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专题性学习,即围绕某一专题而进行的语文系列性学习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旨在培养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学中我一直重视系列练笔训练,激发孩子的习作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延伸、拓展,挖掘习作因素,丰富活动内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养水仙花为例加以阐述。
养花——激发劳动情趣
养花的目的,其实就是为孩子的系列练笔积累素材。所谓系列练笔,就是用连续性的语文学习活动指导孩子进行观察类、体验类的习作练习,通过该类习作的积累达到掌握基本表达方法的目的。系列练笔的选材非常广泛,可以观察动物、植物,可以写人,亦可以叙事,但关键是要让孩子动起来,让他们走进生活,热爱生活,为习作寻找源头活水。“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件事,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蒙台梭利)主动实践,获得体验,印象才会深刻,养水仙花系列活动正是出于这一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养花种草已经不再稀罕。所以,每到秋季,我都会布置孩子买一个水仙球用于盆养。活动前我会向他们出示水仙的美丽图片,介绍水仙的精神品质,鼓励他们喜欢养花,激励他们热爱劳动。现代教学论提倡让孩子动手操作,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也就要求教学更具开放性、实践性,所以在老师介绍的基础上,我总是先让孩子搜集培养水仙的资料,或自己查找,或上网搜索,或向花工请教,然后组织汇报,交流信息。孩子在基本了解养水仙花常识的同时,经历了一次主动的探究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搜集、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养水仙花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所以我经常提醒他们给水仙换水、定期让其晒晒太阳,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做事持之以恒的精神。俗话说,“日久生情”,孩子在养花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喜欢上水仙花,即使每天换水也不厌其烦!
通过养花,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掌握了养水仙的基本方法,经历了一次主动的实践探究,既获得了审美的享受,又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观花——培养观察能力
学会观察是孩子学好语文的重要能力之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经常提醒孩子留心身边的事物,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养花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小孩子天性好动,注意力不持久,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他们进行随意观察,逐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为便于指导观察,我通常会在教室里也养上一盆水仙,在孩子观察水仙时,我总是指导他们抓住水仙的特点,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而让孩子带着快乐的心情和发现的眼光去观察则是我提醒得最多的。刚买回来的水仙球“其貌不扬”,甚至有些“脏兮兮、傻乎乎”,但我是这样引导的:“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平凡中往往蕴育着伟大,这个圆溜溜、白净净、胖乎乎的小家伙可不简单呢!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会发现她会越来越漂亮!在观察水仙花成长的同时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
观察水仙应是经常的,在水仙不同的生长阶段,观察的重点也不一样。如刚买回来的水仙侧重于观察其茎的颜色、形态、大小;长出叶子时既要观察茎、根,又要留心叶子的变化,观其形、色;完全开放的水仙除了整体观察外,则应重点欣赏花品其形、色、味。在观察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孩子边看边想象,旨在引导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因为只有发现才有创造。观察水仙的同时,我让孩子自己设计观察卡片,随时记载观察结果,这也为他们写好水仙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观察水仙仅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运用方法观察其它的植物、动物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正所谓举一反三。孩子在不断的观察中一定会逐步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对生活亦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写花——提高习作水平
写花是让孩子栽培水仙的主要目的。来自于生活的素材孩子往往乐于表达,有话可说,而来自于他们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更容易激发他们习作的欲望。小学生习作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写观察水仙花的日记或片段既解决了“写什么”,又解决了“怎么写”,可谓一举两得。
