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昆明打造成为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41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省为解决人地矛盾和城镇化化问题,必须按照区域非平衡的发展规律,实施特大中心城市引领带动战略,将昆明打造成为“人口1000万、城镇人口800万”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本文提出云南“一主两副”的城市发展格局和昆明“一体两翼”的城市空间构想,并用平均增长率法,预测昆明市未来GDP的发展态势,按综合增长法和总人口比重法推测昆明市未来人口规模,从而论证了昆明市建设区域特大中心城市的可行性。
  【关键词】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 非均衡
  城市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说过,250万人集中于伦敦,使每个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指的就是城市的规模效应。马克思也深刻指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特大中心城市在规模经济效应上和人口聚集效应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市场调节下的特大城市合理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合理利用,尤其是节约土地资源。基于云南系人口大省,山地多、平地少,为解决人地矛盾和城镇化问题,必须走特大城市集约用地、集聚发展之路,把昆明打造成为西部地区继重庆、成都之又一个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
  一、区域性特大城市缘起和内涵
  (一)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理论依据
  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弗郎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认为, 区域要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自身发展及对其他地区和部门的影响,拉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阿瑟·刘易斯也认为,在工业化阶段,最好集中力量建设少数一体化程度很高的工业中心。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这是全世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概括。改革开放30余年的经验证明,共同富裕理论是正确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虽然各有特色,但都经历了从增长极的极化发展向越来越大区域辐射发展的转化过程。江苏经济的发展是从做强苏南再带动苏中、苏北,广东经济的起飞是靠深圳、广州等珠三角龙头的带动。这为云南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借鉴的依据。云南经济发展不可能背离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客观规律,不可能绕过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极化发展阶段),到逐步向外围扩张(辐射发展阶段)再到共同富裕(成熟发展阶段)的三段式发展模式。因此,云南经济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要重点突破以昆明为龙头的滇中城市经济圈,壮大昆明的经济体量。
  (二)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的内涵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全国城镇化规划,将调整以前的城镇划分标准。小城市城区人口标准从以前的20万人以下,调整到20~50萬人。中等城市城区人口标准,从20~50万,调整为50~100万人;大城市城区人口标准,从50~100万准,提高到100~500万人;特大城市人口标准,从100~200万提高到500~1000万。
  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是指城市总人口达到1000万人以上、城镇人口达到800万人以上,在一定区域的城镇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城镇人口通过和区域的互动实现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带动城市-区域共同体共同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通常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引领辐射圈内城乡发展的龙头。
  二、昆明市建设区域特大中心城市的预测分析
  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的主要衡量标准是GDP和人口规模。下面通过运用平均增长率法,预测昆明市未来GDP的发展态势,按照综合增长法和总人口比重法来推测昆明市未来人口规模。
  (一)昆明市建设区域特大中心城市GDP预测分析
  作为区域特大中心城市必须具备足够大的经济规模。既然中心城市是一个相对广泛的区域经济活动的高度积聚,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组织中起决定作用,一个普通城市要成为经济中心就必然具有足够大的经济规模才能为区域内部和相邻区域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才能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集聚地。虽然存有关于绿色GDP的讨论和研究,但在目前,经济规模的最重要表现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一个城市的GDP总量达到巨大规模时才会成为经济中心。较大的经济规模是经济中心的首要标志。昆明市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加达2509.6亿元,仅分别是成都、重庆、西安、南宁的36.6%、25.1%、64.9%、113.4%。
  然而近些年,昆明的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昆明市的GDP突破三千亿元大关,达到3011亿元(见下图1)。GDP与人口增长、资源、经济基础等诸多因素有错综复杂的联系。本文以历年昆明GDP作为时间序列,根据历年的数据得出变化规律,用平均增长率来预测未来昆明GDP的发展变化。
  用平均增长率计算可知2001年增长率为0.07508,2002年增长率为0.084695,2003年增长率为0.115068,2004年增长率为0.157248,2005年增长率为0.126327,2006年增长率为0.133836,2007年增长率为0.167914,2008年增长率为0.142349,2009年增长率为0.12648,2010年增长率为0.172566,2011年增长率为0.183764,2012年增长率为0.199802,加总求得的平均增长率(名义增速)为:0.140427。
