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水果应当什么时候吃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困惑不已。有人听说,饭前或饭后一小时内都不宜吃水果,只能餐后两个小时再吃。可是两餐之间工作太忙没时间吃,想晚上吃,偏偏又有传言说,早上吃的水果是金水果,晚上吃的水果是烂水果!
这些传言弄得很多人看着水果不敢吃,在美味和健康之间无比纠结。其实仔细看看以上各种说法,你就会发现并没有人说饭前不能吃水果,而是说“空腹不能吃水果”。
第一个理由是空腹时胃中酸度较高。
空腹时胃中酸度较高,再吃富含有机酸的水果,对胃有一定刺激。这话只对胃病的人有点道理,因为水果里那点有机酸的酸度,pH值只有3~5,和pH值可以低于2的胃酸(货真价实的盐酸)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倒不如说,水果中所含的有机酸和有机酸盐,有缓冲剂的作用,不会让胃的酸度下降,甚至可能是相反。
第二个理由是水果中含有大量单宁,和胃酸结合,容易产生结石。
因此,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来说,空腹吃酸度高的水果可能会产生不适;单宁过多的水果,比如柿子,空腹吃可能会与蛋白酶及黏液发生结合甚至伤害胃黏膜而导致不适。但是,如今水果味道越来越甜,酸度越来越小,涩味也日益淡薄,这种担心渐渐失去物质基础。绝大多数人在饭前食用苹果、梨、桃、西瓜、草莓等常见水果时,并没有什么不适感觉。
还有一个理由说水果糖分比较高,空腹吃容易产酸,并造成呃逆等等。
这个理由对胃肠健康的人来说不成立,因为糖分并不是在胃中消化,而是在小肠中消化的。如果糖分较高便不能吃,那么饭前巧克力、饼干、蛋糕和糖果之类的甜食都不能吃,各种甜饮料和甜汤也不能喝了,因为它们都是高糖分食品。所谓产酸,无非是细菌繁殖而把糖分分解掉,产生多种有机酸。假如胃肠功能正常,胃酸足够强大,水果里的细菌会被胃酸灭掉,细菌也就繁殖不起来,自然谈不上什么产酸问题。
真正需要注意的倒是坊间传说中没有说的两个理由,一是水果中含有蛋白酶,有可能伤害胃肠黏膜;二是水果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比如单宁、花青素、原花青素和酚酸等,会降低多种消化酶的活性。
那些胃肠功能本来就很弱,或有胃肠疾病的人,其消化道黏膜本来就有炎症或伤口,更容易被水果中的蛋白酶或单宁所伤害。其消化液分泌本来就不足,消化酶的活性再被多酚类物质降低,就会加剧消化不良问题。富含蛋白酶的水果包括芒果、木瓜、菠萝、猕猴桃、无花果等,的确不适合在空腹时吃得太多。
那么,饭后吃水果为何不好呢?
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期到达的食物阻滞在胃内,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在胃内消化,而是在胃内发酵,从而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它的前提是,吃水果之前已经很饱,而且水果吃的数量比较大,导致长时间滞留胃中,胃酸分泌量又不足以杀死食物中的细菌,从而导致细菌在胃里繁殖发酵,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胃肠不适。那些胃酸不足、胃动力较差的人,相对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适当注意控制饭后吃水果的数量。胃动力强、胃酸分泌正常、饭后吃水果数量较小的人,并不用担心这种情况。
同时,胃酸不足的人,吃大量的水果会起到稀释胃酸和缓冲胃酸的作用,使胃液的pH值升高,而达不到足够的酸度。前面说到,水果中不仅有很多水分,而且其中所含的单宁和有机酸/有机酸盐等物质可以构成缓冲体系,使胃的酸度发生变化。如果酸度不足,既不能起到杀菌作用,也不能起到活化胃蛋白酶的作用,还会妨碍盐酸使矿物质充分离子化的作用,当然会影响到食物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
总之,是否饭后两个小时再吃水果,大可以按照个人的消化能力来决定。建议是这样的:
——如果消化能力差,或胃中感觉饱胀,就不必饭前吃水果,也不必饭后马上吃水果。同时,一次吃水果的数量不要过多,少量多次为宜。
——如果消化能力强,水果在饭前吃还是饭后吃都没关系。在能够正常消化水果的情况下,还要考虑自己是需要增重还是减重,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血脂。
——如果是需要增重,最好用餐前不要吃水果,以免影响到消化酶的活性,或者影响吃正餐时的胃口。
——如果是超重肥胖,或者有高血压、高血脂问题,那么餐前吃水果是件好事。先吃些水分大、热量低的水果,有利于减少用餐时的急迫感,放慢进食速度,少吃一些热量更高的饭菜,便于控制体重。
——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来说,增加一些水果的摄入量,用它替代一小部分主食,可以大大增加钾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有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餐后进食水果就没有这样的作用了。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和主食都是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把水果当成两餐之间的加餐,更有利于平稳血糖。这样既不会使餐后血糖上升更多,也不会因为饥饿而造成第二餐之前出现低血糖情况。
