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花瓷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沉淀,其魅力不减当年,备受现代人的喜爱和追捧。如何发扬青花艺术,使青花瓷再创辉煌是当代陶瓷艺术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青花瓷绘技法着手,透过现代审美思维来阐述青花瓷绘笔法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青花瓷;技法;发展;审美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89-1
青花是人类心理审美需求的一种沉淀结果,证明以前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审美享受,就像生产工具证明了人类曾经的物质生产水平,而且为后代人提供物质生活前提一样,青花艺术证明人类曾经的精神生活,是后代精神生活的基础。
人的审美需要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越是与人密切的艺术越具有超越性、永恒性,离开人的需要,或者说离开正常人的正常需要,艺术的生命力就不强盛,青花瓷艺术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一、对传统青花瓷绘笔法的继承
青花瓷用钴料绘画,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能,能进行勾描渲染,和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尤为一致,这是青花瓷艺术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基础。
单笔勾勒点染:用粗或细的线条勾勒纹饰,有些再加以点染渲染。元代青花瓷上的一些辅助纹饰如卷草纹、海水纹、回纹大多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明代的民窑青花上应用更为广泛,延至清代的有些民窑青花上的山水纹也用这种方法。
双勾填色:用线条勾勒纹饰的轮廓后再填入青料。这种方法始于元代青花,明代官窑也普遍采用这种笔法。从成化起,双勾填色的技法有所改进,双勾线条细而均匀,青料稍深,填色的青料稍淡。有些较精致的官窑民窑青花瓷在填色时用浓淡两种青料。
双勾填色点染:双勾填色后再在轮廓线内加深浓的青料点,这种方法在清代雍正、乾隆的仿明青花上首先使用,以模仿明永乐、宣德青花因用进口青料而形成的铁斑。到清中后期,这已成为青花笔法的常规方法,失去了原来仿明青花的初义。
分水皴法:用含水量大的鸡头笔饱蘸所需浓度的青花料水,笔尖不接触坯面,只以笔尖稍稍引导滴在坯面上的料水,使其沉积在坯上。用浓淡不同的料水会出现浓淡不同的色调;同一种浓度的料水,由于坯面放置的高低倾向,一笔中由高到低也会形成色度不同的感觉,分出不同浓淡的笔韵。由于此技法能表现的层次丰富,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因此后人给予“青花五彩”的美誉。
白描:用细而均匀的线条描画纹样,在明代青花上偶见,清代中期则成为民窑青花的主要笔法。乾隆和嘉庆早期“细路子”白描青花的绘画线条细,纹饰密,用极淡的青料渲染。但不同时期的笔法又有所区别,就清代民窑而言,越晚的线条越粗,纹饰越简约。另外,青花瓷的绘画笔法还有在双勾白描中加深色点,双勾渲染(填色时超出轮廓线且有浓淡层次)等。元代和明代早期青花瓷上往往是几种笔法结合使用来绘不同的内容。
二、对传统青花瓷绘笔法的现代革新
现代青花分为釉下青花和釉中青花两种,因此所用工具在这两种工艺表现方式上也是有一定差异性的。釉下青花只需要将调和好的水料直接绘制在瓷坯上,入窑前再罩上一层青釉。在釉下青花上我们可以轻松的表现出水墨画中的“枯笔”和“飞白”等皴擦点染的效果,很突显笔力。而釉中青花则是在生坯上先罩一层薄薄的底釉,在创作时我们将料水画在底釉上,运笔间极富水墨韵味。值得注意的是,底釉喷洒的越细腻均匀,对于创作者表现水墨晕染之感就越有利。
