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提问 文本解读 有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31-01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往往呈现模式化的倾向,既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问”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教授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不断训练,大胆放手让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问题的质量,对文本获得多元有效的解读。
一、通过题目进行发问,产生解读期待
题目是对文中主要人物或相关事件语言的高度概括。学生对文本题目进行自主发问,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先抓住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研读,引发他们自主发问,从而有效生发解读文本的期待。笔者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为例,引导学生“钻研”题目尝试进行整体解读。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会联想到什么?会想问什么问题?
生1:我会想到正在开放的桂花。
生2:难道桂花是在雨中开放吗?
师:桂花是不是在雨天中开放呢?我们现在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一找答案。(学生阅读文本,进行小组交流)
生3:老师,课文中没有提到下雨呀!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呢?
生4:课文中明明没有提到下雨,为什么题目会用“桂花雨”,这不是一种误解吗?
师:你们阅读文本很认真,但作者为什么用“桂花雨”为题目还需要我们深入研读文本。
这样教学,通过“雨”激发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问,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整体解读的阶段。
二、结合关键内容进行发问,促进解读深入
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是文本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问,可以快速抓住文本阅读的核心,直指文本主题,顺利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实现与作者、编者多元对话。教师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时,可以结合文本中的插图,即徐悲鸿所画的奔马图为例进行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多媒体出示插图,即徐悲鸿的奔马图)
师:同学们,你们对这幅插图有什么感觉?
生1:这马画得真好呀,很有气势。
师:课本用了这幅插图,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2:这匹奔马与文中内容有什么关系吗?
生3:徐悲鸿一生画了很多作品,为什么单单选择这幅奔马图作为插图呢?
生4:这幅图展现了马不停奔跑的样子。这马与人有什么关系吗?
师:大家有这么多疑惑要解开,现在我们就先来读一读课文,找找文中关于“马”的句子。(学生自由阅读)
这幅插图与文本中“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有关,而这句话恰恰是文中的关键语句,教师结合插图组织学生进行发问思考,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顺势扣住文中的核心语句,让学生的思维更集中,让他们的思考更有针对性,在整体解读的基础上深度理解文本。
三、结合省略处进行发问,拓宽解读广度
一些文章在写法上采用含蓄的表达方法,在文本内容上有多处省略,叙述到某个语句时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对此,教师在解读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或是拓展训练,以便丰富学生的感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这一课时,笔者就结合省略号引导学生发问并进行拓展思考,在丰富想象的同时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师:同学们,课文第10小节中有一个特殊的符号,是哪一个?从这个符号你联想到了什么呢?
生1:是一个省略号。省略号说明兵马俑还有很多类型,究竟是哪些类型呢?
生2:这些兵马俑都有什么含义呢?
这样教学,引导学生对省略内容进行自主发问,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促进学生整合资源,结合文本进行合理想象,加深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有疑是学生思考学习的动力。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适当把发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结合文本重点内容自主发问,促进深入解读文本,生成课堂教学的精彩。
(责编 杨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31-01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往往呈现模式化的倾向,既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问”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教授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不断训练,大胆放手让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问题的质量,对文本获得多元有效的解读。
一、通过题目进行发问,产生解读期待
题目是对文中主要人物或相关事件语言的高度概括。学生对文本题目进行自主发问,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先抓住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研读,引发他们自主发问,从而有效生发解读文本的期待。笔者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为例,引导学生“钻研”题目尝试进行整体解读。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会联想到什么?会想问什么问题?
生1:我会想到正在开放的桂花。
生2:难道桂花是在雨中开放吗?
师:桂花是不是在雨天中开放呢?我们现在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一找答案。(学生阅读文本,进行小组交流)
生3:老师,课文中没有提到下雨呀!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呢?
生4:课文中明明没有提到下雨,为什么题目会用“桂花雨”,这不是一种误解吗?
师:你们阅读文本很认真,但作者为什么用“桂花雨”为题目还需要我们深入研读文本。
这样教学,通过“雨”激发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问,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整体解读的阶段。
二、结合关键内容进行发问,促进解读深入
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是文本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问,可以快速抓住文本阅读的核心,直指文本主题,顺利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实现与作者、编者多元对话。教师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时,可以结合文本中的插图,即徐悲鸿所画的奔马图为例进行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多媒体出示插图,即徐悲鸿的奔马图)
师:同学们,你们对这幅插图有什么感觉?
生1:这马画得真好呀,很有气势。
师:课本用了这幅插图,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2:这匹奔马与文中内容有什么关系吗?
生3:徐悲鸿一生画了很多作品,为什么单单选择这幅奔马图作为插图呢?
生4:这幅图展现了马不停奔跑的样子。这马与人有什么关系吗?
师:大家有这么多疑惑要解开,现在我们就先来读一读课文,找找文中关于“马”的句子。(学生自由阅读)
这幅插图与文本中“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有关,而这句话恰恰是文中的关键语句,教师结合插图组织学生进行发问思考,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顺势扣住文中的核心语句,让学生的思维更集中,让他们的思考更有针对性,在整体解读的基础上深度理解文本。
三、结合省略处进行发问,拓宽解读广度
一些文章在写法上采用含蓄的表达方法,在文本内容上有多处省略,叙述到某个语句时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对此,教师在解读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或是拓展训练,以便丰富学生的感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这一课时,笔者就结合省略号引导学生发问并进行拓展思考,在丰富想象的同时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师:同学们,课文第10小节中有一个特殊的符号,是哪一个?从这个符号你联想到了什么呢?
生1:是一个省略号。省略号说明兵马俑还有很多类型,究竟是哪些类型呢?
生2:这些兵马俑都有什么含义呢?
这样教学,引导学生对省略内容进行自主发问,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促进学生整合资源,结合文本进行合理想象,加深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有疑是学生思考学习的动力。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适当把发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结合文本重点内容自主发问,促进深入解读文本,生成课堂教学的精彩。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