至于什么西瓜和桃子不能一起吃,牛奶和香蕉不能一起吃之类传言,就不必相信了。相信自己的胃肠感觉才是更明智的。
编辑/陈致文
这些传言弄得很多人看着水果不敢吃,在美味和健康之间无比纠结。其实仔细看看以上各种说法,你就会发现并没有人说饭前不能吃水果,而是说“空腹不能吃水果”。
第一个理由是空腹时胃中酸度较高。
空腹时胃中酸度较高,再吃富含有机酸的水果,对胃有一定刺激。这话只对胃病的人有点道理,因为水果里那点有机酸的酸度,pH值只有3~5,和pH值可以低于2的胃酸(货真价实的盐酸)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倒不如说,水果中所含的有机酸和有机酸盐,有缓冲剂的作用,不会让胃的酸度下降,甚至可能是相反。
第二个理由是水果中含有大量单宁,和胃酸结合,容易产生结石。
因此,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来说,空腹吃酸度高的水果可能会产生不适;单宁过多的水果,比如柿子,空腹吃可能会与蛋白酶及黏液发生结合甚至伤害胃黏膜而导致不适。但是,如今水果味道越来越甜,酸度越来越小,涩味也日益淡薄,这种担心渐渐失去物质基础。绝大多数人在饭前食用苹果、梨、桃、西瓜、草莓等常见水果时,并没有什么不适感觉。
还有一个理由说水果糖分比较高,空腹吃容易产酸,并造成呃逆等等。
这个理由对胃肠健康的人来说不成立,因为糖分并不是在胃中消化,而是在小肠中消化的。如果糖分较高便不能吃,那么饭前巧克力、饼干、蛋糕和糖果之类的甜食都不能吃,各种甜饮料和甜汤也不能喝了,因为它们都是高糖分食品。所谓产酸,无非是细菌繁殖而把糖分分解掉,产生多种有机酸。假如胃肠功能正常,胃酸足够强大,水果里的细菌会被胃酸灭掉,细菌也就繁殖不起来,自然谈不上什么产酸问题。
真正需要注意的倒是坊间传说中没有说的两个理由,一是水果中含有蛋白酶,有可能伤害胃肠黏膜;二是水果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比如单宁、花青素、原花青素和酚酸等,会降低多种消化酶的活性。
那些胃肠功能本来就很弱,或有胃肠疾病的人,其消化道黏膜本来就有炎症或伤口,更容易被水果中的蛋白酶或单宁所伤害。其消化液分泌本来就不足,消化酶的活性再被多酚类物质降低,就会加剧消化不良问题。富含蛋白酶的水果包括芒果、木瓜、菠萝、猕猴桃、无花果等,的确不适合在空腹时吃得太多。
那么,饭后吃水果为何不好呢?
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期到达的食物阻滞在胃内,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在胃内消化,而是在胃内发酵,从而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它的前提是,吃水果之前已经很饱,而且水果吃的数量比较大,导致长时间滞留胃中,胃酸分泌量又不足以杀死食物中的细菌,从而导致细菌在胃里繁殖发酵,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胃肠不适。那些胃酸不足、胃动力较差的人,相对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适当注意控制饭后吃水果的数量。胃动力强、胃酸分泌正常、饭后吃水果数量较小的人,并不用担心这种情况。
同时,胃酸不足的人,吃大量的水果会起到稀释胃酸和缓冲胃酸的作用,使胃液的pH值升高,而达不到足够的酸度。前面说到,水果中不仅有很多水分,而且其中所含的单宁和有机酸/有机酸盐等物质可以构成缓冲体系,使胃的酸度发生变化。如果酸度不足,既不能起到杀菌作用,也不能起到活化胃蛋白酶的作用,还会妨碍盐酸使矿物质充分离子化的作用,当然会影响到食物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
总之,是否饭后两个小时再吃水果,大可以按照个人的消化能力来决定。建议是这样的:
——如果消化能力差,或胃中感觉饱胀,就不必饭前吃水果,也不必饭后马上吃水果。同时,一次吃水果的数量不要过多,少量多次为宜。
——如果消化能力强,水果在饭前吃还是饭后吃都没关系。在能够正常消化水果的情况下,还要考虑自己是需要增重还是减重,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血脂。
——如果是需要增重,最好用餐前不要吃水果,以免影响到消化酶的活性,或者影响吃正餐时的胃口。
——如果是超重肥胖,或者有高血压、高血脂问题,那么餐前吃水果是件好事。先吃些水分大、热量低的水果,有利于减少用餐时的急迫感,放慢进食速度,少吃一些热量更高的饭菜,便于控制体重。
——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来说,增加一些水果的摄入量,用它替代一小部分主食,可以大大增加钾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有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餐后进食水果就没有这样的作用了。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和主食都是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把水果当成两餐之间的加餐,更有利于平稳血糖。这样既不会使餐后血糖上升更多,也不会因为饥饿而造成第二餐之前出现低血糖情况。
至于什么西瓜和桃子不能一起吃,牛奶和香蕉不能一起吃之类传言,就不必相信了。相信自己的胃肠感觉才是更明智的。
编辑/陈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