青花艺术很多都吸收了国画的意蕴,不是简单的将它移植到现代青花绘画中,而是在吸收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审美思维加以概括,既体现了水墨艺术的气韵之美,又符合了现代人的思想感受。以王步为代表的一批陶瓷艺术家摆脱仿古瓷的制作,将中国水墨画独特的写意形式与传统青花分水技法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绘画风格。这种画法为国画功底深厚的人所喜爱,其风格真实爽朗,简练概括。
分水划线法:王步不局限于先双钩纹饰的轮廓,再在纹饰内分水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先分水,再在其必要部分用锋利的工具划出白线。这种技法,在我国明末的民间青花上已有出现,当时仅仅是在小块分水面的白菜或葡萄叶上划出白筋,至清代以后几乎无人采用。王步先生继承和发展了明代这一优良传统,在大面积的葡萄叶上划出粗细变化的筋脉,避免了大块深水叶子形象的呆板,产生了青白对比、虚实相生、活泼多姿的艺术效果。先分水后勾线,多以落笔粗、收笔细的钉头尾线描勾绘各种花叶的筋脉,具有节奏和谐、灵动跳跃、典雅生动之趣。
大写意法:王步晚年借鉴中国水墨画笔意融汇于青花的技法,使作品达到了笔简意赅、情感奔放、料水淋漓的妙境。在瓷坯上画大写意有别于在宣纸上的横涂竖抹,王步运用高超的青花技艺和深厚的艺术素养,或大笔挥洒,或小笔点染,或浓料勾勒,或淡料轻描,或画或分,分画相参,运笔如神,尽得妙谛。
淌水法:将青花水色的表现力又提高了一步。王步采用以勺舀料水倒入坯上后,按胸中画意,随手转动坯体,让料水自然地淌到物象的适当部位,依据料水流动的方向因势利导,进行艺术构思上的勾线处理。这种方法不仅水色效果好,而且会获得意外而美妙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当代的青花创作者需要认真地学习传统,传统是现代的基础、根源,同时不断地从传统笔法中发掘新的生命力,推陈出新,追逐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绘制出具有时代性的青花瓷。
参考文献:
[1]喻木华.略论青花中的笔势与料法[J].陶瓷研究,2008,(04).
[2]朱裕平.青花瓷器的绘画笔法[J].传统工艺,2002,(01).
[3]袁迪中,李会中.挥洒淋漓妙笔传神———王步青花的用笔与分水[J].景德镇陶瓷,1984,(02).
作者简介:
梅佳艳,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在读,师从杨冰、陆军教授,研究方向:陶瓷与绘画。
关键词:青花瓷;技法;发展;审美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89-1
青花是人类心理审美需求的一种沉淀结果,证明以前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审美享受,就像生产工具证明了人类曾经的物质生产水平,而且为后代人提供物质生活前提一样,青花艺术证明人类曾经的精神生活,是后代精神生活的基础。
人的审美需要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越是与人密切的艺术越具有超越性、永恒性,离开人的需要,或者说离开正常人的正常需要,艺术的生命力就不强盛,青花瓷艺术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一、对传统青花瓷绘笔法的继承
青花瓷用钴料绘画,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能,能进行勾描渲染,和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尤为一致,这是青花瓷艺术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基础。
单笔勾勒点染:用粗或细的线条勾勒纹饰,有些再加以点染渲染。元代青花瓷上的一些辅助纹饰如卷草纹、海水纹、回纹大多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明代的民窑青花上应用更为广泛,延至清代的有些民窑青花上的山水纹也用这种方法。
双勾填色:用线条勾勒纹饰的轮廓后再填入青料。这种方法始于元代青花,明代官窑也普遍采用这种笔法。从成化起,双勾填色的技法有所改进,双勾线条细而均匀,青料稍深,填色的青料稍淡。有些较精致的官窑民窑青花瓷在填色时用浓淡两种青料。
