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遇难者死于“强大的未知力量”被苏联列为最高机密的灵异悬案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去不返
  1959年1月底,由乌拉尔工业技术学院7男3女组成的毕业生科考队,在队长伊戈·迪亚特洛夫的带领下,深入乌拉尔山脉北部,进行为期三周的科考探险。这支科考队是从学校众多的志愿者中选出来的,所有的队员都有丰富的滑雪和山峰考察经验。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座名叫“奥拓特”的山峰,当地土著语言的意思是——不归山。
  科考队于1月27日抵达山脚下,建立大本营,开始登山前的准备工作。这时,女队员尤迪因身体不适,决定放弃登山,先行返回。
  1月31日,乌拉尔山区风雪交加,剩下的9名科考队员携带着食物和装备,踏着厚厚的积雪,开始了探险之旅。途中,科考队遇到一座无人居住的木屋,于是在里面短暂休息,存放了一些回程必需的食物。
  第二天,科考队开始尝试通过奥拓特山的鞍部,并计划在翻过鞍部后在背面扎营来度过冬夜。由于天气恶劣,持续不断的暴雪导致能见度极低,科考队很快迷失了方向,并错误地向西边高地走去。当他们发现走错路时,并没有立即下山去寻找一个更好的藏身处,而是决定就地在山坡上过夜,从此便杳无音讯……
  上山之前,队长迪亚特洛夫曾和学校体育俱乐部约定,2月12日完成科考任务后,一下山便向俱乐部发电报。12日过后,俱乐部并没有收到电报,但也没有人感觉异常——对于这种探险,迟到几天也属正常。直到2月20日,科考队依然没有任何消息,俱乐部这才感到事态严重,于是派出一支搜救队前往奥拓特山搜寻。
  不幸罹难
  经过一周的搜寻,人们直到2月26日才在奥特洛山的一处凹地发现了科考队的营地,营地的一半被积雪掩埋,帐篷里空无一人,队员们的食物、衣服和登山器材都在里面。营救人员发现,帐篷是从里面用刀子割开的,雪地上有几串脚印向东北方向的树林延伸。从脚印来看,不是光脚就是穿袜子的,没有穿鞋。
  救援人员感到十分费解: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把帐篷从里面割开?经验丰富的登山队员们怎么会急得连鞋子都没穿?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人如果不穿鞋,几分钟就会失温并导致生命危险。
  搜救人员顺着脚印走过去,发现在树林的边缘,也就是距离帐篷1500米左右,有一堆篝火灰烬,旁边僵卧着两个光着双脚、穿着内衣的男性科考队员,显然已经死去多时。接着,人们又找到了科考队长迪亚特洛夫的尸体,他手里还抓着一根树枝。这时,另一组搜救人员在帐篷附近的雪地里挖出了一男一女两名队员,他们都是面部朝下呈匍匐状,显示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们都想挣扎着逃离。
  由于只找到了5具尸体,还有4人下落不明,所以搜索行动一直在持续。两个月后,搜救队终于在密林深处的山沟里发现了三男一女失踪者的遗体。
  不过,他们的死因让法医感到困惑:队员布雷诺斯的头骨遭受重创、其余三人的肋骨断裂——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需要强大的外力,甚至不小于遭遇车祸所受到的冲击力。更令人吃惊的是,女队员杜比妮娜的舌头离奇消失了。
  死因不明
  为了弄清楚乌拉尔工业技术学院科考队遇难的原因,当时的苏联政府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在事发现场进行了仔细勘察,并用科考队长的名字给这次集体死亡案件命名——迪亚特洛夫事件。
  针对当时暴风雪肆虐的情况,调查组起初把目光集中在自然灾害上。
  他们推断,可能突发的雪崩导致科考队营地被埋,队员们来不及穿外套,便割开帐篷逃生。他们虽然收集了一些树枝点火取暖,可是在零下30℃的环境里,人体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患上低温症衰竭而死。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帐篷附近先后有5人被冻死了。而其余的4人体质较好,从营地逃出后寻求外界帮助,但在风大雪急的寒夜,他们难以辨别方向,最终不慎掉入山沟坠亡,这就是他们身体上有外伤的原因。
  不过调查组后来发现,尽管这个地区的雪崩并不少见,可是事发地点并不陡峭,不可能导致雪崩,而且遇难者在雪地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迹,说明当时并没有发生雪崩。
  既然没发生雪崩,科考隊为什么全部遇难,没有一个生还者?有人猜测他们可能被土著人杀害,因为他们进入了当地曼西人的领地,但是警方调查发现,他们死亡时的状态并不符合这一假设,现场没有丝毫的打斗痕迹,而且有证据表明,事故发生时除了9名遇难者外,该地区没有其他人存在。
