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文本研读要展示独特视角,给人美的享受
赵伶俐教授认为好的备课要准确、有效、有美感,这与孙绍振教授认为的文本解读要展示独特视角,给人美的享受的观点不谋而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为什么是哈姆莱特而不是林黛玉?研读不同文本应有不同的方法,而且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颖的文本研读方法。孙绍振、钱理群等教授非常重视文本研读方法的研究,他们身体力行,对中学语文经典课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解读,为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做出了榜样。
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妙点举要。如分析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我们能感到全诗的美妙绝伦:首联语势豪迈,总领全诗;颔联写山,气势磅礴;颈联绘水,欢快冷峻;尾联抒情,升华主旨。《关雎》《蒹葭》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比兴手法,意味深长。诗歌艺术的手法一脉相传,绵绵不绝,教学审美化、艺术化,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四、文本研读要注重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一定要多读、细读文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整合教学资源,教学时才能激发学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孔乙己》时,笔者让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去读:鲁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何在?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还是揭示一般群众的冷酷和麻木?笔者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的对比手法,通过分析叙述视角——小伙计的心灵变化理解小说抒发的感情。同学们对文中所抒发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理解,变得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了。学生情感越丰富,体验越深刻,他们研读文本的能力就会越强。
《乡愁》是一首优美深情的诗歌,了解余光中写作这首诗的背景对理解本诗所蕴含的情感格外重要。笔者通过让学生读了余光中的《左手的掌纹》了解到这位抒情诗人离开故土已有半个多世纪,作者的思乡之情格外浓郁深沉。再引导同学们读他的其他诗作,如《白玉苦瓜》等,学生对于他的《乡愁》理解得就更深了。教学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把体会余光中的思乡爱国之情作为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才会让学生受到感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如果能不断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大师进行生命对话,心灵就会被深深震撼。如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显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凸现的是蔑视权势的朗朗硬骨;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出其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格;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以国家为己任的凌云壮志;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勇斗群鲨,体现出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这些一定能让学生更尊重生命,培养出其特立独行的人格和健全的体魄。
总之,如果我们能全面关注学生文本研读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文本研读,就能使学生从实际出发,积累丰富情感。我们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亲近母语,关注文体,在文本研读中展示独特视角,引发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整合课程资源,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教会学生认真倾听,准确表达。当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时,才能在教学上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能用深入浅出的文本研读和情真意切的朗读,就能真正打动孩子们的纯洁心灵;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简洁明快地研读文本,进行充分的语言迁移,就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材为例子,真正进行扎实高效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充满魅力的语文课。我们的学生在这种魅力的吸引和熏陶下,才能登语文知识之堂,最终成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和造诣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双甸中学】
赵伶俐教授认为好的备课要准确、有效、有美感,这与孙绍振教授认为的文本解读要展示独特视角,给人美的享受的观点不谋而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为什么是哈姆莱特而不是林黛玉?研读不同文本应有不同的方法,而且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颖的文本研读方法。孙绍振、钱理群等教授非常重视文本研读方法的研究,他们身体力行,对中学语文经典课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解读,为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做出了榜样。
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妙点举要。如分析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我们能感到全诗的美妙绝伦:首联语势豪迈,总领全诗;颔联写山,气势磅礴;颈联绘水,欢快冷峻;尾联抒情,升华主旨。《关雎》《蒹葭》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比兴手法,意味深长。诗歌艺术的手法一脉相传,绵绵不绝,教学审美化、艺术化,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四、文本研读要注重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一定要多读、细读文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整合教学资源,教学时才能激发学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孔乙己》时,笔者让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去读:鲁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何在?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还是揭示一般群众的冷酷和麻木?笔者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的对比手法,通过分析叙述视角——小伙计的心灵变化理解小说抒发的感情。同学们对文中所抒发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理解,变得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了。学生情感越丰富,体验越深刻,他们研读文本的能力就会越强。
《乡愁》是一首优美深情的诗歌,了解余光中写作这首诗的背景对理解本诗所蕴含的情感格外重要。笔者通过让学生读了余光中的《左手的掌纹》了解到这位抒情诗人离开故土已有半个多世纪,作者的思乡之情格外浓郁深沉。再引导同学们读他的其他诗作,如《白玉苦瓜》等,学生对于他的《乡愁》理解得就更深了。教学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把体会余光中的思乡爱国之情作为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才会让学生受到感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如果能不断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大师进行生命对话,心灵就会被深深震撼。如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显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凸现的是蔑视权势的朗朗硬骨;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出其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格;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以国家为己任的凌云壮志;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勇斗群鲨,体现出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这些一定能让学生更尊重生命,培养出其特立独行的人格和健全的体魄。
总之,如果我们能全面关注学生文本研读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文本研读,就能使学生从实际出发,积累丰富情感。我们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亲近母语,关注文体,在文本研读中展示独特视角,引发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整合课程资源,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教会学生认真倾听,准确表达。当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时,才能在教学上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能用深入浅出的文本研读和情真意切的朗读,就能真正打动孩子们的纯洁心灵;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简洁明快地研读文本,进行充分的语言迁移,就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材为例子,真正进行扎实高效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充满魅力的语文课。我们的学生在这种魅力的吸引和熏陶下,才能登语文知识之堂,最终成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和造诣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双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