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意识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影响与运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198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主要是在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要解决转化难的问题就不可缺少对高校、企业等主体本身意识的关注。本文以两个主体的意识障碍为切入点,分析了意识创新和转化机制优化的相互影响关系,并且对意识创新进行了对策上的分析,给出了对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主体意识 企业 机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19-02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发表,我国高等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学研研究开发机构和经济实体得到了支持和发展[1]。特别是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产学研合作已由各地自发性的探求摸索上升至具有国家较强理性的战略高度,合作模式也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由宣传发动向深层次、实体化运作转变。但从发展现状看,横向比较之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10%左右的转化率仍处在比较低的水平[2]。本文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主观因素影响上分析,将主体意识创新与转化机制的优化作为对立统一的共变体,挖掘主体观念滞后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失灵的主观原因,并且对意识创新进行对策上的分析,给出对应的建议。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意识障碍
  1.1 高校主體的意识束缚
  一是教育定位认识不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过分强化教育的政治功能、弱化经济功能。(2)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根深蒂固。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下以及政府对高校行政化的管理体制的作用下,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长期被政治化、意识形态化,高校的自主地位缺失。随着工业经济的纵深发展,走出“象牙之塔”,把注意力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已成为科研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主流呼声。但整齐划一的办学理念导致高校科技成果缺乏创造性、独特性,降低了科技成果的实际产出率。再加上,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仍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由政府资助,经费的有力保障使得部分科研人员无视或轻视社会的科技需求,或片面追求论文数量和职称晋升,造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自身属性的缺失,理论与实践脱节。
  二是市场动态贴合不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市场条件预估不准。高校教师在与企业合作中,自认为将同行专家评价很高的成果转让给企业无异于“雪中送炭”,在遇到企业承接成果的诸多困难和要求时,心理准备不足便退缩。(2)科研选题立项脱离市场需求。据统计,在我国高校科技开发活动的基本决策依据中,只有文献调查的项目高达69%,而作过市场调查的项目只有34%,作过专利调查的项目仅29%[3],严重脱离市场的需求,对企业无吸引力。(3)过度强调校办产业的重要性。一些高校还存在着小生产者的思想,追求办校办产业,自成体系,而不注重技术市场在成果转化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轻视专利申请与实施。75%的高校专利申请数量极少甚至一片空白[4],同时高校专利实施率仅22.8%(全国平均水平约30%),包括许多原创型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只能束之高阁。(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引用2000年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张平主持的一项对北京大学主要53位从事科学研究开发工作的人员知识产权方面的调查[5],这些研发人员中对知识产权熟悉人数的比重不到36%,课题前对专利文献经常查新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37%左右,对知识产权培训的要求较高的人数大约只有34%的比例。
  1.2 企业主体的观念问题
  一是短视行为过重。主要指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长远眼光,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在企业决策、经营遇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平衡与取舍的拷问时,许多企业看不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热衷于寻找“短、平、快”的产品。据统计,发达国家的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总投入的60%~70%,而我国企业只占39.1%[6]。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企业重资源开发轻技术开发、重引进轻消化、重硬实力轻软实力,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严重失调。
  二是信任程度过低。外界对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历史印象,使得企业相比兼顾基础和开发研究的科研机构而言缺乏对高校的信任感,这是造成企业不乐于与高校发展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之国内还缺乏一个权威、科学、公正的科技成果评估体系,使得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的价值认识不足,对高校教师就技术转让、技术转移开出价格持怀疑的态度,使得谈判往往不欢而散。
  三是信息观念过旧。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三个阶段中:(1)信息源头阶段,对获取成果信息的主渠道发掘意识的不够,特别是网上交易、高校上门推销原本应是企业最能节约信息搜寻费和快速掌握技术信息的最佳渠道,却因为企业还普遍存有网上交易不规范和“上门无好货”的观念而未被重视。(2)信息筛选阶段,重经济信息而忽视经济技术信息。据日本企业技术协会对部分大中型企业考察分析,技术信息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以超过经济信息,约占55%~60%,而科研信息的收集利用效果又在整个技术信息中占70%左右[7]。(3)信息处理阶段,缺乏对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的意识。特别是在今天金融海啸的条件下,无法及时调整自身走出企业困局。
  2 主体意识创新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化的互促关系
  2.1 主体意识引导机制优化
  首先,主体意识的重视程度决定资金投入的盈缺。如果政府没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不能保证一定程度的财政支持与资金引导,那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几乎无从谈起;如果企业的领导没有“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能承担转化资金的投入主体,那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障碍就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其次,主体意识的创新保证激励机制的完善。只有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摈弃传统的轻视经济效益的观念,只有企业领导重视更新技术开发观念,才能有效利用物质和精神等各种手段激发并增强转化系统的活力和动力,让机制在新思路的指引下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   2.2 机制优化促进主体意识的更新
