲动,消除了他们对反复练习的反感情绪。
3.表扬激励,树立自信。“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体育后进生”,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体育后进生”的帽子,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
4.培养主动练习的意识。教师除在课前了解“体育后进生”的情况,课堂上激发他们的练习欲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外,还要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意识。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后进生”不能完成任务的原因:有的是认真去练习了但体能跟不上;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待第一种学生,教师不应批评,反而要鼓励他们;对第二种学生,应告知他们怎样合理分配体力;对第三种学生,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还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能认识自身意志薄弱的毛病,打造顽强的意志。
5.降低标准,提高信心。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后进生”练习。如此,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6.个别指导,优生帮促。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后进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从而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总之,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性的工作。我们只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