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婆离开我已三年之久了,直到现在我仍能想起太婆拄着拐杖送我时的情景。
小时候,因为爸妈去上海务工了,所以我一直寄居在爷爷家。那时我接触最多的人除了爷爷奶奶,便是太婆了。我也爱去太婆家,她那里有好多糖果,包括我最爱的牛奶糖。太婆经常对我说:“宝驹啊,糖吃多了是要长蛀牙的。”每次说完就用拐杖轻轻地在我头上敲两下。那根檀木做的拐杖敲在头上一点儿也不痛,而太婆的劝告我是从未听过的。
曾经为了吃糖,我趁太婆不在家,偷拿了她家的糖果。太婆知晓后,从不打骂我的她却第一次生气了,她眉心紧锁,痛斥道:“我多次告诉你不要偷东西,没想到你……你竟然做出这种事!”我低着头,抿着嘴唇没有说话,静静地等着太婆的惩罚。太婆扬起了她的拐杖,我害怕地闭上了眼,然而拐杖只是轻轻落在我的头上。睁开眼时,太婆已转身拄着拐杖走入昏暗的房子,隐没了身影。当时年幼的自己只是挠了挠头,起身跑出去玩了。这件事也就过去了,太婆没再提起,随后便在记忆深处被尘埃覆盖。
转眼一年时光匆匆从指间流过,来得有意,去得无情。我再次留意到太婆时,才发现她的背更驼了,身子也更瘦了,而她再也离不开那根拐杖了。爸妈把我接走的时候,太婆拄着拐杖走到村口去送我,我望见她那颤巍巍的身体,想起了我曾经给她带来的那些烦恼,风儿拂过,掠起一丝凉意,鼻子不禁发酸。即使内心悲伤却并没有表露,因为我不想让太婆看见我流泪。今日那么憔悴的她,在记忆里似乎无处可寻,平日里她总是表现得那般坚强。太婆站在村口望着我,我也望着她,直到那道单薄的身影终于消失不见,泪水才不争气地滑落脸颊,滚烫的,湿润的。想起曾经那么多次落泪,总是太婆伸出她那粗糙的手,在我的脸上抹过。她那双手结着很厚的茧,有风雨磨练的痕迹。
九岁那年暑假,我又回到了村子,远远就瞧见了太婆。那时,她年岁已高,手脚不便,生活难以自理,记忆力衰退严重,忘记了很多人,但却仍认得我。她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在门口,一直往远处张望。“太婆!”我喊了一声,她朝我笑着,待我走到她面前,“来,伸手!”落在我手里的是几颗我儿时最爱吃的奶糖……我临走时,太婆又拄着拐杖到村口送我,还不忘嘱咐我:“别吃太多糖!”我应道:“知道了!”转身,泪湿眼底。
然而,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秋天来得似乎有些迟,至少在记忆中似乎来得很缓,很慢。噩耗传来,太婆去世了。在得知消息后的那夜,我第一次失眠了。
三年后,我去老家祭拜太婆。在爷爷家,看见了太婆生前用过的那根拐杖,上面落满了灰尘。我用布细细擦拭着那根拐杖,将它放在了太婆的遗像前,眼泪不禁簌簌落下,朦胧中仿佛又看见了她那单薄的身影……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二中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叙写了记忆中慈爱的太婆。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太婆的音容笑貌,但是一根檀木拐杖却和盘托出了她对曾孙的关爱和疼惜。这根拐杖串起了全篇的故事,它是太婆教训作者含蓄的嗔怪;它是太婆送别作者时落寞的身影;它是太婆迎接作者时唯一的依靠;它是太婆去世后留给作者的无限的思念……有太婆在的地方,一定就有拐杖的身影,这就难怪作者会睹物思人,多年后再次看到这根拐杖,就会瞬间想起太婆的故事。拐杖本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物,但是,当它与成长有关,当它与亲情有关,就会令人记忆深刻,就会在寻常的日子倏忽闪现。其实,想起一根拐杖,实则是想念一个人。
