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女性脱嵌者"作为一种重要的形象/叙事范型,表面上讲述的是年轻女性离开故乡、进入大都市打拼的人生故事,而实质上提供的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性进程进行社会想象的审美文化支点。20世纪90年代初,"女性脱嵌者"开始在中国媒介场域中风行,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上升逻辑,以引导社会对于现代性的想象方式;而21世纪以来,这一范型却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呈现出当下现代性发展进程中创伤性、奇观性与示范性并存的复杂面貌,并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共领域价值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微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批准号:19ZD02)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女性脱嵌者"作为一种重要的形象/叙事范型,表面上讲述的是年轻女性离开故乡、进入大都市打拼的人生故事,而实质上提供的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性进程进行社会想象的审美文化支点。20世纪90年代初,"女性脱嵌者"开始在中国媒介场域中风行,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上升逻辑,以引导社会对于现代性的想象方式;而21世纪以来,这一范型却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呈现出当下现代性发展进程中创伤性、奇观性与示范性并存的复杂面貌,并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共领域价值的裂变。
其他文献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本书在"作为独立研究单元的南宋文学"的理念统摄下,集合了作者多年关于南宋诗文的研究成果,对南宋文学风貌作了新的探索。作者积极倡导长时段的视野,将"作为独立研究单元的南宋文学"与"南宋以降的近世文学"合而观之,从而准确揭示其文学特质。本书上编聚焦于"身份与诗艺",着重分析了江湖诗派、奉祠官员、退居士人等不同身份群体与南宋诗坛图景的关系,并且就南宋诗学中的交蹉语次、梅花题材、理学诗歌、楚辞学等课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基于西方文化的陌生视角和敏锐的感受力,巴尔特关于俳句的思考超越了通常的认知,带给我们全新的启示。巴尔特认为,俳句的"季语"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实际上隐含着诗人的生命感受,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作用;俳句对细微差异和偶发事件的高度敏感则使其摆脱了概念化、普遍性以及陈旧的语言表达,成为一种个体化、感性的审美形式;西方文化倾向于赋予一切事物以过多的意义,因而充斥着各种理论、学说和意识形态,而仅由17个假名构成的俳句则恰似对意义的"脱脂",避免了因为充满意象、意蕴而令人窒息;俳句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生命力,能
抗战背景下,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林语堂与英语文化大刊《纽约客》的相互影响分为三个阶段。1935—1941年间,栏目主编费迪曼等人对林语堂的随笔与小说并无特别好评,但格外重视他在战时"对外讲中"的身份,林语堂也因此调整写作策略;1942—1943年,林语堂作时事政论集《啼笑皆非》,与费迪曼的一系列地缘政治新书评论相辅相成;1943年后,在中美主流报刊对林语堂的批评声中,唯有《纽约客》给予《啼笑皆非》正面评价,并对林语堂回到中国后宣传抗战有所期望。林语堂的作品在与《纽约客》评论的持续对话中,不断探索流
由于当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语境,文学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个人成长经历中的"秘密",也勾连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社会氛围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当代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正是通过文学阅读,在确认了一系列文学经典的同时,也形塑了不同代际间差异极大的情感结构。这就使得文学阅读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线索。2019年5月23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洪子诚教授、戴锦华教授、贺桂梅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毛尖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三代人各自不同的阅读经历出发,探讨了当代中国人的情感结构、
与以往戏曲文物中所常见的舞台杂剧表演不同,上好牢1号宋金墓中的"杂剧演乐图"带有鲜明的民间社火表演色彩,是流行于宋金时期民间社火中的"队戏"表演。这种表演与当时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画中含有装旦、装孤、副末、副净、末泥等5种主要杂剧脚色,其中末泥色的巫师样貌,反映了金院本形成时期末泥色由社祭活动中的"神尸"(大巫)系统发展而来的情形。画中人物的"跳神"式演出形式,可能是有院本别名的"五花爨弄"短剧,且表演内容不排除为《风花雪月爨》的可能。这幅壁画在墓葬中的出现,当与民间为祭祀孤魂
关于"脸"在媒介文化中存在和沿革的议题,需要从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文化观念变迁的角度介入。我们看到,20世纪初期以来人类社会的"看脸文化"经历从"明星脸"到"媒介脸"再到"后媒介脸"的演变过程。这三种脸的进化形态是与技术文明的三种进化形态相对应的,即电影工业、电视工业和互联网工业。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媒体的可供性赋予当代媒介文化自主空间,但并未激发起相应的社会批判潜能。"脸性社会"在数字技术庇佑下的形成和泛化折射出当代媒介文化使用者通过剥离"脸"的历史感和真实性的方式获取想象中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