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现代化的中国风格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书籍的装帧设计观感
  
  “开卷有益”,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名言。其他国家也有许多赞美书籍的警句。随着社会在前进,书籍同人类生活的关系无疑会愈加密不可分。然而无需证明,任何书籍都得有一定的形式,没有形式的书籍是不存在的。人们在“开卷”之前,第一眼看到的只能是书的相貌装束,即书籍的形式,术语称之为装帧。一本书,有了精美的装帧,会给人以读书之乐。反之,装帧低劣,纵使内容不错,也会使人产生美中不足,兴味索然之感。可见,书籍装帧在千百万读者之间起的作用。书籍装帧作为一门艺术,在国际上早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它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完美。我们只要接触到一点外国的图书,就不难理解它正在怎样飞速地发展。
  目前,当祖国大地结束了酷寒冰封之后,最先一批迎春而开的装帧艺术花朵,正陆续出现。它们虽不算多,却冲破了先前那种贫乏、枯燥、全无生气的局面,以其新意和活力,给人以鼓舞,预报着即将到来的万紫千红。
  封面是书籍装帧的重要而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搞好封面设计,不断创造新的形和新的色,以更好地体现书籍的内容,增强艺术感染力,吸引和满足读者,这是改进装帧工作的重要方面。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在各类书籍的封面中,都能够看到用过心思的设计。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世界的儿女》(阿尔及利亚长篇小说),封面的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有新意,特别是它的构图和色彩。设计者根据小说的主要内容——阿尔及利亚妇女在革命中的觉醒和成长,集中概括出一个引颈迎向朝阳的年轻妇女的侧面头像:面部为霞光染得分外鲜明,头像富有雕塑感,顶天立地,头顶直抵封面上缘,颈部连接大地,浑然一体(地面上的仙人掌使人联想到非洲)。黑色为主要色彩,覆盖着封面的一半以上篇幅,但并不显得昏黑,在黄(背景)、橙(面部)两色的对比下,反而显得十分鲜明、强烈,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构图,以及这样的色彩,体现出“新世界的儿女”的基本精神面貌,同时象征着希望和力量。
  从表现手法上说,如果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是运用写实手法的成功,那么,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于无声处——一批冲破禁区的好作品》的封面设计,则从运用写意手法方面取得了成功。它的特点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单一的蔚蓝色作底色,右下角一个黑色长方块印着书名,作为封面要求,这实在难以再简化了。此外只有一只白色粗线条一笔勾勒出来的飞鸟,连同它飞行的示意曲线,完全是写意的。然而正是这个一笔写意画,吸引着读者琢磨、回味:鸟儿向天空飞翔,不久即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转起圈子,而最终又以无可阻挡之势奋力冲向高天。当读者回顾某些人对这批冲破禁区的作品的议论,再看这只飞鸟的路线,会感到设计者说了很多很多。
  广东人民出版社的《丽日南天》(散文集),在装帧设计上也是颇具匠心的。到过祖国南疆的人一看便知,那被阳光镶起明亮边缘的浓黑粗大树干,从树干间隙露出的清澈艳丽的蓝天,盛开如火的木棉花朵,这一切构成了逆光中观察烈日南方的常见情景。书的内容提要说,本散文集有浓郁的南方情调。而封面的这种新颖构思所展现的意境,圆满地体现了内容提要的介绍。这本书还注意了整体的装帧设计,特别是题头图案。每文一画,多数都是精心之作,表现了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熟练的装饰手法,足以引发读者的寻味、联想。
  从目前见到的一些经过认真设计的封面中,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的倾向,也是新的特点,就是在探索现代化的中国风格。它们既有图案古朴雅致,体现出鲜明的传统民族风格的设计,同时正在较多地出现构思大胆、新颖,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作品。象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变色龙》、《十五贯》(都是连环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冬木》(叙事诗,有插图),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姑苏春》(长篇小说),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科学幻想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外国文艺》(期刊)、《黑潮》(日本长篇小说),吉林人民出版社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连环画),都是在封面设计上具有特色的作品。它们的设计者根据书的内容和读者对象,进行了风格、样式各异的设计。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从封面开始,到扉页,到正文,浑然一体的传统民族形式,必定使读者深感兴趣。紫色的封面上,一个孙悟空的三角形写意头像,一行竖写的白字书名,在如此简洁新颖的设计吸引下,读者准会翻阅下去。而翻开封面,概括了故事精华的扉页设计更加引人。而《外国文艺》、《黑潮》则着眼于外国文艺作品这一特定内容,在封面设计上做了大胆突破。它们以自己所带有的一些“洋”味,同样赢得了读者的称赞。
  
