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 典 再 现]
当下李逵背娘到岭下,天色已晚了。娘双眼不明,不知早晚。李逵却自认得这条岭,唤作沂岭。过那边去,方才有人家。娘儿两个,趁着星明月朗,一步步挨上岭来。娘在背上说道:“我儿,那里讨口水来我吃也好。”李逵道:“老娘,且等过岭去,借了人家安歇了,做些饭吃。”娘道:“我日中吃了些干饭,口渴得当不得。”李逵道:“我喉咙里也烟发火出。你且等我背你到岭上,寻水与你吃。”娘道:“我儿,端的渴杀我也!救我一救!”李逵道:“我也困倦得要不得!”李逵看看挨得到岭上,松树边一块大青石上把娘放下,插了朴刀在侧边,吩咐娘道:“耐心坐一坐,我去寻水来你吃。”李逵听得溪涧里水响,闻声寻将去,盘过两三处山脚,到得那涧边看时,一溪好水。怎见得?有诗为证:穿崖透壑不辞劳,远望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
李逵来到溪边,捧起水来自吃了几口,寻思道:“怎生能够得这水去把与娘吃?”立起身来东观西望,远远地山顶上见个庵儿。李逵道:“好了。”攀藤揽葛,上到庵前,推开门看时,却是个泗州大圣祠堂。面前有个石香炉,李逵用手去掇,原来却是和座子凿成的。李逵拔了一回,那里拔得动。一时性起来,连那座子掇出,前面石阶上一磕,把那香炉磕将下来。拿了再到溪边,将这香炉水里浸了,拔起乱草,洗得干净,挽了半香炉水,双水擎来,再寻旧路,夹七夹八走上岭来。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正是:假黑旋风真捣鬼,生时欺心死烧腿。谁知娘腿亦遭伤,饿虎饿人皆为嘴。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进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
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后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次日早晨,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两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了,直到泗州大圣庵后掘土坑葬了。李逵大哭了一场,有诗为证: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虎子聚林丘。因将老母残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猛拼一身探虎穴,立诛四虎报冤仇。泗州庙后亲埋葬,千古传名李铁牛。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经 典 深 读]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北宋末年史书记载的宋江起义为主要依据,结合民间传统的戏曲、话本中有关故事加工创作而成。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有关他的生平,至今没有详实可靠的资料。
全书通过各路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从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再到发展为庞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小说以高俅这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的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旨在表明“乱自上作”。作者还描写了大量的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恶霸,正是因为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各路英雄好汉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鉴赏小说的有效方法便是结合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来进行。通过对上面选文部分的鉴赏,我们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对我们鉴赏整部《水浒传》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人物形象]
选文部分主要表现的人物形象是李逵。李逵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因为打死了人恰遇赦宥,留在江州当牢子,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劫法场大闹江州。后李逵在梁山落草,因担心家中母亲,所以欲背着老母上梁山。选文部分李逵背着母亲赶路、为母亲找水等情节可以看出李逵的孝心;李逵寻盛水器具时将香炉连座子拔起、一人接连杀死四只老虎等情节,说明他的胆大蛮力。李逵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鲁莽粗蛮,这在小说的其他章节中也有体现,并贯穿全书的始终。例如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中,李逵一言不合便对人拳脚相加,全不顾他人性命;水性不太好却也敢与浪里白条张顺在江边厮打,满嘴粗话,厮打全靠蛮力。
[情节结构]
选文部分的情节安排围绕李逵一人展开,环环相扣,毫不拖沓。李逵在梁山思母心切,欲背老母上梁山,途中老母却被老虎吃掉,一怒之下连杀四虎。整个故事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合情合理。特别是杀四虎的过程描述得酣畅淋漓。情节安排亦详略得当,详写李逵如何为母亲寻水和发现母亲被老虎所害后怒杀四虎的过程,略写李逵安葬母亲残骸,是因为通过前面两个情节的描写,可将李逵的孝顺和胆大蛮力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水浒传》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许多故事情节都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將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又可以成为某个人物的“个人传记”。选文部分的“沂岭杀四虎”就是关于黑旋风的其中一个故事情节。有关李逵的故事情节还有 “元宵闹东京”“黑旋风乔捉鬼”等。
[环境描写]
选文部分描写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共有三处。第一处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当下李逵背娘到岭下,天色已晚了”“过那边去,方才有人家”。天色已晚,李逵母子二人行到荒无人烟的沂岭,这也为后文李母被老虎吃掉的情节做了铺垫;第二处是李逵为母寻水时,看到溪涧里的那一溪好水,水势大,水流急,暗示了另一边李母那边情势的危急;第三处在李逵杀死雌虎后,“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后般打将下来”“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狂风的出现又烘托了猛虎的雄壮气势,更从侧面烘托出能够连杀四虎的黑旋风的勇猛粗蛮。
