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文学是一种对自己的诉说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we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4岁,念完初一就辍学,如今在北京做育儿嫂的范雨素没想到,她的自述《我是范雨素》,让众多网友感动落泪。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文章这样开头。
  自12岁起,范雨素辍学在老家做小学民办老师。因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她放弃了转正的机会,20岁那年来到北京打工,离婚后带着两个女儿生活。
  你能想象得到,范雨素在北京打过各种工,搬过很多次家。但你可能想象不到,她也曾像所有小女孩一样做过梦。从六七岁起,范雨素就特别喜欢看书。想当文学家的大哥买的文学杂志,成了她的精神食粮。“我十二岁了,我膨胀得要炸裂了。我在屋里有空白的纸上,都写上了‘赤脚走天涯’。在十二岁那年的暑假,我不辞而别,南下去看大世界了。”她所谓的去看“大世界”就是逃票去了海南岛流浪了三个月,觉得没意思,又逃票回来了。
  母亲是范雨素最敬佩的一個人。对于她的种种特立独行,母亲都给予最大的宽容。自然,耳濡目染下,范雨素的女儿也特别爱看书。范雨素陆陆续续给女儿买了一千多斤书,现在还放在家里。“我们条件很差,没有能力让我的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范雨素说,现在大女儿已工作,“成了年薪9万的白领”。
  不少网友称赞,范雨素天生就是会写作的人。范雨素对此并不认同。在范雨素的写作史中,对她帮助最大的是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的老师和工友们。2014年秋,一个偶然机会,范雨素得知这个文学小组开课,此后每周日晚7点,范雨素在文学小组听了整整一年的课。
  当时范雨素正好住在东五环外的皮村,以300元每月的价格租了一个8平米单间。这间朝南的房间有一块大玻璃,阳光可以洒进屋子,“特别幸福,有安全感。”范雨素总是这样,很容易被生活满足。
  在地铁上,范雨素曾看见一个流浪歌手在卖艺。有个人翻着白眼,傲慢地扔了一元钱在地上。范雨素觉得心里生疼。她在流浪歌手面前鞠了一个躬,把一元钱放在面前的盒子里。很快,旁边有两个年轻人,面带微笑也递给了这个男孩一元钱。“做好事可以感染人。”范雨素如此感慨。她常常去拥抱路边的乞丐,给他们微薄却又难得的温暖,她的女儿如她一样,下班后也会把单位发的一瓶果汁双手送给流浪者喝。
  往常,范雨素每天六七点起床做小时工,活多多做点,活少少做点。回来之后,就待在家写小说。她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因为书多。她对国图和首图都很熟悉,两个月就必须要去一次。她说,生活很苦时,看书就能让自己什么也不想。“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只不过,这种宁静的日子终究被打破了。文章走红后,全国各地的媒体扑向皮村,记者、出版社的再三围攻,最终使得她躲进了深山古庙里,不愿再见任何人。
  ■热议锐评:文学是什么?对于范雨素,这或许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诉说,以此审视自己的生活与梦想,完成对于自身的疗愈乃至救赎。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自由的灵魂、坚强的意志,看到了书本、网络之外的鲜活与惊奇。范雨素以及其他的文学爱好者,在以语言为武器对抗存在的荒芜之时,也给予扁平化的时代以深度。(人民网)
  ■素材运用:满足;坚强;阅读的力量;远离喧嚣;尊重……
  (资料来源:搜狐网、中国青年网)
其他文献
有时,一件完整东西的美往往是肤浅且乏味的,就像一朵饱满又艳丽的花,一棵枝叶繁茂的树木,一件精细雕刻的花瓶……它们太过完整,由此变得乏善可陈。有时候,破碎的东西,反而有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因为“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完整的事物不会千差万别,可每一次破碎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让它变得深刻。  一朵残败落入污泥的花,也许经历过雷电席卷而过的暴风之夜;一棵枝叶稀疏的