  苏联官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得出了一个模糊的结论——所有遇难者死于“强大的未知力量”,并立即将调查报告列入机密文件。不久,事发地区被官方列为禁区,此后的三年内,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进入。至此,迪亚特洛夫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真相待解
  迪亚特洛夫事件过去17年后,当年的调查人员之一、作家兼记者尤里·亚罗弗伊出版了他的小说《最高级秘密》,这部小说以迪亚特洛夫事件为背景,描述了一支科考队在乌拉尔山脉探险的过程。小说对事件持浪漫主义态度,并且结局也比真实事件更加乐观——只有领队死亡。但尤里的同事说,其实这部小说有另外一个版本,更接近真相,但是因为审查的原因无法出版。
  作为搜救队的摄影师,尤里参与了事件最初阶段的调查,掌握着许多一手资料,因而能够更深入地洞察此事。但尤里1980年去世后,他所有的资料,包括照片、日记、手稿,莫名其妙地丢失了。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的解体,有关迪亚特洛夫事件的调查资料开始解密。
  官方调查报告的影印本显示,此次事件存在几个疑点:一、尸检报告显示,死者身上的外伤无法解释,其中四人的衣物上有放射性物质,一人的皮肤呈现橘色;二、在山上和附近发现不少废铁片,可能与某种武器试验有关;三、当地人多次报告曾在该地区发现不明飞行物体;四、科考队员生前使用的笔记本和照相机等关键物品找不到了……
  调查报告的公布,使得迪亚特洛夫事件的原因更加扑朔迷离。是外星人还是野兽?是蓄意谋杀还是军方实验?一时间众说纷纭。美国电影制片人道尼尔·伊查相信自己破解了迪亚特洛夫事件之谜。他宣布,自己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专家帮助下,模拟了事件发生时的场景,可以肯定科考队员死于次声诱发的恐慌。
  他解释说,科考队扎营的地点为卡门涡街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卡门涡街发生在特定速度的风遭遇特定形状和大小的障碍物,导致空气涡流形成次声波。次声波会使登山者神智错乱,迫使他们逃离温暖安全的营帐,最终在零下30℃的温度下冻死。随后,该事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迪亚特洛夫事件》,于2013年上映。
  在乌拉尔科技大学的帮助下,遇难者家属成立了迪亚特洛夫基金会,目的是敦促政府重新调查这起事件。基金会还建起了“迪亚特洛夫博物馆”,以延续对死难科考队员的纪念。
  (《少年博览·初中版》)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随着中巴两国在经贸、基建等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推进,巴基斯坦对专业素质和中文能力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掀起了一股“留学中国热”,留学中国逐渐成为许多巴基斯坦年轻人的优先选择。  巴基斯坦去年跻身赴华留学第三大生源国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公布的数据显示,巴基斯坦2017年新赴华留学生人数约为2500名,目前在华留学生总人数约为2.2万名。据中方统计,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中
期刊
一个在政府机关专为领导写稿的“大笔杆子”大倒苦水,称现在给领导写稿越来越难。问他:“领导为什么不自己写稿呢?”他说,领导当然不必自己写稿啊。“领导忙大事、写稿这种小事代笔即可”,真是这样吗?  写稿子是普通公务员干的活?  早在6年前,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领导同志事务性活动的规定》,其中有“规定提倡领导同志自己起草文件和讲话稿,提倡即席讲话”这个内容。 
期刊
近日,中央出台一份意见,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然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央号召“敢闯敢试敢干,摸着石头过河”,总会有一脚踩空的时候。所以,容错纠错机制就显得很重要。那么如何区别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和违纪违法?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一个文件:《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引起广泛关注。  原因很简单,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下,有些干部以“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心