写水仙的内容很广,可以在养花过程中定期写系列的观察日记,也可以写自己养花的体会,还可以写完整的状物作文。习作之前,我通常会展示前一届学生的优秀习作,以激发孩子习作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说:“只要努力,你们也能写出更优秀的作文,到时老师也会将你们的习作装订成册,供下一届的学生欣赏!”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进行系列练笔就变成他们非常乐意的事了。
系列练笔的次数不宜太多,根据水仙的生长阶段一到两周写一篇就可以了。每次习作我都会当众朗读优秀的或进步较快的习作,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在孩子习作的过程中要让孩子自由习作,写放胆文,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写出与众不同的习作,所以,我经常范读有个性、有文采的习作,以提醒孩子写出有新意的文章。等水仙完全开放了,我再引导孩子讨论水仙的品质,回忆具有水仙精神的人,写写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命题。如《我爱水仙》、《我和水仙》、《水仙的自述》、《花仙子成长记》《水仙赞》……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如诗歌,童话,散文,记叙文等,从而丰富习作的内涵,凸现习作教学的人文性。
通过一系列对水仙花观察的练笔积累,孩子们大都能掌握状物作文的一般要求和习作方法,知道要想写好植物就必须抓住植物的特点有顺序有重点地表达,从而学会状物,并在描写的过程中巧妙地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升华主题。
赏花——陶冶高尚情操
语文课程应是综合的、开放的,具有创新活力的。如果仅仅让养水仙成为提高孩子习作水平的辅助手段就太可惜了。我们完全可以将养花活动进一步拓展、延伸,更好地发挥其育人、陶情的功能。为此,我精心策划了一次以欣赏水仙花为主题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悠悠水仙意,浓浓师生情”。
在赏花专题活动前一周,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水仙花的诗歌、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搜集水仙花的特点、品种以及人们进行水仙盆景制作的资料、图片等素材;向书本、长辈请教有关水仙的传说、故事等;根据自己的爱好编排赞美水仙的节目如诗歌、相声、小品等;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绘画、书法、制作等。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他们或上网浏览,或走进图书馆搜索,或向他人请教,主动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还进行了合作学习,如互相帮助编排小节目,几人协作制作小礼品,绘制水仙图等,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把养的水仙花全部带来,布置在教室内,并将他们找到的诗句、图片等资料展览在黑板上、墙壁上,请美术特长生对教室进行“装潢”,使教室成为水仙的世界,教室里顿时花团锦簇,春意盎然。万事俱备,我又让他们邀请本学年我班的全体任课老师来参加“赏花”活动。参加活动的各科老师看到熟悉的教室突然变成一个童话世界,都无比惊喜,倍感温馨。孩子们在赏花专题活动中时而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时而讲述水仙的神奇故事,时而即兴朗诵赞美水仙的美丽,时而古筝弹奏品味水仙的高雅……孩子们表演的同时我暗示他们邀请老师表演节目,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其乐融融。
在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对水仙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百草千花相继死,冰盘始见水仙开”的凌波仙子形象会永远镌刻在他们脑海之中,同时,他们的欣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对美的内涵也会有更真实更具体的感受。而老师们的即席表演也拉近了师生距离,活跃了现场气氛。
赠花——融洽师生情感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是新课程对各科教学的要求。“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关心和奉献。”(海德格尔)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关心是每个教师的责任,而这样的教育在很多时候都显得空洞无力。利用赏花之际,我设计了“赠花”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深情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刚才我们举行了赏花活动,全方位地了解了水仙,认识了水仙。其实,今天参加活动的老师和你们朝夕相处,为你们的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不正是具有水仙精神的人吗?所以我提议,从今天展示的水仙中挑选最漂亮的送给各位敬爱的老师,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大家说好吗?”孩子们的情绪又一次被激发,纷纷表示赞成。即便平时小气的孩子在此气氛中也会受到感染。事实上,孩子将亲手培植的心爱的水仙花送给别人是需要勇气的。在大家挑选水仙花的过程中,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贺卡纸,让大家现场写贺词,制作贺卡,附在水仙花上赠给老师。孩子们一个个写得认真,说得真切。一时间,教室里春意盎然,热闹非凡。真情在师生间传递,诗意在教室里流淌,孩子向老师赠送水仙的同时又进行了一次令他们终生难忘的口语交际训练,正所谓“悠悠水仙意,浓浓师生情!”
