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3.客观评价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统一的环境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阻碍历史发展。②独尊一家,束缚了思想。③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二、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四、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框架: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出现曲折:“文革”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被破坏殆尽,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的重大成果之一。宪法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六、古代西方的民主与法制
古代西方的民主与法制主要讲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古代希腊形成较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罗马形成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它们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雅典的民主政治经由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经历了民主政治从确立到繁荣及最后走向衰落的过程。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因素有:地理环境:临海、山多地少、矿藏丰富;经济因素: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人文条件:公民共同的价值观,仁人志士的探索。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意义:增强了雅典人民的公民意识以及责任感;培养了雅典人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希腊在各领域都出现了巨大成就;保障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等原则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局限: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过分强调个人,容易导致人民私欲膨胀,使社会道德沦丧;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存在着不小的弊端。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形成: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7世纪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被称为罗马法。罗马法的形成过程包括:起源:国家形成初期,只有习惯法。局限: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工具。发展:《十二铜表法》颁布——公元前5世纪,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公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万民法——公元3世纪初,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完善:《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颁布,集罗马法大全,标志罗马法的系统化、法典化。
评价:(1)积极作用:①维系帝国: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奴隶制,保护奴隶主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其统治基础;顺应经济的发展,进一 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②影响深远:罗马法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公平、公正、正义等自然法则,提出保护私有财产,倡导如陪审团制度等法治机制,这些规定都适应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受到欧亚许多近代国家的借鉴。(2)消极影响:罗马法是维护罗马奴隶主阶级的法律,对奴隶是一种残酷的压榨。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史实、基本特征及历史作用
1.重要史实
2.基本特征
以法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取代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①普选制。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②人权自由的原则。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③政党政治。它将竞争机制引进了政治生活。④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3.历史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它是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和取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它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节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西方政治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由空想到科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吸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部分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论述了阶级斗争学说、暴力革命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和政党学说,指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则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想到实践:《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第一国际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871年3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活动和所采取的革命措施,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由理论到现实: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到多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逐渐形成社会主义体系。
九、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到多极发展演变趋势及影响
趋势:二战结束后60多年,国际形势动荡复杂。美苏两国从战时同盟变为对手,形成“冷战”态势。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把苏联看作称霸的障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个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多极化趋势,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日本的崛起,西欧的复兴和联合,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新中国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影响: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美苏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50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一)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3.客观评价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统一的环境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阻碍历史发展。②独尊一家,束缚了思想。③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二、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四、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框架: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出现曲折:“文革”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被破坏殆尽,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的重大成果之一。宪法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六、古代西方的民主与法制
古代西方的民主与法制主要讲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古代希腊形成较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罗马形成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它们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雅典的民主政治经由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经历了民主政治从确立到繁荣及最后走向衰落的过程。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因素有:地理环境:临海、山多地少、矿藏丰富;经济因素: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人文条件:公民共同的价值观,仁人志士的探索。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意义:增强了雅典人民的公民意识以及责任感;培养了雅典人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希腊在各领域都出现了巨大成就;保障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等原则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局限: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过分强调个人,容易导致人民私欲膨胀,使社会道德沦丧;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存在着不小的弊端。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形成: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7世纪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被称为罗马法。罗马法的形成过程包括:起源:国家形成初期,只有习惯法。局限: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工具。发展:《十二铜表法》颁布——公元前5世纪,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公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万民法——公元3世纪初,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完善:《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颁布,集罗马法大全,标志罗马法的系统化、法典化。
评价:(1)积极作用:①维系帝国: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奴隶制,保护奴隶主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其统治基础;顺应经济的发展,进一 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②影响深远:罗马法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公平、公正、正义等自然法则,提出保护私有财产,倡导如陪审团制度等法治机制,这些规定都适应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受到欧亚许多近代国家的借鉴。(2)消极影响:罗马法是维护罗马奴隶主阶级的法律,对奴隶是一种残酷的压榨。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史实、基本特征及历史作用
1.重要史实
2.基本特征
以法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取代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①普选制。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②人权自由的原则。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③政党政治。它将竞争机制引进了政治生活。④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3.历史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它是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和取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它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节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西方政治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由空想到科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吸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部分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论述了阶级斗争学说、暴力革命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和政党学说,指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则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想到实践:《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第一国际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871年3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活动和所采取的革命措施,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由理论到现实: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到多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逐渐形成社会主义体系。
九、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到多极发展演变趋势及影响
趋势:二战结束后60多年,国际形势动荡复杂。美苏两国从战时同盟变为对手,形成“冷战”态势。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把苏联看作称霸的障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个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多极化趋势,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日本的崛起,西欧的复兴和联合,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新中国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影响: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美苏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50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