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qwerty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认为,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情境”生活化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开动脑筋、开阔视野,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玩扑克牌的游戏,把枯燥的数学加减运算融入到玩扑克牌的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加减法的运算。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中,发散了思维。
  二、“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是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教师只有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1.观察生活数学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取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笔者先让学生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然后模仿它们的样子,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课堂上,学生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墨水瓶盒、烟盒、牙膏盒、粉笔盒等。笔者趁机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等特点。在准备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所以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便能总结出它们的特征,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2.创设生活数学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因为这些生活经验不仅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他们可以通过这些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创设能激发学生联想和思考的生活情境,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3.走进生活数学
  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态度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运用”生活化
  只有把数学应用到实际中,才会使数学变得富有生气,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的机械化教学,应该把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转变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育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只有努力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才能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湖上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