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同样也离不开物理实验教学。2011年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明确提出了初中物理应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总体思路,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因为实验探究过程有助于建构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材中的实验数量相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为了优化初中物理实验,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贯彻落实,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优化;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许多教材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难成功,导致在课堂上不敢让学生自主时进行分组实验。能够开展的学生分组实验由于结论较为简单,在实际教学活动时变成了己知结论的验证性实验,无助于学生深度思维下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建构,还有的教材中的实验与现实教学环境脱节,导致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因为没有方法开展,也就放弃了部分实验。此外,许多教师还觉得实验教学资源十分匾乏,实验教学素材单实验的趣味性不足。
一、基于生活资源,优化实验素材
陶行知早就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教育与生活应该紧密联系。从生活中的物品去寻找实验素材,学生自然会倍感亲切。同样,实验教学中老师不能只依靠现成的教学素材,还应该在生活中去制造工具、创造素材。比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多数课堂都采用一束激光从空气照向水中。但是,空气中和水中光的路径却无法看见。倘若在旁边用一超声波加湿器喷出水雾可显示空气中的路径,在水中滴入少量牛奶便可显示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二、关注现代科技热点,创新教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结合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教师在平时工作之余应该多关注科技发展,尽量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引入现代科技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学有所用,能够带动科技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的实验探究方法较为抽象难懂,会觉得格外枯燥。再加上,在传统课堂上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若在此时能够引入适当的科技情景,更容易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跨越思维障碍。在课堂引入时,可向学生展示自制的伪全息投影装置,充分调动学习的热情,待学会本节课内容之后再和学生一起来解释该装置的原理。在实验过程用发光的充电LED灯代替传统的蜡烛,既可以让学生通过现代科技元素来方便地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又可以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实验时,用一块玻璃板贴上反光纸来充当平面镜,但是却无法确定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于是撕掉反光纸剩下玻璃板。这样的方式,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才更符合认知的规律。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每天的出行都离不开数字化的生活,移动通信、程序自动化、万物互联等技术在影响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它可以带来更多的实验素材,也可以通过手机app的工具性为物理实验提供帮助。例如:在进行《声》相关知识教学时,初中物理教材中,课本是直接定义了超声和次声是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外。学生并未切身体会过。笔者想到用音频发声器软件,产生50HZ-25000HZ的声音,让学生仔细听这些声音。学生容易发现,有的人在60HZ以下、18000HZ以上就己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了。因此,容易得出“每个人的听觉范围是不同的”。然后再解释,针对绝大多数人,人们统一做出了一个规定:频率>20000HZ的声音称之为超声;频率<<20HZ的声音称之为次声。
四、基于教材活动,开发二次实验
培养学生能力的部分失去了意义。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视角,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乐于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可以通过开发与创新基于教材内容的二次实验完成。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效果,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发现有的时候由于课堂教学任务的紧张,课堂时间不足成了
开展趣味实验最大的阻碍。但是,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结合教材活动,尽量地去开发有趣、有价值的课外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進行初中物理有关压强的知识后,布置二次实验活动,在学生学习压强知识之前,先让每位学生回家购买一块标准的豆腐方块。然后在它的上面以各种形式放重物,直至豆腐被压垮。记录下豆腐被压坏时对应的最大质量。比一比,谁放的重物质量最大。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用手机录制下来,并发送至微信群中。正式上课时再来分享比赛过程。经过这样的课外活动,学生对于压强的概念的理解会更加准确,并且在生活中也知道如何减小压强和增大压强。
总结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深化,使人们明白物理学科教育绝不仅仅是唯分数论的课程。学生通过物理学科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育人价值的核心体现。
参考文献
[1]魏继红. 基于核心素养探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模式[J]. 学周刊,2021(09):81-82.
[2]陈阿琳.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文理导航(中旬),2021(02):29-30.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优化;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许多教材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难成功,导致在课堂上不敢让学生自主时进行分组实验。能够开展的学生分组实验由于结论较为简单,在实际教学活动时变成了己知结论的验证性实验,无助于学生深度思维下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建构,还有的教材中的实验与现实教学环境脱节,导致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因为没有方法开展,也就放弃了部分实验。此外,许多教师还觉得实验教学资源十分匾乏,实验教学素材单实验的趣味性不足。
一、基于生活资源,优化实验素材
陶行知早就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教育与生活应该紧密联系。从生活中的物品去寻找实验素材,学生自然会倍感亲切。同样,实验教学中老师不能只依靠现成的教学素材,还应该在生活中去制造工具、创造素材。比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多数课堂都采用一束激光从空气照向水中。但是,空气中和水中光的路径却无法看见。倘若在旁边用一超声波加湿器喷出水雾可显示空气中的路径,在水中滴入少量牛奶便可显示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二、关注现代科技热点,创新教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结合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教师在平时工作之余应该多关注科技发展,尽量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引入现代科技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学有所用,能够带动科技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的实验探究方法较为抽象难懂,会觉得格外枯燥。再加上,在传统课堂上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若在此时能够引入适当的科技情景,更容易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跨越思维障碍。在课堂引入时,可向学生展示自制的伪全息投影装置,充分调动学习的热情,待学会本节课内容之后再和学生一起来解释该装置的原理。在实验过程用发光的充电LED灯代替传统的蜡烛,既可以让学生通过现代科技元素来方便地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又可以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实验时,用一块玻璃板贴上反光纸来充当平面镜,但是却无法确定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于是撕掉反光纸剩下玻璃板。这样的方式,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才更符合认知的规律。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每天的出行都离不开数字化的生活,移动通信、程序自动化、万物互联等技术在影响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它可以带来更多的实验素材,也可以通过手机app的工具性为物理实验提供帮助。例如:在进行《声》相关知识教学时,初中物理教材中,课本是直接定义了超声和次声是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外。学生并未切身体会过。笔者想到用音频发声器软件,产生50HZ-25000HZ的声音,让学生仔细听这些声音。学生容易发现,有的人在60HZ以下、18000HZ以上就己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了。因此,容易得出“每个人的听觉范围是不同的”。然后再解释,针对绝大多数人,人们统一做出了一个规定:频率>20000HZ的声音称之为超声;频率<<20HZ的声音称之为次声。
四、基于教材活动,开发二次实验
培养学生能力的部分失去了意义。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视角,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乐于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可以通过开发与创新基于教材内容的二次实验完成。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效果,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发现有的时候由于课堂教学任务的紧张,课堂时间不足成了
开展趣味实验最大的阻碍。但是,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结合教材活动,尽量地去开发有趣、有价值的课外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進行初中物理有关压强的知识后,布置二次实验活动,在学生学习压强知识之前,先让每位学生回家购买一块标准的豆腐方块。然后在它的上面以各种形式放重物,直至豆腐被压垮。记录下豆腐被压坏时对应的最大质量。比一比,谁放的重物质量最大。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用手机录制下来,并发送至微信群中。正式上课时再来分享比赛过程。经过这样的课外活动,学生对于压强的概念的理解会更加准确,并且在生活中也知道如何减小压强和增大压强。
总结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深化,使人们明白物理学科教育绝不仅仅是唯分数论的课程。学生通过物理学科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育人价值的核心体现。
参考文献
[1]魏继红. 基于核心素养探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模式[J]. 学周刊,2021(09):81-82.
[2]陈阿琳.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文理导航(中旬),2021(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