  在不算短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似乎感到,政治书和科技书的装帧设计是难以搞出也不必搞出什么名堂来的,甚至有些误解以及在误解之上做出的误事的决定。比如认为,这两类书既然要朴素大方,封面设计则越简单越好,标准设计是光板一条字(书名),而且这一条字只能横排,不准竖着,以至于还圈定了封面的用色范围,等等。政治书和科技书就一定排斥精心的装帧设计吗?朴素大方就是越单调越好吗?目前已有几本书的封面设计做出答案和示范。
  
  人民出版社的《唯物辩证法大纲》,改变了这类书常见的把书名、作者名、出版单位在一个轴线上横排三行的老例,把书名移到封面右上角,而且把据说是不该转行的书名分做两行,还把书名的下半段跟作者姓名排在一行,出版单位也排到封面左下角。如此对老例做了一点冲击,此外并无再多花样,这本书的封面竟顿时显出生气。难道书的严肃性和学术价值因此而降低了吗?当然一点也没有。
  科技书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难以用形象来表达的,有的虽能表达,然而形象不美。要设计好科技图书的封面,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是把科学原理通过形象思维加工概括,使之图案化。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微波通信系统设计和设备》、《LC滤波器和螺旋滤波器的设计》两书的封面设计,有助于启发人们进行这一方面的思考。《微波通信系统设计和设备》,书名只占封面上端一条不大的狭长地位,很大的篇幅是一幅优美引人的图案:这是对两种正在发射的微波通信天线——锅形天线和扇形天线的概括和形象化。设计者使这一图案处于既是它又不是它的状态,内行人看着明白,外行人觉得美观,确实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LC滤波器和螺旋滤波器的设计》,也是图案占封面绝大部分。图案由三组造型相同、色彩有别的局部构图交错排列构成。每组构图都是滤波器符号加上经过美化的曲线图。这本书经过图案的美化装饰,连外行人都要盯住那一条条富有个性的曲线,企图看出一点奥妙来。
  这两本书的封面设计,突破了以往常见的把实物的照片或科学原理的图例直接搬上封面的作法,是有所创造的。
  
  冶金工业出版社的《稀土》,封面也别具一格,看后令人难忘。这是由于设计者不满意过去简陋设计这一类图书的常例,宁愿自找麻烦,精心思考的结果。十七个小方格的安排,取得了平淡中见奇异的艺术效果,显然要经过内容、构图和色彩上的反复琢磨。这些方格,不仅与书名相配合起到鲜明、和谐的装饰作用,同时引人注目地展示了稀土的各个元素,并巧妙地区别了元素的分系。
  上面所列举的封面设计,有一部分在制版、印刷方面是有较大难度的。可喜的是,制版、印刷工人为了提高我国书籍的装帧水平,勇于克服困难,精心制作,为再现这些封面设计增添了新的光彩。
  诚然,叙述至此一直未离开封面,而这正是当前我国书籍装帧薄弱环节的反映。书籍装帧的完整概念,当然是对书籍进行整体设计的全面要求,好的装帧设计必然考虑到书的形式的各个方面,并使之成为统一而和谐的整体。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书籍装帧的现状,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书脊,许多书,特别是厚一点的书,书脊很不讲究,白底印上几个黑铅字的实在不少,讲究一点也不过加印一个底色而已。这样,封面即使设计得再好,一上书架,顿时隐去“真面目”,书架上看到的不过是一排印着黑铅字的白纸。外国书十分讲究对书脊的设计,不肯轻易使书脊比封面逊色,这是值得我们参考的。正文的版面设计,多数还未做到根据书稿性质的不同,在格式、字体上采取相应的变化。应该看到,美化装帧是包含着版面设计这一工作。开本,目前也十分单调。根本原因固然是纸张规格、印刷条件的限制,但是在现有条件下,也值得考虑书籍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有意识地搞一部分非三十二开本,以活泼我国书籍的面貌。
  就象出版工作者对读者的期望作出回答,当本文正准备结束时,装帧经过认真的整体设计的《“我热爱中国”》中译本,由三联书店出版了。这本记述斯诺病终前同中国人民情谊的书,虽然也是平装,然而给人以精致而完美之感。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开本,属小三十二本,又比一般小三十二开窄,这就显出修长、秀气,读者一看就不免感到,这类书正是用这样的开本最合适。它的装帧项目也较为完整,考虑到了包封、封面、环衬、扉页、插页,并对各个项目都做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如包封,统一照顾到它的封面、书脊、封底,使之浑然一体。书的封面采用了压纹卡片纸,设计者利用其质感和包封,并在扉页连环衬的衬托下,竟使本书产生出半精装的效果。版面设计,突出地对章节号做了非同常规的安排,用罗马数字,并放在正文右上角,从而显得生动活泼。总之,这是一本凭装帧就惹人喜爱的书。它足以再次证明,只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我们就可能利用好现有的条件,并且创造出可能的条件,为现代化中国风格的书籍装帧,而更有成效地工作。
其他文献
