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特凡大公的凯旋修道院
我父母那一代人看过很多罗马尼亚电影,我记得其中一部是《斯特凡大公》。
中世纪时期,在今天罗马尼亚土地上,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多瓦,是知名的三大公国,直到国家统一之前,这三大公国一直是三足鼎立之势。“勇王”斯特凡就是当时摩尔多瓦公国的大公。这位横刀立马的军事天才,戎马一生,率兵抗击过所有来犯之敌:匈牙利人、鞑靼人、波兰人、土耳其人……
这位大公有个奇怪的习惯,每次得胜班师回朝,不是修建凯旋门、功德柱,而是建造修道院,并且喜欢用彩绘壁画装饰外墙。在今天罗马尼亚的摩尔达维亚地区,依旧保留着许多修建于中世纪的教堂和修道院,这些散落在各个村落的修道院,大多由斯特凡家族建设,并无一例外都用精彩的宗教故事绘画,装饰外墙。
民间流传着很多斯特凡大公与彩绘修道院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的新朋友Corneliu告诉我的。
沿着喀尔巴阡山间崎岖的山路一直向东,路况糟糕。公路上不仅走着小汽车、大卡车,还有马车,甚至小动物,因为都是单车道,经常没法超车。从清晨走到傍晚,距离自己的目的地Gura Humorului小镇(古拉哈莫卢洛伊)还有十几公里,索性将车停在路边的餐馆,吃过晚饭再走。
我一进餐馆就引起了小小的围观,所有人都过来打招呼,其中—个会讲些英语的人,更是直接坐到了我对面,他就是Corneliu。没有他,我肯定不会看到那么多精美的彩绘修道院。
整个晚饭时间,我都追着Corneliu问关于修道院的各种问题。他说,“你最少需要3天时间才能看完这些修道院。你自己开车太好了,不然,有些教堂公共交通很难到的。”怕我找不到,Corneliu甚至直接在我的GPS上输入了要去的那些彩绘教堂的地址。
晚饭后,Corneliu一路开车把我领到预定的酒店,再三确定我能够找到那些修道院后,才离开。
半小时后,我正在阳台欣赏小镇的夜景,电话响起,是Corneliu,“我明天刚好没事,我来陪你参观那些修道院吧”,他用不容商量的口气说。我想,我没理由拒绝一位这么好的向导。
看了很多的画册,当我真站在摩尔达维亚这些彩绘修道院前时,依旧感觉震撼人心。
这些彩绘修道院,大多有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屋顶,建筑外观看起来就像天外飞碟一般,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而教堂内部的风格,显然更加偏向拜占庭风格。它们的建筑结构、内外装饰都十分相近,壁画大多是《末日审判》《创世纪》以及一些当地有趣的传说。幸亏有Corneliu指点,我才能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壁画中看到细节的不同。
著名的沃罗内茨修道院,气势卓尔不群,为斯特凡大公亲建,被称作“东方西斯廷”。大量采用蓝色作为壁画的色彩,西墙外立面的《末日审判》栩栩如生,令人震撼。Gorneliu告诉我,修道院的壁画,有着浓郁的当地特色,譬如“妖魔鬼怪”们,都穿着敌人的服饰,天使吹着当地特色的长号……
Humor以及Moldavita两座修道院,据说是斯特凡的私生子所建,与沃罗内茨的蓝色相比,则偏向金色和红色。与外立面的色彩斑斓相反,修道院的内部大多庄严、华丽,有些还保存着属于斯特凡家族的古董家具。只是,无论怎样保存完好,时间的风霜总会留下痕迹,那些掉落的颜色、破败的建筑废墟,依旧让人唏嘘。
第二天没有再继续与Gorneliu同行,我独自参观了另外几座修道院。在小小的Arbore修道院,刚好遇到壁画维修,布加勒斯特国立艺术大学的老师,带着几个学生,一笔一画、精心描绘着残破的画面。原来,我们看到的精美壁画,许多已经不是最原始的笔墨,但摩尔达维亚的文化正是在这样的修护中,一代代传承到今天。
图拉真柱与达契亚人的故乡
去过罗马的人,都记得图拉真柱,高达30米的柱上,环绕生动精美的浮雕,记录着这位罗马皇帝征服达契亚的丰功伟绩。
在罗马尼亚西部,喀尔巴阡山脚下的小村Sarmizegetusa,也记载着同样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对于达契亚人来说,是个悲伤的结局。
罗马尼亚西部和西北部,曾经是上古时代达契亚人的发源地。图拉真皇帝之前,达契亚王国繁荣兴盛,Sarmizegetusa是这个王国的都城。达契亚人在这里修建的很多堡垒,大多被罗马人摧毁。时光流转,罗马人修建的宫殿也早已化为乌有,Sarmizegetusa昔日的都城模样冰消瓦解,唯留一片废墟独自荒凉,村里的孩子们在废墟上笑闹,笑声就在废墟上空回荡。
图拉真皇帝之后,罗马人在达契亚人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与当地人慢慢水乳交融,成为今天罗马尼亚人共同的祖先。
北部的马拉穆列什地区,也曾经是达契亚人生活的区域,隐于深山之中,至今交通也不十分发达,反倒成就了这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人们沿袭了很多古老的生活传统和手工工艺。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飞速发展,这里人依旧保持着旧有的生活节奏,缓慢、怡然。