【适用文题】难忘的身影; 让我想起了你; 背后的故事……(小引)
小时候,因为爸妈去上海务工了,所以我一直寄居在爷爷家。那时我接触最多的人除了爷爷奶奶,便是太婆了。我也爱去太婆家,她那里有好多糖果,包括我最爱的牛奶糖。太婆经常对我说:“宝驹啊,糖吃多了是要长蛀牙的。”每次说完就用拐杖轻轻地在我头上敲两下。那根檀木做的拐杖敲在头上一点儿也不痛,而太婆的劝告我是从未听过的。
曾经为了吃糖,我趁太婆不在家,偷拿了她家的糖果。太婆知晓后,从不打骂我的她却第一次生气了,她眉心紧锁,痛斥道:“我多次告诉你不要偷东西,没想到你……你竟然做出这种事!”我低着头,抿着嘴唇没有说话,静静地等着太婆的惩罚。太婆扬起了她的拐杖,我害怕地闭上了眼,然而拐杖只是轻轻落在我的头上。睁开眼时,太婆已转身拄着拐杖走入昏暗的房子,隐没了身影。当时年幼的自己只是挠了挠头,起身跑出去玩了。这件事也就过去了,太婆没再提起,随后便在记忆深处被尘埃覆盖。
转眼一年时光匆匆从指间流过,来得有意,去得无情。我再次留意到太婆时,才发现她的背更驼了,身子也更瘦了,而她再也离不开那根拐杖了。爸妈把我接走的时候,太婆拄着拐杖走到村口去送我,我望见她那颤巍巍的身体,想起了我曾经给她带来的那些烦恼,风儿拂过,掠起一丝凉意,鼻子不禁发酸。即使内心悲伤却并没有表露,因为我不想让太婆看见我流泪。今日那么憔悴的她,在记忆里似乎无处可寻,平日里她总是表现得那般坚强。太婆站在村口望着我,我也望着她,直到那道单薄的身影终于消失不见,泪水才不争气地滑落脸颊,滚烫的,湿润的。想起曾经那么多次落泪,总是太婆伸出她那粗糙的手,在我的脸上抹过。她那双手结着很厚的茧,有风雨磨练的痕迹。
九岁那年暑假,我又回到了村子,远远就瞧见了太婆。那时,她年岁已高,手脚不便,生活难以自理,记忆力衰退严重,忘记了很多人,但却仍认得我。她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在门口,一直往远处张望。“太婆!”我喊了一声,她朝我笑着,待我走到她面前,“来,伸手!”落在我手里的是几颗我儿时最爱吃的奶糖……我临走时,太婆又拄着拐杖到村口送我,还不忘嘱咐我:“别吃太多糖!”我应道:“知道了!”转身,泪湿眼底。
然而,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秋天来得似乎有些迟,至少在记忆中似乎来得很缓,很慢。噩耗传来,太婆去世了。在得知消息后的那夜,我第一次失眠了。
三年后,我去老家祭拜太婆。在爷爷家,看见了太婆生前用过的那根拐杖,上面落满了灰尘。我用布细细擦拭着那根拐杖,将它放在了太婆的遗像前,眼泪不禁簌簌落下,朦胧中仿佛又看见了她那单薄的身影……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二中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叙写了记忆中慈爱的太婆。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太婆的音容笑貌,但是一根檀木拐杖却和盘托出了她对曾孙的关爱和疼惜。这根拐杖串起了全篇的故事,它是太婆教训作者含蓄的嗔怪;它是太婆送别作者时落寞的身影;它是太婆迎接作者时唯一的依靠;它是太婆去世后留给作者的无限的思念……有太婆在的地方,一定就有拐杖的身影,这就难怪作者会睹物思人,多年后再次看到这根拐杖,就会瞬间想起太婆的故事。拐杖本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物,但是,当它与成长有关,当它与亲情有关,就会令人记忆深刻,就会在寻常的日子倏忽闪现。其实,想起一根拐杖,实则是想念一个人。
【适用文题】难忘的身影; 让我想起了你; 背后的故事……(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