五四前后,一些急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组织社团,寻找中国的出路,形成了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对当时的爱国民主斗争的深入开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些社团中,有以“新民学会”、“互助社”为代表的先进的一类。他们在战斗中站在最前列,并从中产生了一批优秀的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共产党和革命事业准备了干部。还有一类社团,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代表,是
期刊
《五四时期的社团》一书,共四册,1942页,提供了当时各种社团的产生、发展、分化以及所起作用的详细资料,对研究当时的爱国民主斗争、文化运动和知识分子的思想面貌有很大帮助。  编入本书的社团,有“新民学会”、“互助社”(以及“利群书社”)、“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觉悟社”、“平民教育社”、“曙光杂志社”等二十一个,以及合作主义小团体和安那其主义小团体。所选资料有:宣言、章程和
期刊
美国出版情况的一个侧面    1978年8月6日英文版《伊朗世界报》文学专栏“笔与墨水”,转载了美国托马斯·柯林斯发表在纽约《新闻日》上的一篇关于美国畅销书及其作者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新小说家:作品借重于名望》。这篇文章对我们了解以某些政治事件或社会问题为背景的美国畅销书的出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近年来,有不少畅销书是由一些非职业性作家所写。这些人在通常情况下是绝不会写小说的。为什么出
期刊
一九四六年夏天,西南联合大学由昆明复员,迁回平津,我在这年的五月下旬就回到北平了。在我离开昆明前一两天的一个下午,一多兄到我家里来看我,我们谈了很长时间,谈话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平时因为工作忙,除了在公共场合和他见面以外,他很少来看我,而我去看他又往往碰上有人来找他,或者就是他不在家;能够象这一次那样从容不迫地两个人坐下来,大事小事一起聊,在抗战后期昆明那种紧张动乱的岁月里,的确是很难得的。我记得他
期刊
《读书》第一期接到了。目力不济,只能大略翻看。文章大多说实在话,滥调极少,总叫人多少有所得。版面安排非常好,使人舒适。封面的设计,各页的错综布置,还有题头与相片的配合,几乎色色俱佳。听说这都是丁聪同志的心思,不知道确否。假如确的,我向他致意,非常钦佩。    叶圣陶五月十一日    ……  头一眼看到封面的设计和刊物的编排,清新可喜,就被吸引住。这不是客套,是老实话。过去很少见到大32开的刊物。未
期刊
明史杂谈之四    明朝有几个人物,由于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学或艺术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加上独立特行的品格,而成为民间妇孺皆知、广泛传诵的传奇式人物,其中有代表性的,例如刘伯温和徐文长,就是这样的人。这里且不谈徐文长,只说刘伯温。  从东汉、三国出了诸葛亮——上识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这样一个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智慧化身,以后每个朝代,便都有一个由民间传说塑造而成的这样人物出现。在明朝便是刘伯
期刊
旧时的中国传说,岁值丙午、丁未是国家的“厄会”,即要倒霉的年头。五行丙属火,色赤,十二属未为羊,故称为“红羊劫”。宋代柴望作《丙丁龟鉴》,煞有介事地考证秦庄襄王至晋天福十二年的千年中,二十一个“红羊”,皆有“事变”发生。唐代殷尧藩的诗中也曾提出警告:“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时。”  这当然是荒诞的迷信,人世的纷纭与地球绕太阳转动并没有必然的牵连,灾变兵燹无年不有,驾崩,国灭不一定就值丙午、丁
期刊
读1979年第6期《读书》聂绀弩同志文,有“《红楼梦》写高洁的妙玉,被强盗轮奸后卖给妓院……”。查几种版本的《红楼梦》,妙玉的下场是下落不明,不如聂文所云。  《读书》编辑部:  承转示晓风同志来信,指出拙作《聊斋志异的思想性举隅》一文中,谈及《红楼梦》中妙玉的结局,与各种版本的《红楼梦》本文都不相符。接信之后,查核了一番,才发现我是多年以来就把妙玉的结局记错了,写文章时未检原书,径将错误的记忆写
期刊
对曹雪芹和他的作品《红楼梦》的研究,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只是在笔记和史料书籍中零零碎碎有些记载,但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五四运动以后,胡适对包括《红楼梦》在内的我国古典小说作了一些考证工作。当然他的治学方法是资产阶级的,在考证中常常不能把作者生活中的事情和小说里经过艺术加工的情节分开而混为一谈。但在《红楼梦考证》中,胡适得出了这本书是曹雪芹的自传的结论,这对以后《红楼梦》研究是一个影响颇广的
期刊
既然买书难,而书又不能不读,求其次,只好去借。  但是,阅览时间便似乎故意和你作难。你上班,它开门;你下班,它闭馆。这对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研究、自修的,不啻拒之于门外。即或得以升堂入室,交上索书卡后的那漫长的恭候时间,也十分难熬。好不容易借到了手,可以攻读了,然而又已处在闭馆铃声威胁之下。日前看了影片《并非一个人的故事》,有一个细节曾引起会心的一笑。那位科研人员为了不中断翻检资料,竟要求将要下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