在赠花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尊重老师,懂得了感谢老师,享受到了给予的快乐,这种教育是有效的,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而我们的老师更是真情流露,激动万分,在享受学生赠花的同时感受到了孩子纯洁而无私的爱,对他们进一步热爱课堂,享受教学,关心孩子,体验幸福,都是莫大的触动。
综上所述,“养花——观花——写花——赏花——赠花”是一个系列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的综合,拓展了学习空间,丰富了学习资源,实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多元化、专题化,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当然,其它许多语文活动如种植系列、养小动物系列、写人系列、班级活动系列等都可以这样设计、进行。只要我们充分考虑到活动的每个细节,发挥其育人功能,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周剑波,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225400)
养花——激发劳动情趣
养花的目的,其实就是为孩子的系列练笔积累素材。所谓系列练笔,就是用连续性的语文学习活动指导孩子进行观察类、体验类的习作练习,通过该类习作的积累达到掌握基本表达方法的目的。系列练笔的选材非常广泛,可以观察动物、植物,可以写人,亦可以叙事,但关键是要让孩子动起来,让他们走进生活,热爱生活,为习作寻找源头活水。“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件事,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蒙台梭利)主动实践,获得体验,印象才会深刻,养水仙花系列活动正是出于这一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养花种草已经不再稀罕。所以,每到秋季,我都会布置孩子买一个水仙球用于盆养。活动前我会向他们出示水仙的美丽图片,介绍水仙的精神品质,鼓励他们喜欢养花,激励他们热爱劳动。现代教学论提倡让孩子动手操作,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也就要求教学更具开放性、实践性,所以在老师介绍的基础上,我总是先让孩子搜集培养水仙的资料,或自己查找,或上网搜索,或向花工请教,然后组织汇报,交流信息。孩子在基本了解养水仙花常识的同时,经历了一次主动的探究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搜集、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养水仙花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所以我经常提醒他们给水仙换水、定期让其晒晒太阳,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做事持之以恒的精神。俗话说,“日久生情”,孩子在养花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喜欢上水仙花,即使每天换水也不厌其烦!
通过养花,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掌握了养水仙的基本方法,经历了一次主动的实践探究,既获得了审美的享受,又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观花——培养观察能力
学会观察是孩子学好语文的重要能力之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经常提醒孩子留心身边的事物,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养花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小孩子天性好动,注意力不持久,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他们进行随意观察,逐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为便于指导观察,我通常会在教室里也养上一盆水仙,在孩子观察水仙时,我总是指导他们抓住水仙的特点,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而让孩子带着快乐的心情和发现的眼光去观察则是我提醒得最多的。刚买回来的水仙球“其貌不扬”,甚至有些“脏兮兮、傻乎乎”,但我是这样引导的:“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平凡中往往蕴育着伟大,这个圆溜溜、白净净、胖乎乎的小家伙可不简单呢!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会发现她会越来越漂亮!在观察水仙花成长的同时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
观察水仙应是经常的,在水仙不同的生长阶段,观察的重点也不一样。如刚买回来的水仙侧重于观察其茎的颜色、形态、大小;长出叶子时既要观察茎、根,又要留心叶子的变化,观其形、色;完全开放的水仙除了整体观察外,则应重点欣赏花品其形、色、味。在观察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孩子边看边想象,旨在引导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因为只有发现才有创造。观察水仙的同时,我让孩子自己设计观察卡片,随时记载观察结果,这也为他们写好水仙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观察水仙仅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运用方法观察其它的植物、动物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正所谓举一反三。孩子在不断的观察中一定会逐步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对生活亦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写花——提高习作水平
写花是让孩子栽培水仙的主要目的。来自于生活的素材孩子往往乐于表达,有话可说,而来自于他们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更容易激发他们习作的欲望。小学生习作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写观察水仙花的日记或片段既解决了“写什么”,又解决了“怎么写”,可谓一举两得。
写水仙的内容很广,可以在养花过程中定期写系列的观察日记,也可以写自己养花的体会,还可以写完整的状物作文。习作之前,我通常会展示前一届学生的优秀习作,以激发孩子习作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说:“只要努力,你们也能写出更优秀的作文,到时老师也会将你们的习作装订成册,供下一届的学生欣赏!”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进行系列练笔就变成他们非常乐意的事了。