  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中石油安宁炼化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未来,昆明GDP的增速还会越来越高,按照过去10年昆明GDP平均增速来推算,到2030年,昆明市的GDP将达到32057.2亿元(见下图2)。以2030的人口达到1000万来估算,人均GDP达到320572元,折合51705美元(以1美元=6.2人民币计算),大大超过的发达国家人均GDP2万美元的标准。
  从我国发达省份和地区GDP增长经验来看,上海市GDP从3000亿元(1996年,2956.55亿元)增长到10000亿元(2006年,10036.37亿元)用了10年,从10000亿元增长到20000亿元用了6年(2012年,20101.33亿元)。北京市GDP从3161.7亿元(2000年)增长到11111.5亿元(2008年)用了8年。天津市GDP从2931.88亿元(2004年)增长到11190.99亿元(2011年)用了7年。广州市GDP从3001.69亿元(2002年)增长到10604.8亿元(2010年)用了8年。广东省GDP从3400亿元(1993年,3469.28亿元)增长到3万亿元(2007年,30673.74亿元)用了14年。山东省GDP从2770.37亿元(1993年)增长到30933.28亿元(2008年)用了15年。因此昆明市GDP从2012年的301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1204.32亿元,到2030年GDP达到3万亿元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昆明市建设区域特大中心城市人口预测分析
  目前,昆明总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14%;城镇人口占全省城镇人口的比重为25.6%,属于典型的人口净流入地区,过去10年,省外及省内其他州、市流入昆明市的人口约198万人。随着昆明经济的快速發展,规模效应和极化效应将越来越显著,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也将逐步提高。
  按照综合增长法推测,从第三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2000年~2008年滇中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7.96‰,如近期保持18‰的增速,中远期以略低的15‰的增长,预计到2015年,滇中总人口将达到1900万人,2030年滇中人口规模将达到2400万人,远期将达到2800万人。2000年~2008年滇中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为54‰,如近期保持50‰的增速,中远期以略低的40‰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滇中城镇人口规模将达到1800万人,远期将达到2100万人。
  按总人口比重法推测,目前,昆明市人口占滇中总人口的比重为37.3%,预测2015年昆明人口比重占滇中总人口比重为40%,远期将达到45%,则昆明市2030年人口将达到1080万人,远期将达到1260万人。目前,昆明市城镇人口占滇中城镇人口的比重为52%,预计到2030年,昆明市城镇人口将到900万人,远期将达到1050万人,届时昆明市城镇化率将达到80%以上。将昆明建设成为西部区域性特大城市是有坚实基础和依据的。
  目前昆明主城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1万人,市域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298人,与成都、长沙、南京比较(见上表1),市域人口密度分别相当于两者的26%、49.7%、18.7%.按照目前成都市的人口密度标准,昆明市域范围可容纳人口2452万人;按照目前长沙市的人口密度标准,昆明市域范围可容纳1294.7万人,按照南京市的人口密度标准,昆明市域范围可容纳人口3433.7万人,可见1000万人口总规模是个效率较低的保守数字。
  从以上对昆明市GDP和人口的分析可以得出,昆明建设区域特大中心城市这个设想是可行的,但必须剔除“就昆明发展昆明”的旧观念,树立“昆明城市圈、西部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新观念,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同时,更多地担当起国家、区域的协调中心功能。把“昆明打造成中国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
  三、建设昆明区域性特大城市设想
  (一)打造“一主两副”的全省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一主两副”空间格局。“一主两副”即在建设昆明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的同时,打造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即曲靖和大理。要重现审视曲靖市空间布局,将沾益县、马龙县撤县设区,和麒麟区一起作为曲靖主城区打造,将曲靖市打造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超过200万人的特大中心城市。云南人多地广,而昆明、曲靖地理位置又偏东,客观上需要在滇西广大地区需要一个二传手,因此要把大理建设为又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可以借鉴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地的经验,高配曲靖、大理两地的党政领导,由省委常委或是副省长兼任两个州市的书记。
  滇东北、滇西北、滇西南等地区要通过据点式城镇化,把县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中小城市;在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县把现在的城关镇发展成3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在50万~100万人的中等县以城关镇为依托建立20万~30万人的中小城市,在50万人口以下的小县把县城做大。滇东南要积极培育个开蒙(个旧、开远、蒙自)城市群,推进3个城市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一体两翼”城市空间结构
  研究构建昆明可持续发展的“一体两翼”城市空间结构,推进昆明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由单一城区向中心城区与副城区、新城区的更新。“一主”即将现在的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新区打造成为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人口500万人的主城区,其中,要将现在的呈贡新区、官渡区的部分地区、晋宁县部分地区整合为人口150万人的昆明市南城。“两翼”:一是以滇中产业聚集区东区为依托,将嵩明县、空港经济区、寻甸县部分地区、马龙县部分地区整合为新的“嵩明市”,形成昆明的东城,远期打造为一个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大城市。二是以滇中产业聚集区西区为依托,将安宁市、易门县部分地区、禄丰县部分地区、楚雄市部分地区整合为新的“安宁市”,形成为昆明的西城,远期打造为一个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大城市。
  在“一体两翼”城市框架基础上,积极向国家申请将昆明市列为副省级城市;将“嵩明市”、“安宁市”升级为副厅级城市。
  参考文献
  [1]陈胜昌.中国城市化之路——重点发展超大型城市.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4,(6).