期刊
1984年,300多名20岁左右的江苏如东籍年轻人奔赴前线。枪林弹雨中,他们彼此嘱托:“假如我‘光荣’了,拜托你们照顾我父母。”34年以来,从前线归来的战士们一直坚守着当年的诺言,把18位烈士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  他们是生死无畏的战士,18个名字,用年轻的身体书写军人的荣耀;他们是信守承诺的老兵,34年光阴,用默默的坚守完成生命的重托。央视《军旅人生》节目播出了《杨新明:有一种坚守叫约定》。 
期刊
近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交警大队两名辅警在采集违法停车信息时,司机刘某以辅警不能出示执法证件为由,拒绝拿出有效证件,无理纠缠吵闹,还当场拍摄视频发到自己微信群中。事后,冀州区公安局依法对刘某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那么警察到底有没有执法证?警察执法需要出示执法证吗?  记者从河北省公安厅了解到,警察在一般情况下,身着制服、佩戴警衔、警号,并不需要出示证件,但如果被执法者要求,或者便衣情况下执法
期刊
近日,一段上海警察在街头执法的操作被网友赞为“教科书式执法”。这一视频,“刷新”了公安执法在公众中的“口碑”———警察“动手了”,被网友“一边倒”点赞。有网友称“依法执法就是文明执法”,还有网友评价说“这才是心目中警察的样子”。  “拍可以,但不能断章取义”  据介绍,视频中事件发生于5月13日,在上海一处开放式公园,某幼儿园的家长们在这里搞活动。由于众多车辆违停、占道,执勤交警于是贴条抄告,并发
期刊
22小时内砌出3面墙,19岁的梁智滨凭借砌墙绝活儿,在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上为中国捧回首枚金牌,堪称“新一代中国工匠代表”。这位上中专学“搬砖”的农家小伙,是如何把不起眼的工作做到极致,成就传奇青春的?  “搬砖”走心,练破十指成“砌神”  1998年,梁智滨出生在广东吴川一个农民家庭,母亲种地,父亲贩鱼。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梁智滨从小懂事孝顺,家庭经济不宽裕,父母的艰辛他都看在眼里。  梁智滨一
期刊
據新华社消息,经过5天的连续奋战,我国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海上试验任务,5月18日中午返抵大连造船厂码头。军事专家梁表示,我国目前所拥有的航母与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远景还存在差距,下一艘国产航母不会让我们等待太久。我国必将发展更多的航母,6艘航母比较符合维护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需要。  这次试验从5月13日开始,多项设备得到了进一步测试,达到了预期目的。军事专家宋忠平表示,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规律是
期刊
从含糊称“某某”到点名道姓,从“涉嫌违纪”到“涉嫌违纪违法”,从“笼统罪名”到“具体罪行”……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对违法违纪官员通报“判词”的变化,不仅展现出反腐败斗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更透露出反腐败的新变化。  从含糊称“某某”到点名道姓  今天,人们已经习惯通过纪委监委网站了解最新的官员落马情况,哪位官员违法违纪,大家一目了然。因为各地纪委监委网站都有一个类似“通报曝光”的栏目,用于公布各类违
期刊
管弟弟结婚,吴大哥带着老婆去参加婚礼,连吴大哥的老婆看到管大哥都说:“你俩绝对是亲兄弟。”“但是,我们不敢跟家长说,如果真的是抱错的,怎么办?都养了那么多年了,难道调回来?”这是兄弟俩熬了数十年最大的顾虑。  杭州的管大哥今年60岁,在58年前的一天,也就是管大哥两岁时,管大哥的妈妈和隔壁阿姨在同一个病房各自生下一个儿子,妈妈都叫对方的那个孩子“隔壁儿子”。后来,那家男孩总觉得自己跟隔壁家的哥哥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