系列练笔的次数不宜太多,根据水仙的生长阶段一到两周写一篇就可以了。每次习作我都会当众朗读优秀的或进步较快的习作,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在孩子习作的过程中要让孩子自由习作,写放胆文,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写出与众不同的习作,所以,我经常范读有个性、有文采的习作,以提醒孩子写出有新意的文章。等水仙完全开放了,我再引导孩子讨论水仙的品质,回忆具有水仙精神的人,写写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命题。如《我爱水仙》、《我和水仙》、《水仙的自述》、《花仙子成长记》《水仙赞》……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如诗歌,童话,散文,记叙文等,从而丰富习作的内涵,凸现习作教学的人文性。
通过一系列对水仙花观察的练笔积累,孩子们大都能掌握状物作文的一般要求和习作方法,知道要想写好植物就必须抓住植物的特点有顺序有重点地表达,从而学会状物,并在描写的过程中巧妙地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升华主题。
赏花——陶冶高尚情操
语文课程应是综合的、开放的,具有创新活力的。如果仅仅让养水仙成为提高孩子习作水平的辅助手段就太可惜了。我们完全可以将养花活动进一步拓展、延伸,更好地发挥其育人、陶情的功能。为此,我精心策划了一次以欣赏水仙花为主题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悠悠水仙意,浓浓师生情”。
在赏花专题活动前一周,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水仙花的诗歌、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搜集水仙花的特点、品种以及人们进行水仙盆景制作的资料、图片等素材;向书本、长辈请教有关水仙的传说、故事等;根据自己的爱好编排赞美水仙的节目如诗歌、相声、小品等;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绘画、书法、制作等。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他们或上网浏览,或走进图书馆搜索,或向他人请教,主动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还进行了合作学习,如互相帮助编排小节目,几人协作制作小礼品,绘制水仙图等,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把养的水仙花全部带来,布置在教室内,并将他们找到的诗句、图片等资料展览在黑板上、墙壁上,请美术特长生对教室进行“装潢”,使教室成为水仙的世界,教室里顿时花团锦簇,春意盎然。万事俱备,我又让他们邀请本学年我班的全体任课老师来参加“赏花”活动。参加活动的各科老师看到熟悉的教室突然变成一个童话世界,都无比惊喜,倍感温馨。孩子们在赏花专题活动中时而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时而讲述水仙的神奇故事,时而即兴朗诵赞美水仙的美丽,时而古筝弹奏品味水仙的高雅……孩子们表演的同时我暗示他们邀请老师表演节目,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其乐融融。
在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对水仙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百草千花相继死,冰盘始见水仙开”的凌波仙子形象会永远镌刻在他们脑海之中,同时,他们的欣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对美的内涵也会有更真实更具体的感受。而老师们的即席表演也拉近了师生距离,活跃了现场气氛。
赠花——融洽师生情感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是新课程对各科教学的要求。“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关心和奉献。”(海德格尔)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关心是每个教师的责任,而这样的教育在很多时候都显得空洞无力。利用赏花之际,我设计了“赠花”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深情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刚才我们举行了赏花活动,全方位地了解了水仙,认识了水仙。其实,今天参加活动的老师和你们朝夕相处,为你们的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不正是具有水仙精神的人吗?所以我提议,从今天展示的水仙中挑选最漂亮的送给各位敬爱的老师,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大家说好吗?”孩子们的情绪又一次被激发,纷纷表示赞成。即便平时小气的孩子在此气氛中也会受到感染。事实上,孩子将亲手培植的心爱的水仙花送给别人是需要勇气的。在大家挑选水仙花的过程中,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贺卡纸,让大家现场写贺词,制作贺卡,附在水仙花上赠给老师。孩子们一个个写得认真,说得真切。一时间,教室里春意盎然,热闹非凡。真情在师生间传递,诗意在教室里流淌,孩子向老师赠送水仙的同时又进行了一次令他们终生难忘的口语交际训练,正所谓“悠悠水仙意,浓浓师生情!”
在赠花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尊重老师,懂得了感谢老师,享受到了给予的快乐,这种教育是有效的,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而我们的老师更是真情流露,激动万分,在享受学生赠花的同时感受到了孩子纯洁而无私的爱,对他们进一步热爱课堂,享受教学,关心孩子,体验幸福,都是莫大的触动。
综上所述,“养花——观花——写花——赏花——赠花”是一个系列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的综合,拓展了学习空间,丰富了学习资源,实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多元化、专题化,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当然,其它许多语文活动如种植系列、养小动物系列、写人系列、班级活动系列等都可以这样设计、进行。只要我们充分考虑到活动的每个细节,发挥其育人功能,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周剑波,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