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多提供自己表现的机会,创设各种音乐环境,积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与学生们共同分享他们的乐趣。教师用有效沟通多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肯定以及接纳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独特表现方式。所以,本文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让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有所改变。其一,育情的环境富于创造性音乐活动的空间和条件,其二,意情的内容抓住创造性音乐活动的内涵和本质,其三,情感的表现突出创造性音乐活动的优势。
一、音乐教学中激活情感因素的必要性
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想象创编活动时,我会经常碰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要么表现为过于兴奋,不听指挥,或制造新的兴奋点,如一人叫喊、跺脚、跳跃、跌倒或者推搡他人,许多人立即跟着模仿;要么表现为过于萎靡,反应冷漠,表情麻木机械;或打哈欠、伸懒腰、玩弄衣脚、头发;或心神不宁、东张西望等。争对以上一些情况,我试过当场劝服、阻止或转移视线、暗示等等,虽然当场改正了,可是仍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于是我尝试以一种新的活动方式——即以情感为激活因素,推动音乐联想和创造,促进音乐活动的发展。
二、音乐教学中激活情感因素的有效尝试
1.重视环境的育情因素
因为优美和谐的气氛能积极地、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
(1)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应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精神环境,激发学生对创造性音乐活动的灵感。例如在进行歌词、舞蹈动作创编时,教师最好不要干预,以确保学生创编的流畅性和完整性。教师最好不提供给学生直接可模仿的成品。
【案例1】如歌曲《小雨沙沙》中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知作品音乐风格及歌词内容,再让学生学唱歌曲,最后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同时编创舞蹈动作。我发现许多学生创编出的节奏和动作是我史料未及的。如果我把《数鸭子》按部就班的进行先学会旋律,再学习歌词,然后教学生动作,我想这一活动只能给自己打30分。再者教师对于学生临摹的评价也不要过于偏重复制的结果,这样等于没有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索,也就无从可谈有任何的创意。若真的要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那么最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浓不浓、热情高不高、积极性、主动性有没有提升等等,我想这是远比结果更重要的评价尺度。
(2)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的过程,那么前提应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自尊的需要。孩子怎么学、怎样玩,不要有老师硬性规定,老师应避退一旁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
【案例2】如律动《小蜜蜂》,许多学生大多是一个形态:双臂打开,双手甩动,作蜜蜂状。可其中一位学生他的双臂放在胸前,双手交叉摆动。我问:“你为什么要这样飞?”他说:“蜜蜂这样飞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到伤害。”我及时的肯定了他的想法,那位小朋友高兴的还想出了更多的蜜蜂飞的动作。
被人爱的需要。“爱”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奉献自己的爱心,让每个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一种期待、一种力量。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起特别的作用,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克服胆怯的需要。胆怯是创造性音乐活动的大忌讳,原因只在于创造总是和“探索”“发现”“冒险”这一类词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克服胆怯,那么如何发现,如何创造?我班有一学生音乐素质很好,但就是胆小。她具有很好的音乐感悟能力,于是为此我在音乐平台上专门设立“和我一起跳舞”,并要求胆大的学生带动胆小的学生一起表演。在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中,就是因为她设计的圈圈舞,才让这支舞蹈增色不少。
2.善于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学生音乐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挖掘内容,注重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共鸣。
【案例3】歌曲《过新年》那种表现出来的热闹、欢快的特点,让学生体验新年的快乐以及感染祖国欣欣向荣的情景。有的学生甚至表现为:放鞭炮以及模仿鞭炮的声音的;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的;也有发红包的;有的还说起吉祥话来“祝你节日快乐!”“恭喜发财”“年年有余”等等。学生自个儿乐在其中,许多创造性的动作表露无疑。再如《摇篮曲》,它表现的却是安静、祥和的情感。让学生重温睡觉前妈妈抚摸自己并轻轻地为自己唱歌,哄自己睡觉的美好回忆。这时有的学生轻轻地靠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学生仿佛自己是妈妈,手中抱着小宝宝睡觉等等。其实这都是一种社会性的反射,是创造性存在的必要条件。
3.“情感”在音乐活动中非常重要
在艺术领域的目标定位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其中更多地运用“感受”“喜欢”“表现”“乐意”等字眼。这一特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于此同时也说明教师必须加强对观念的更新,做一名情感型的教师。例如教师具体、形象富有启发、鼓励性的语言:“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办法多?”“猜猜椅子能讓我们玩什么游戏?”营造适合学生的创造氛围;如“相信你能行的”“这个动作我没有见过,真特别!”激发学生的创造信心。
三、结语