  [2]周阳.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特征、功能及其评价[J].城市观察,2012,(1).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研究(2006~2020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刘嘉琦.关于昆明城市国际化拓展的咨询报告[J].决策咨询通讯,2008,(5).
  [5]白义霞.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从增长极理论到产业集群[J].经济问题探索,2008.
  [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城市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苗建军.城市发展路径——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8]王凯,徐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布局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2,(3).
  [9]邹农俭.论大城市的现代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0,(1).
  作者简介:舒晓波(1984-),女,云南人,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郭长海(1981-),男,安徽人,硕士研究生,云南省政府办公厅。
其他文献
【摘要】本论文研究分析了中国人的个性因素和工作业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了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因素分析法中的个性因素分析。在第一项研究中,有47名电信的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分析了分别来自6个酒店的160名中层管理人员。创建了一个三因素单一群组分析模型用以衡量工作表现。两项研究均表明,和谐因素对工作绩效和情景绩效有最强的影响,而情感因素始终对绩效有负面影响。在论文中对研究结果的学术
期刊
【摘要】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网上购物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但在购物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也相继出现,因而如何降低网络消费的感知风险迫在眉睫。本文在对我国网络消费感知风险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以服装行业为例,分析了网络消费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继而提出降低网络消费感知风险的相关策略,来提高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数量。  【关键词】网上购物 感知风险 服装行业  一、网络消费行为的感知风险现状  据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家房价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可想而知高房价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相应地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随之而来的则是房地产价格的连连攀升,指示其成为目前政府和广大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关键词】房价 地价 ECM Granger因果关系  一、引言  2010年4月17日的“新國十条”、2011年1月26日的
期刊
【摘要】随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相关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出台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与环境有关的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政府制定环境宏观经济政策及重点实施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 环境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期刊
【摘要】农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区域金融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支付结算环境则是判别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否充分的重要参考。农村地区的地理、经济等结构性分布对改善支付结算环境构成怎样的挑战,切实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又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现有的做法是否有改进的空间,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村 支付环境 改善路径  一、巴州地区农村结构分布的地理、经济特征及对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首都贫困带”与北京周边郊县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嫉妒与不满广泛存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弱化政府的作用,破除体制性障碍,以“看不见的手”为基础进行调节,政府再加以行政引导或指导,发展生态经济。  【关键词】环首都贫困带 分工 市场  从国际上看,大多数经济大国在首都周围都有着繁荣的首都圈或经济圈,并且对推动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国,
期刊
【摘要】中国建设银行个人贵金属业务是新兴的战略业务,也是零售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手段之一。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大力发展个人贵金属销售、账户贵金属客户新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创新不足、客户结构不尽合理,制约了业务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个人贵金属业务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分析,针对现状提出了发展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黄金 个人贵金属 发展策略 案例分析  一、引言  中国建设银行(以
期刊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嘗试利用RBC模型模拟中国经济波动事实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引入外生随机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进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家所采用。本文使用Hansen模型拟合波动并与VAR模型的冲击响应进行对比,并发现模型的模拟结果并不能很好的与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吻合。指出Hansen模型不能与中国经济相吻合的主要原因(1)中国劳动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使得中
期刊
【摘要】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扮演“帮助之手”以及“掠夺之手”两方面展开分析,从政治关联对企业财务决策行为以及企业价值所产生的影响两个维度出发,研究了政治关联对企业影响的作用机制,政治关联对企业财务决策和企业价值影响的不同效应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形成动态的均衡。  【关键词】政治关联 作用机制 影响因素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官员下海现象不乏出现,这些“红顶商人”以及近年来企业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从分行业的视角对股票价格受我国利率调整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利率调整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即利率上调时各个行业的股票收益普遍上升,利率下调时各个行业的股票收益也普遍上升,这与传统理论和以前研究结论不同。  【关键词】利率调整 股票价格 事件研究法 不对称性  一、引言  自从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后,政府宏观调控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利率调整也逐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