当地的居民有个有趣的习惯,每家每户的门口都会放一把长椅,几个围着头巾的老奶奶坐在长椅上边做手工边聊天,柔软、亲切的感觉悄然而至,时光仿佛是老人们手中忙碌的手工活儿,慢慢地被编织着。
在马拉穆列什,缘于当地风行的传统木工雕刻工艺,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一座由当地著名的木工雕刻完成的尖顶木质教堂。与摩尔达维亚修道院的华丽相比,马拉穆列什的木教堂质朴得有些简陋。
开车进入Surdesti村中,想去参观村中的教堂,奈何铁将军把门,只好慢慢在村子里闲逛。村里的老人、孩子们看我的模样,就知道是来参观教堂的,—位热心的老奶奶帮我打了电话。等人来的功夫,奶奶进屋给我倒了一杯果汁,说是自己酿制的。我连忙称赞好喝,没想到老人又给我装了满满一大瓶,一定让我带在路上喝。
教堂的门终于开了。走进内部,有些低矮、昏暗,气氛感觉更像农村的祠堂,内饰的壁画朴拙而富有喜剧风格,惟妙惟肖,十分有趣。教堂有一个直冲云霄的尖塔,与建筑主体相比,看起来比例严重失调。外部的拱窗,全部由木匠一个个手工雕琢而成。这一带的木教堂,大多建于18世纪之后,这里的村民至今还在这样的木教堂中祷告。历史对于他们,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活。
我离开小村时,在后视镜中看到很多孩子,大概全村的孩子都出动了吧,对着我挥手告别。
瓦拉几亚的德古拉
罗马尼亚有一位“声名”远在斯特凡大公之上的人物,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吸血鬼”“刺王”弗拉德·德古拉。
同斯特凡大公一样,骁勇善战的弗拉德,作为瓦拉几亚的首领,也曾经作战在抗击土耳其人的前线。但他生性残忍,发明了著名的剌刑,将人活活穿在刺桩上,让其流干血液而死。传说当年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军队,被弗拉德的酷刑所震慑,闻风丧胆,主动退兵,弗拉德居然就用这样的方法,不战而屈人之兵。
残忍的弗拉德,慢慢变成了民间传说中的“吸血鬼”。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的小说《Dracula》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那时起,一部又一部关于德古拉的电影,几乎将罗马尼亚变成吸血鬼的沃土,有人甚至研究出罗马尼亚的“吸血鬼”之路。
就像莎士比亚从未到过哈姆雷特城堡,布莱姆·斯托克也从未到过罗马尼亚,更没见过吸血鬼城堡。但不影响他笔下栩栩如生的德古拉,而位于布拉素夫的那座抗击土耳其人的城堡,因此被称为布朗城堡,又称德古拉城堡。
特兰西瓦尼亚小城锡吉什瓦拉,在广场上赫然立着弗拉德的雕像,广场一角那幢挂着龙幡的黄色建筑前,放着吸血鬼的巨幅广告。不错,“吸血鬼”德古拉,就出生在这座城市。
我住的家庭旅馆在城墙下,是一座古香古色的老建筑。房间内,一切都是古老的,木质的沙发、衣柜、镜子,巨大的四柱床,走进房间,地板就会嘎吱嘎吱地响,衣柜的门也吱吱呀呀地叫,好似吸血鬼下一秒就会出现。
来這座城市前,朋友开玩笑说,那可是吸血鬼的故乡,小心被他吸了血。像是为了验证她的话,我在旅馆一个铁艺的龙头前,莫名其妙地刮破了手指,血从很深的口子快速渗出,把身着的白裙子都染红了半边。
或许真的是因为德古拉、又或许是天气的缘故,总之,这座撒克逊人建立的城市,还真让我觉得有点诡异。城里那些纪念品小店,无一例外地兜售着吸血鬼纪念品。满城色彩鲜艳的房屋,都掩盖不住德古拉的戾气。
抛开这些,我还是很喜欢这座堡垒一样的古城,沿着城墙绕城一周,走过一座座城楼,然后顺着某条巷子,钻进这座小城,去看五颜六色的房屋。像锡吉什瓦拉这样的堡垒城市,在特兰西瓦尼亚还有几座,譬如长着眼睛的房屋的锡比乌古城。
有意思的是,我在一个偏远的小广场中,看到裴多菲的雕像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这位著名的匈牙利诗人,真如他诗歌所写的那样,为了自由,将自己的生命和爱情,留在了锡吉什瓦拉附近,一个叫做阿尔贝什蒂的旷野中。后来,我专程去了那里的裴多菲博物馆,管理员说,我是他见到的第一个中国人。
裴多菲、吸血鬼德古拉,就这样在特兰西瓦尼亚的土地上,缠绵悱恻。
TIPS
·交通:国内没有直飞航班,推荐选择法航或者汉莎航空转机抵达。
·驻足地:布加勒斯特、布拉索夫、锡吉什瓦拉、锡比乌、康斯坦察等
·推荐酒店:Baia Mares:Hotel Roxana Imperial,位于小镇中心,很方便抵达各个木教堂。Gura Humorului:Best Western Bucovina Club de Munte,全城位置最好的酒店,高层可以俯瞰整座城市,正对共和广场。
锡吉什瓦拉:Casa Cositorarului Boutique Pension,位于老城内,距离德古拉老宅几步之遥。
·推荐餐厅:
Baia Mares:Ⅱ Padrino,提供意大利风味以及当地美食。
Gura Humorului:Hilde’s Restaurant,此行最好吃的罗马尼亚餐,环境非常好,只是服务稍慢。
锡吉什瓦拉:Joseph T.Restau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