双勾填色点染:双勾填色后再在轮廓线内加深浓的青料点,这种方法在清代雍正、乾隆的仿明青花上首先使用,以模仿明永乐、宣德青花因用进口青料而形成的铁斑。到清中后期,这已成为青花笔法的常规方法,失去了原来仿明青花的初义。
分水皴法:用含水量大的鸡头笔饱蘸所需浓度的青花料水,笔尖不接触坯面,只以笔尖稍稍引导滴在坯面上的料水,使其沉积在坯上。用浓淡不同的料水会出现浓淡不同的色调;同一种浓度的料水,由于坯面放置的高低倾向,一笔中由高到低也会形成色度不同的感觉,分出不同浓淡的笔韵。由于此技法能表现的层次丰富,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因此后人给予“青花五彩”的美誉。
白描:用细而均匀的线条描画纹样,在明代青花上偶见,清代中期则成为民窑青花的主要笔法。乾隆和嘉庆早期“细路子”白描青花的绘画线条细,纹饰密,用极淡的青料渲染。但不同时期的笔法又有所区别,就清代民窑而言,越晚的线条越粗,纹饰越简约。另外,青花瓷的绘画笔法还有在双勾白描中加深色点,双勾渲染(填色时超出轮廓线且有浓淡层次)等。元代和明代早期青花瓷上往往是几种笔法结合使用来绘不同的内容。
二、对传统青花瓷绘笔法的现代革新
现代青花分为釉下青花和釉中青花两种,因此所用工具在这两种工艺表现方式上也是有一定差异性的。釉下青花只需要将调和好的水料直接绘制在瓷坯上,入窑前再罩上一层青釉。在釉下青花上我们可以轻松的表现出水墨画中的“枯笔”和“飞白”等皴擦点染的效果,很突显笔力。而釉中青花则是在生坯上先罩一层薄薄的底釉,在创作时我们将料水画在底釉上,运笔间极富水墨韵味。值得注意的是,底釉喷洒的越细腻均匀,对于创作者表现水墨晕染之感就越有利。
青花艺术很多都吸收了国画的意蕴,不是简单的将它移植到现代青花绘画中,而是在吸收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审美思维加以概括,既体现了水墨艺术的气韵之美,又符合了现代人的思想感受。以王步为代表的一批陶瓷艺术家摆脱仿古瓷的制作,将中国水墨画独特的写意形式与传统青花分水技法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绘画风格。这种画法为国画功底深厚的人所喜爱,其风格真实爽朗,简练概括。
分水划线法:王步不局限于先双钩纹饰的轮廓,再在纹饰内分水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先分水,再在其必要部分用锋利的工具划出白线。这种技法,在我国明末的民间青花上已有出现,当时仅仅是在小块分水面的白菜或葡萄叶上划出白筋,至清代以后几乎无人采用。王步先生继承和发展了明代这一优良传统,在大面积的葡萄叶上划出粗细变化的筋脉,避免了大块深水叶子形象的呆板,产生了青白对比、虚实相生、活泼多姿的艺术效果。先分水后勾线,多以落笔粗、收笔细的钉头尾线描勾绘各种花叶的筋脉,具有节奏和谐、灵动跳跃、典雅生动之趣。
大写意法:王步晚年借鉴中国水墨画笔意融汇于青花的技法,使作品达到了笔简意赅、情感奔放、料水淋漓的妙境。在瓷坯上画大写意有别于在宣纸上的横涂竖抹,王步运用高超的青花技艺和深厚的艺术素养,或大笔挥洒,或小笔点染,或浓料勾勒,或淡料轻描,或画或分,分画相参,运笔如神,尽得妙谛。
淌水法:将青花水色的表现力又提高了一步。王步采用以勺舀料水倒入坯上后,按胸中画意,随手转动坯体,让料水自然地淌到物象的适当部位,依据料水流动的方向因势利导,进行艺术构思上的勾线处理。这种方法不仅水色效果好,而且会获得意外而美妙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当代的青花创作者需要认真地学习传统,传统是现代的基础、根源,同时不断地从传统笔法中发掘新的生命力,推陈出新,追逐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绘制出具有时代性的青花瓷。
参考文献:
[1]喻木华.略论青花中的笔势与料法[J].陶瓷研究,2008,(04).
[2]朱裕平.青花瓷器的绘画笔法[J].传统工艺,2002,(01).
[3]袁迪中,李会中.挥洒淋漓妙笔传神———王步青花的用笔与分水[J].景德镇陶瓷,1984,(02).
作者简介:
梅佳艳,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在读,师从杨冰、陆军教授,研究方向:陶瓷与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