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过程,更为全面地发挥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使之逐步成为现代高职教学崭新的教学常态,助推高职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微课 教学模式 教学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的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并构建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服务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是微课的最终目标。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具备熟练应用现代化办公软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该课程内容多,应用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由课程性质决定不能够占用太多课时,这对于只开设一个学期,在课上用大段时间进行理论讲授和操作演示是不现实的做法。将短小而精干的微课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通过知识点介绍,操作演示等反复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
二.微课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微课模式是微课应用于教学的一种尝试,为了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教學效果,笔者通过实践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及学生反馈数据,对比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上的变化。
(一)微课模式的实施过程
为了解学生在学习兴趣、态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在实践前有针对性的作了问卷调查,从统计情况来看,仅有4.7%的同学明确表示对微课没兴趣,不会去看,95.3%的同学认为如果老师提供教学视频会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以及解决学习困难等方面有帮助。
1.微课模式设计模型
根据微课模式的特征和设计原则,可以将这种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授课阶段和课后复习阶段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微课、案例、教案→疑难,问题
第二阶段:课堂→提问、知识点讲解、重难点→自主学习:实践(参考微课资源、个别辅导、提交作业)
第三阶段:课后复习→习题、重难点复习→解答疑难(微课资源)
2.微课设计和制作
根据选定的内容进行了微课课件的制作,时长均控制在10分钟以内,课件把选定的教学内容由课件、视频拍摄、操作表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加深对重难点和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课前预习
学生根据授课进度安排,于课前进行针对性的预习,了解知识内容与前后联系,疏理学习线索、弄清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理解。
4.课堂教学过程
在学生使用微课预习之后,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加以强化。讲课之前先对学生预习情况做个了解,采用提问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重要的概念加深理解。
5.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查找自己的薄弱点,布置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完成,如果还没有理解和掌握的可以借助微课资源再自主学习。
(二)微课模式认可度及应用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1.对认可度的调查
为了检验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在完成该章节的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从访谈的数据以及访谈中发现对微课学习的认可度是100%认可的,有53.6%的同学认为对自己学习帮助大,6.4%的同学认为有一定的帮助。对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同学认为不好。
2.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微课模式教学效果,对实验班的学生采取提问和习题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与往届学生进行了纵向比较,在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实验班的掌握人数占4.3%,对照班级掌握人数47.4%。而在习题完成情况来看,实验班的习题完成与正确率为71.4%,对照班级为52.6%。虽然这个数据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但总体来看微课模式在提高教学效果上是有明显优势的。
三.结束语
微课适应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节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获取微课资源,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微课促进了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微课还能将教师从许多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浏展,微课模式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第六期.
2.刘恕华,微课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第十二期.
3.时军艳;孙小婧,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陕西师大学报,2014,第十一期.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主持人:白雪,项目编号:GS[2016]GHB0213).
(作者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关键词:微课 教学模式 教学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的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并构建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服务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是微课的最终目标。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具备熟练应用现代化办公软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该课程内容多,应用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由课程性质决定不能够占用太多课时,这对于只开设一个学期,在课上用大段时间进行理论讲授和操作演示是不现实的做法。将短小而精干的微课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通过知识点介绍,操作演示等反复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
二.微课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微课模式是微课应用于教学的一种尝试,为了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教學效果,笔者通过实践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及学生反馈数据,对比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上的变化。
(一)微课模式的实施过程
为了解学生在学习兴趣、态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在实践前有针对性的作了问卷调查,从统计情况来看,仅有4.7%的同学明确表示对微课没兴趣,不会去看,95.3%的同学认为如果老师提供教学视频会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以及解决学习困难等方面有帮助。
1.微课模式设计模型
根据微课模式的特征和设计原则,可以将这种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授课阶段和课后复习阶段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微课、案例、教案→疑难,问题
第二阶段:课堂→提问、知识点讲解、重难点→自主学习:实践(参考微课资源、个别辅导、提交作业)
第三阶段:课后复习→习题、重难点复习→解答疑难(微课资源)
2.微课设计和制作
根据选定的内容进行了微课课件的制作,时长均控制在10分钟以内,课件把选定的教学内容由课件、视频拍摄、操作表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加深对重难点和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课前预习
学生根据授课进度安排,于课前进行针对性的预习,了解知识内容与前后联系,疏理学习线索、弄清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理解。
4.课堂教学过程
在学生使用微课预习之后,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加以强化。讲课之前先对学生预习情况做个了解,采用提问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重要的概念加深理解。
5.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查找自己的薄弱点,布置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完成,如果还没有理解和掌握的可以借助微课资源再自主学习。
(二)微课模式认可度及应用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1.对认可度的调查
为了检验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在完成该章节的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从访谈的数据以及访谈中发现对微课学习的认可度是100%认可的,有53.6%的同学认为对自己学习帮助大,6.4%的同学认为有一定的帮助。对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同学认为不好。
2.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微课模式教学效果,对实验班的学生采取提问和习题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与往届学生进行了纵向比较,在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实验班的掌握人数占4.3%,对照班级掌握人数47.4%。而在习题完成情况来看,实验班的习题完成与正确率为71.4%,对照班级为52.6%。虽然这个数据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但总体来看微课模式在提高教学效果上是有明显优势的。
三.结束语
微课适应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节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获取微课资源,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微课促进了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微课还能将教师从许多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浏展,微课模式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第六期.
2.刘恕华,微课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第十二期.
3.时军艳;孙小婧,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陕西师大学报,2014,第十一期.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主持人:白雪,项目编号:GS[2016]GHB0213).
(作者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