当下李逵背娘到岭下,天色已晚了。娘双眼不明,不知早晚。李逵却自认得这条岭,唤作沂岭。过那边去,方才有人家。娘儿两个,趁着星明月朗,一步步挨上岭来。娘在背上说道:“我儿,那里讨口水来我吃也好。”李逵道:“老娘,且等过岭去,借了人家安歇了,做些饭吃。”娘道:“我日中吃了些干饭,口渴得当不得。”李逵道:“我喉咙里也烟发火出。你且等我背你到岭上,寻水与你吃。”娘道:“我儿,端的渴杀我也!救我一救!”李逵道:“我也困倦得要不得!”李逵看看挨得到岭上,松树边一块大青石上把娘放下,插了朴刀在侧边,吩咐娘道:“耐心坐一坐,我去寻水来你吃。”李逵听得溪涧里水响,闻声寻将去,盘过两三处山脚,到得那涧边看时,一溪好水。怎见得?有诗为证:穿崖透壑不辞劳,远望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
李逵来到溪边,捧起水来自吃了几口,寻思道:“怎生能够得这水去把与娘吃?”立起身来东观西望,远远地山顶上见个庵儿。李逵道:“好了。”攀藤揽葛,上到庵前,推开门看时,却是个泗州大圣祠堂。面前有个石香炉,李逵用手去掇,原来却是和座子凿成的。李逵拔了一回,那里拔得动。一时性起来,连那座子掇出,前面石阶上一磕,把那香炉磕将下来。拿了再到溪边,将这香炉水里浸了,拔起乱草,洗得干净,挽了半香炉水,双水擎来,再寻旧路,夹七夹八走上岭来。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正是:假黑旋风真捣鬼,生时欺心死烧腿。谁知娘腿亦遭伤,饿虎饿人皆为嘴。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进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
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后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次日早晨,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两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了,直到泗州大圣庵后掘土坑葬了。李逵大哭了一场,有诗为证: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虎子聚林丘。因将老母残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猛拼一身探虎穴,立诛四虎报冤仇。泗州庙后亲埋葬,千古传名李铁牛。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经 典 深 读]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北宋末年史书记载的宋江起义为主要依据,结合民间传统的戏曲、话本中有关故事加工创作而成。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有关他的生平,至今没有详实可靠的资料。
全书通过各路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从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再到发展为庞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小说以高俅这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的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旨在表明“乱自上作”。作者还描写了大量的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恶霸,正是因为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各路英雄好汉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鉴赏小说的有效方法便是结合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来进行。通过对上面选文部分的鉴赏,我们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对我们鉴赏整部《水浒传》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人物形象]
选文部分主要表现的人物形象是李逵。李逵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因为打死了人恰遇赦宥,留在江州当牢子,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劫法场大闹江州。后李逵在梁山落草,因担心家中母亲,所以欲背着老母上梁山。选文部分李逵背着母亲赶路、为母亲找水等情节可以看出李逵的孝心;李逵寻盛水器具时将香炉连座子拔起、一人接连杀死四只老虎等情节,说明他的胆大蛮力。李逵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鲁莽粗蛮,这在小说的其他章节中也有体现,并贯穿全书的始终。例如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中,李逵一言不合便对人拳脚相加,全不顾他人性命;水性不太好却也敢与浪里白条张顺在江边厮打,满嘴粗话,厮打全靠蛮力。
[情节结构]
选文部分的情节安排围绕李逵一人展开,环环相扣,毫不拖沓。李逵在梁山思母心切,欲背老母上梁山,途中老母却被老虎吃掉,一怒之下连杀四虎。整个故事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合情合理。特别是杀四虎的过程描述得酣畅淋漓。情节安排亦详略得当,详写李逵如何为母亲寻水和发现母亲被老虎所害后怒杀四虎的过程,略写李逵安葬母亲残骸,是因为通过前面两个情节的描写,可将李逵的孝顺和胆大蛮力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水浒传》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许多故事情节都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將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又可以成为某个人物的“个人传记”。选文部分的“沂岭杀四虎”就是关于黑旋风的其中一个故事情节。有关李逵的故事情节还有 “元宵闹东京”“黑旋风乔捉鬼”等。
[环境描写]
选文部分描写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共有三处。第一处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当下李逵背娘到岭下,天色已晚了”“过那边去,方才有人家”。天色已晚,李逵母子二人行到荒无人烟的沂岭,这也为后文李母被老虎吃掉的情节做了铺垫;第二处是李逵为母寻水时,看到溪涧里的那一溪好水,水势大,水流急,暗示了另一边李母那边情势的危急;第三处在李逵杀死雌虎后,“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后般打将下来”“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狂风的出现又烘托了猛虎的雄壮气势,更从侧面烘托出能够连杀四虎的黑旋风的勇猛粗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