  一方面,机制优化客观上要求主体意识的同步与创新。因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体制、制度和管理的执行者,如果执行者意识保守,那么机制的优化也就变成了“徒劳”;另一方面,机制优化主观上为主体意识创新提供动力。体制和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着观念创新主体的生存状况,特别是在人员自身利益上得到即时的表现时,对观念领域的变化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促使形成新的观念“范式”。
  3 创新主体意识体系的建立
  针对上节中分析的几点意识障碍,以下就创新主体意识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建立教育、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认识。不仅要实现组织管理、投资与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三者内在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互为决定。
  二是要树立高校科研领域的市场观念。主要是要保证:(1)科研选题应贴近市场所需,将市场价值作为选择科研课题的前提和立足点;(2)从市场寻求资金支持,充分利用风险资本市场;(3)充分利用技术市场,培养专业“技术经纪人”[8]等。
  三是要强化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一方面,通过扩大普法范围、多样化普法形式、加深普法程度,让每个师生都树立知识产权意识,纠正“窃书不为偷”的观念;另一方面,构建规范的科技成果资料文件闭环管理制度、专利申请保障与支持服务体系、技术诀窍保护体系以及成果转化责任追究制度等。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与职称改革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密切结合,对本校教职工在保护学校知识产权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要制定量化的评分标准,在晋升职称时作为硬指标定入晋升职称的条例中,予以奖惩。
  四是要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观。(1)由政府引导,从体制方面不断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任用制度、分配制度以及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2)营造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使创新不仅仅局限于领导决策层面,而是形成“齐创新、齐发展”的良好局面。(3)按照Chan Kim等(1999)提出的基于顾客的价值创新观来构建战略分析机制。在此观点下,战略应从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转变为通过为现存顾客提供根本上新且优越的顾客价值或为顾客提供有重大突破的价值而创造新市场。
  五是要强化企业信息意识[9]。一般包括:(1)信息占有意识。广开渠道、兼收并蓄,抢占市场的前沿;(2)信息选择意识。信息的选择必须适宜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和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潜在需要,注重信息的质量和将达到的效果;(3)信息鉴别意识。在大量占有信息的前提下,鉴别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4)信息安全与保密意识,将对企业信息或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谢旭人.中国产学研联合的现状与经验[J].中国科技论坛,2003(2):1-4.
  [2] 孙怀玉.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模式和机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4):34-35.
  [3] 谢克昌.创新机制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中国青年科技,2003(4):24-25.
  [4] 重論文轻专利75%高校专利申请近于零[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050617/n225978051.shtml.
  [5] 张平.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评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83.
  [6] 丁红梅,赵立春.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滞后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3):53-56.
  [7] 夏至.谈企业信息观念[J].财金贸易,1994(11):29-30.
  [8] 韩济人.技术市场与科技成果的转化[J].探求,2000(1):40-42.
  [9] 孙永泰.企业决策者应增强信息意识[J].云南科技管理,2006(3):53-54.
其他文献
基于网络选修课选课系统是基于Web技术,采用B/S结构,在Internet/Intrnet环境下使用的教学辅助系统;在系统中,使用ASP脚本语言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实现了选课的主体部分(B/S结构);使
本文介绍了一种对真空微电子器件进行电特性数值模拟的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场致发射电流与锥体的曲率半径r_(tip)、锥体半角度θ_(1/2)、栅孔半径r_g和锥体高度h的依赖关系。栅压V_g=100V,锥体发射阴极对
以高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研制出优质煤系可纺中间相沥青,并纺出中间相沥青纤维。经预氧化、炭化和石墨化后,获得了超高模量石墨纤维。
目的:观察中药四逆散加味治疗肝郁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寒热错杂型兼有肝郁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0例,常
本文着重研究了在初始布局阶段考虑系统时延特性的任意元胞的初始布局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线网加权算法,开发了自上而下的加权min-cut算法和自下而上的定位算法。这三个算法
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以实现知识俘获和存储的重要技术。如何将知识工作者的注意力快捷地集中到对解决当前工作有价值的信息体中是当前知识管理研究的热点。研究了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
通过对中职英语专业课教学的课堂观察的案例阐述,力图展示课堂观察在中职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实施原则、步骤和方法,为英语专业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摘要:有许多科学哲学家都表示,科学问题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是,所有的科学研究以及科学知识的增长就是始于和终于问题的整个过程。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承上启下的发展环节。本论文之所以选择“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作为研究课题,就是始于问题的提出而终于问题的解决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
阐述了MCS-51系列80C31八位单片计算机在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保护系统中的控制技术。重点分析了该系统的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方法。介绍了该系统的保护功能、性能指标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