【中考真题】  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一个家庭用来团聚、纪念或祭祀的日子,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此外,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老人祝寿的日子是节日,孩子出生的日子是节日,爸妈结婚的日子是节日……  请以“我家的节日”为题写作。  【文题解读】  文题有一段引言,其中的“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一个家庭用来团聚、纪念或祭祀的日子,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为考生例举了几个中华传统节日
担当面前显本色  董选辉  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辛勤的付出。大难面前不退缩,灾祸面前不推诿,彰显了勇者的本色。无论是关乎个人,还是国家、民族的利益,都需要我们挺起责任的脊梁,敢于担当,无畏前行。本期选取了几则古人担当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帝王的担当  唐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视察农田,见禾苗上有蝗虫,捉起几只念念有词:“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
太婆离开我已三年之久了,直到现在我仍能想起太婆拄着拐杖送我时的情景。  小时候,因为爸妈去上海务工了,所以我一直寄居在爷爷家。那时我接触最多的人除了爷爷奶奶,便是太婆了。我也爱去太婆家,她那里有好多糖果,包括我最爱的牛奶糖。太婆经常对我说:“宝驹啊,糖吃多了是要长蛀牙的。”每次说完就用拐杖轻轻地在我头上敲两下。那根檀木做的拐杖敲在头上一点儿也不痛,而太婆的劝告我是从未听过的。  曾经为了吃糖,我趁
春意,不应该出现在初春时节吗?那柳梢头的点点嫩绿,万花丛中的几簇彩色,还有那风中夹带的几丝温暖,都是初春的表现啊。然而我却在这凛冽的冬日里感受到了几丝春日的温暖。  记得那是这学期的某次考试前一天。拎著大包小包书的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刺骨的寒风划过我的脸颊,丝毫没有一点怜爱,那风还调皮地钻到我厚厚的手套里,使我原本温暖的手变得冰凉,就连提东西都感觉吃力。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啪!”手中顿时
①孩子回家时候,妈正在烧饭。切好的火腿摆进盘子,盛开如一朵花。孩子嘴急,顺手抓一片,妈虚张声势,筷子敲过去,孩子往旁边一闪,火腿塞进嘴巴,笑着跑出去。小院阳光灿烂,残雪堆在墙角,柔软并且刺眼。孩子打一个趔趄,跌倒在地,妈在厨房里喊,别跑那么快!她追出来,将孩子往屋里拖,孩子任妈拽着,顺从地回到厨房。砂锅里炖着鸭,香气袅袅,孩子看着砂锅,又从盘子里抓起一片火腿。妈扬扬手里的锅铲,喊,先去洗手。  ②
2016年中考已经落下帷幕,各省市作文题逐一浮出水面,面对各地更加凝练、鲜活、多元、与时俱进的作文命题,《作文与考试》初中版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预测,震撼点中83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中考作文点题之王的称号,当之无愧!  1.北京以“读书 实践 收获”为题;本刊2016年1月上旬刊29页以“阅读,让我长大”为题  2.上海以“没想到,真没想到”为题;本刊2016年1月上旬刊51页以“美丽的意外
金秋九月,在全运会田径赛场上,19岁的姑娘妮娜成为赛场上的“红人”。  妮娜(Nina Schultz)是中德混血儿,在加拿大出生长大,目前在美国上大学。本届全运会首次接受外籍华人华侨运动员以个人身份报名参赛,妮娜便报名了标枪和铅球两个项目。  妮娜的标枪成绩在加拿大国内排第三,但中国女子标枪的整体实力毕竟高出一筹,再加上长途飞行和时差的原因,妮娜发挥并不理想,未能晋级决赛。不过,妮娜在自己的主项
时光,在记忆的尘埃里开出花朵,带着浅浅的亮光,照亮了湮没在回忆里的岁月,那段最美的时光。  初春,和煦的春风伴着淡淡的花香揉碎在空气里。小院里,女孩着一袭花裙,乌黑的短发在风中张扬地飘舞。脸上的笑容如她清澈的眼神一样纯净。旁边站着一位老人,望着女孩,不大的眼睛里,浸满疼爱。  女孩,采下一朵迎春花,插在老人高盘的发髻上,踮起脚尖,女孩咯咯地笑着,“外婆真好看!”这样一句天真的赞美,却让老人笑得满脸
在平凡的时间里,静心不妄动,这里,这里以外,都是种修行。  ——题记  谁听历史的歌,永恒沧桑?  有这样一个地方,文物保护科技部。这里的人反复谈到的是磨性子,静下心,沉住气。静心不妄动,专注身心合一,这既是一种手工艺,也是一种修行。  我是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了解到这样一种工作的,这是个细致活儿。那里从古画、古书法到古琴,从表面花纹的填补到人物表情的描摹,花费的似乎是比时间更重、最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