情感是音乐教育的催化剂,它贯穿在创造性音乐活动的始终。经过一年的教学尝试,我对创造性音乐教育的理解、把握和实践,虽还不足以体现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但情感对于我们在学生音乐教育中音乐素养的形成、音乐潜能的开发,一定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未来。音乐教育改革的路还在前进,值得深思的问题还很多,但这其中教师能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以及师德的提升,在对学生音乐、艺术以及其他领域的理解、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积聚智慧和才干。
一、音乐教学中激活情感因素的必要性
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想象创编活动时,我会经常碰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要么表现为过于兴奋,不听指挥,或制造新的兴奋点,如一人叫喊、跺脚、跳跃、跌倒或者推搡他人,许多人立即跟着模仿;要么表现为过于萎靡,反应冷漠,表情麻木机械;或打哈欠、伸懒腰、玩弄衣脚、头发;或心神不宁、东张西望等。争对以上一些情况,我试过当场劝服、阻止或转移视线、暗示等等,虽然当场改正了,可是仍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于是我尝试以一种新的活动方式——即以情感为激活因素,推动音乐联想和创造,促进音乐活动的发展。
二、音乐教学中激活情感因素的有效尝试
1.重视环境的育情因素
因为优美和谐的气氛能积极地、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
(1)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应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精神环境,激发学生对创造性音乐活动的灵感。例如在进行歌词、舞蹈动作创编时,教师最好不要干预,以确保学生创编的流畅性和完整性。教师最好不提供给学生直接可模仿的成品。
【案例1】如歌曲《小雨沙沙》中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知作品音乐风格及歌词内容,再让学生学唱歌曲,最后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同时编创舞蹈动作。我发现许多学生创编出的节奏和动作是我史料未及的。如果我把《数鸭子》按部就班的进行先学会旋律,再学习歌词,然后教学生动作,我想这一活动只能给自己打30分。再者教师对于学生临摹的评价也不要过于偏重复制的结果,这样等于没有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索,也就无从可谈有任何的创意。若真的要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那么最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浓不浓、热情高不高、积极性、主动性有没有提升等等,我想这是远比结果更重要的评价尺度。
(2)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的过程,那么前提应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自尊的需要。孩子怎么学、怎样玩,不要有老师硬性规定,老师应避退一旁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
【案例2】如律动《小蜜蜂》,许多学生大多是一个形态:双臂打开,双手甩动,作蜜蜂状。可其中一位学生他的双臂放在胸前,双手交叉摆动。我问:“你为什么要这样飞?”他说:“蜜蜂这样飞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到伤害。”我及时的肯定了他的想法,那位小朋友高兴的还想出了更多的蜜蜂飞的动作。
被人爱的需要。“爱”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奉献自己的爱心,让每个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一种期待、一种力量。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起特别的作用,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克服胆怯的需要。胆怯是创造性音乐活动的大忌讳,原因只在于创造总是和“探索”“发现”“冒险”这一类词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克服胆怯,那么如何发现,如何创造?我班有一学生音乐素质很好,但就是胆小。她具有很好的音乐感悟能力,于是为此我在音乐平台上专门设立“和我一起跳舞”,并要求胆大的学生带动胆小的学生一起表演。在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中,就是因为她设计的圈圈舞,才让这支舞蹈增色不少。
2.善于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学生音乐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挖掘内容,注重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共鸣。
【案例3】歌曲《过新年》那种表现出来的热闹、欢快的特点,让学生体验新年的快乐以及感染祖国欣欣向荣的情景。有的学生甚至表现为:放鞭炮以及模仿鞭炮的声音的;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的;也有发红包的;有的还说起吉祥话来“祝你节日快乐!”“恭喜发财”“年年有余”等等。学生自个儿乐在其中,许多创造性的动作表露无疑。再如《摇篮曲》,它表现的却是安静、祥和的情感。让学生重温睡觉前妈妈抚摸自己并轻轻地为自己唱歌,哄自己睡觉的美好回忆。这时有的学生轻轻地靠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学生仿佛自己是妈妈,手中抱着小宝宝睡觉等等。其实这都是一种社会性的反射,是创造性存在的必要条件。
3.“情感”在音乐活动中非常重要
在艺术领域的目标定位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其中更多地运用“感受”“喜欢”“表现”“乐意”等字眼。这一特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于此同时也说明教师必须加强对观念的更新,做一名情感型的教师。例如教师具体、形象富有启发、鼓励性的语言:“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办法多?”“猜猜椅子能讓我们玩什么游戏?”营造适合学生的创造氛围;如“相信你能行的”“这个动作我没有见过,真特别!”激发学生的创造信心。
三、结语
情感是音乐教育的催化剂,它贯穿在创造性音乐活动的始终。经过一年的教学尝试,我对创造性音乐教育的理解、把握和实践,虽还不足以体现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但情感对于我们在学生音乐教育中音乐素养的形成、音乐潜能的开发,一定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未来。音乐教育改革的路还在前进,值得深思的问题还很多,但这其中教师能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以及师德的提升,在对学生音乐、艺术以及其他领域的理解、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积聚智慧和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