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考试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_CBSC_C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考试的现状,发现其存在实验考试缺失、考试内容单一、缺乏考核标准、成绩评定不规范、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结合目前教学改革形势,提出改革考试的对策:增加实验考试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合理安排实验教学与实验考试内容、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希望通过对实验考试的全面改革,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 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考试 现状 改革策略
  新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实验教学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沿。运动人体科学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1],其中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组织实验考试和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合理地建立完整的实验考试与成绩评价体系,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2]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查阅了与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考试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几所体育高校实验教学考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自己十年来的实验教学经验提出了意见,望能为今后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考试改革提供参考。
  1.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试的现状
  1.1实验教学考试缺失
  有些院校实验课不独立考试,不占学分,实验课考核仅以实验报告为准,而实验成绩在最终的考试成绩中所占比例很低,甚至没有,仅看卷面成绩,致使不少学生将完成实验报告作为上实验课的目的,忽视了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
  1.2考试内容单一
  由于对实验教学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而存在,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讲,实验考试内容只是理论课的补充,有的甚至是基本知识的复述和再现,重复理论课的考核内容。这样的考核只是记忆型知识的积累,学生只要能顺利背出来,就能得高分,与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去甚远。实验教学失去了它所具有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功能,既没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又没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1.3缺乏考核标准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没有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综合测试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及方法。实验考核指标及其标准具有随意性,在不同的教师之间,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可能不相同,这种混乱、不统一、不具有科学性的考核方法不能做到全面地统筹安排,导致考试缺乏全面性、公平性、合理性及科学性,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考核结果不能将实验教学的真实效果和真实的水平表现出来。
  1.4成绩评定不规范
  有些院校评定实验成绩时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技能、实验报告、劳动卫生和设备维护情况等进行的,不考查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只会教条不会分析问题,只知道理论知识不会实际操作,出现了很多动手动脑能力差的高分低能学生,这与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初衷是相悖的。
  1.5考核体系不完善
  实验考核体系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操作性、科学性不够,实验教学缺乏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对实验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激励和约束功能都不足,不能反映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更难以反映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建立实验考试与成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大多是沿袭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模式,按课程设置依附于教研室。实验都是和课程配套设置,实验课一直都是作为理论课的补充。实验课的成绩没有一个独立的评价体系,只是在理论课考试中包含一些实验内容,因此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相当多的学生做实验只是为了应付了事。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实验预习报告照抄书本,做实验时看别人的,实验结束后实验报告抄同学的。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大部份只是“照方抓药”,按部就班地照老师说的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实验考试与成绩评价体系,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促使学生重视每次实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实验教学效果。[3]
  2.1改革考试模式可以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会分析问题,学会把知识应用于运动实践。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占大多数。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实验项目增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类别的比例,为了适应实验教学改革,其实验考试应当同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成分。传统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如果在考试过程中体现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的理念,真正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入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内容的考核。学生就会主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运动实践中,实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其与运动实践相结合方面知识的传授。这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增强实验效果。因此,实验考试不仅可以评价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4]
  2.2改革考试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体育院系学生专业成绩较好而文化基础较差,所以要求直观、形象、生动,并充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有时会将实验课延伸到运动场所,营造自主、直观学习的良好环境,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综合设计性及研究探索性实验的训练,学生在独立工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创新意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效地培养了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数据统计、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科学素质。   3.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试改革策略及建议
  3.1增加实验考试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
  增加实验考试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各院校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由于部分学校实验考试缺失,建议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计算在理论课的总成绩中,各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合理设计权重。[5]据了解,有部分学校实验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30%,如此大的权重,必然呈现出教师对待实验教学思想上的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有的学校甚至严格规定实验考试不及格者,不允许参加本学科的理论考试。有的学校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单独设立实验课程,不隶属于任何一门理论课,并单独排列实验教学成绩,从根本上改变了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充分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
  3.2合理安排实验教学与实验考试内容
  3.2.1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应从实验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重新设计。针对运动人体科学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精选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分属于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减少单纯的验证实验,增加按系统、按方法有机组合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性实验内容。将教学内容按照难易程度,由简到繁依次合理安排,即基本理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6]使学生在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并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对实验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2.2加强预习报告的考核
  每次实验前的预习至关重要,主要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查阅资料能力。学生在实验前一周将预习报告提交给指导教师评阅考核,并预约实验。指导教师根据预习报告的完成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未同意进行实验的学生要进一步完善预习报告直到达到要求,并补做实验。每次实验要求学生提前15分钟进实验室,根据预习报告进行实验仪器的准备和清点工作,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3.2.3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考核
  实验考试增加了对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考试成分,主要考查其独立工作、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这样使考试由传统的对知识点的考核向新的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转变。
  3.2.4拓宽考试渠道
  为了改变仅靠实验课培养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缺陷,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教师出一批拔高的实验题目,或是实验课题中扩展的项目,广泛征集最佳方案,将实验场地延伸至实验室外,密切地和运动实践相结合。还可以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讨论和经验交流,把一些较有新意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具体做法如下:在学生完成设计后,将其组织起来进行答辩。通常在一学期基本实验做完后进行,这样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我们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予较明显的成绩奖励。[7]
  3.2.5更新实验考试手段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教学各环节已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针对考试这一环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展开。[8]利用多媒体进行考试,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仿真和网络技术开发实验平台,放映显微结构图片及各器官图片,用电脑动画模拟体育动作等,加强新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使实验成为可以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9]
  3.3构建合理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实验教学在高等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实验教学的各个阶段实现规范化的量化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使量化的内容和考核的措施逐步达到完善、更趋合理,将考试评价变为更准确、公正、合理的过程,具体分为实验前预习、实验过程的表现、实验分析的深度、实验设计创新能力等方面。采用合理、科学的考试方法,全面把握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为评估学生自我素质和学校教学水平提供客观的参考。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并且加强学生信息反馈制度,有利于使课程改革更具针对性。
  4.小结
  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试的改革,将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激励学生树立开拓创新精神,提高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3,4:41.
  [1]周学兰,张新定,吴华.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41(5):75-77.
  [3]蔡丽玲,葛志刚.建立实验成绩评定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6):62-64.
  [4]宋卫红,张劲松,邹秋英.运动解剖学实验考核模式改革探讨[J].内江科技,2011,11:80-81.
  [5]赵彩霞.体育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0,32(2):139-142.
  [6]姜涛,黄海,高新友,马艳.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16-119.
  [7]张双德.改革电子实验考试方法推进电子实验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23(5):106-107.
  [8]程志清,孙国生.关于改革运动解剖学成绩评定方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66.
  [9]范学辉,张清安,胡柏平,宋伟.浅论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J].体育世界·学术,2010,12:18-19
其他文献
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宫颈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和复发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它能在组织、血清和血浆等标本中稳定存在,可通过调控靶基因从而促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