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之幕”后的平等与正义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罗尔斯关于平等与正义的理论多出自《正义论》,其逻辑起点是原初状态,原初状态最突出的特点为“无知之幕”。“无知之幕”下的原初状态作为一种可能性状态,其出发点引发了许多关于创造正义和检验正义的争论;“无知之幕”的正义观有两个基本原则:基本自由原则,罗尔斯也论证了功利主义原则的不可行性;差异原则,涉及程序性正义和补偿性正义的哲学原理。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论;无知之幕;平等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048-02
  罗尔斯关于平等与正义的理论多出自于其著作《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而“无知之幕(The Veil of Ignorance)”则是公平和正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和出发点。
  一、理论背景
  “无知之幕”理论的背景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契约论的继承与发展。
  “无知之幕”是建立在一份假定合同(hypothetical contract)的基础上的,并把原则与目标定为“正义”,这也属于社会契约论的范畴。社会契约论是一个关于正义的政治秩序如何建立的理念,罗尔斯“无知之幕”的理念正是建立在这基础上的,且在传统契约论基础之上做出了一些创造性的发展。
  传统社会契约论中,对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有诸多描述,但对于签订契约过程中的正义并没有特定的标准,标准的缺失不能让契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得到充分的保障,不能保证契约签订者是处于一种公平、正义的地位中。社会契约形成中的意外因素可能成了契约态度的关键因素,环境影响下的个人也无法毫无偏袒地去签订契约。
  传统契约论没有为程序制定正义原则,“无知之幕”的观点强调的就是社会契约制定的程序正义。罗尔斯考虑到了现实中个人成见的因素,把社会契约的制定放到了假设的最理想的情景下,也就避开了意外因素。
  传统契约论亦没有强调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生存经验,罗尔斯将“无知之幕”后的人们设定了正义的追求和必需的经验,使得社会契约的签订者们具有追求正义的动机和能力。
  二、“无知之幕”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原初状态(original position)和“无知之幕”最先由约翰·哈桑伊提出[1],后由罗尔斯做详尽的阐述。
  罗尔斯认为,原初状态是“一种各方在其中都是作为道德人的平等代表,选择的结果不受偶然因素或社会力量的相对平衡所决定的状态”[2],目的在于用纯粹程序正义作为理论的基础,“我们必须排除使人们陷入争论的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引导人们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以适用于他们自己的利益”,处在社会角色上的个人,必然受自己的基本收入、地位、天生资质等影响,要达到完全的原初状态,就必须在制定社会分配原则之前,将人们置于“无知之幕”之后。
  (一)“无知之幕”的哲学意义
  进入“无知之幕”是为了让人们达到能够公平设定假定合同的原初状态,进而设定出正义的社会分配方式或是进而判断特定道德问题正义与否的必要条件。
  “无知之幕”是人们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即:假设处在无知之幕后的每个人,都不知道走出无知之幕时的自己有多少天生资质,会降落在什么样的社会或组织里,处于什么位置,担任什么角色,能够获得多少社会财富、权力和机会……“无知之幕”后的人们所知道的唯一事实,就是“他们的社会在受着正义环境的制约及其所具有的任何含义”,此时人们才会考虑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色的利益均沾和待遇公平,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创造出真正公平正义的假定合同。
  “无知之幕”后的人们除了“无知”的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理性,并且是同等的理性。
  这种理性体现在:他们都了解和理解人类社会的一般事实,人类社会中的政治事务和经济理论的原则,社会组织的基础、人类的心理学法则,他们都有按照正义观行动的欲望。而“同等的理性”则是能够使“无知之幕”后的人们能相对偏爱同一种正义观的先决条件,因为在拥有同等的理性下,走出“无知之幕”后每个人的差别是不被之前的人们所了解的。那么,在“无知之幕”后,每个人就都更能够被同一种理论说服。
  (二)“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现实意义
  原初状态作为一种社会正义原则的重要理论遭到了许多质疑,其中之一是关于其现实意义的质疑。
  “无知之幕”下的原初状态作为罗尔斯正义观的理论基础,在现实中是无法被创造的。因为在现实中无法找到这样一群身份待确定,却有同等理性的人;即使有这样一群处在同样待确定位置的人,他们的天赋也是不相等的。因此,在这一方面,重现“无知之幕”下的原初状态看上去是不可行的,就如沃尔泽所说的:“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原初状态中人们所做的结论?原初状态只是一种虚构,在这种条件下所选择的原则对于特定社会环境是没有太大用处的”[3]。
  对于这一点,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表明:“原初状态纯粹是一种假设的状态,它并不需要类似于它的状态曾经出现,虽然我们能通过仔细地追寻它表示的限制条件来模拟各方的思考。原初状态的观念除了试图解释我们的道德判断和帮助说明我们拥有的正义感之外,并不打算解释我们的行为”。他并未认为“无知之幕”下的原初状态可以被再现,且并未提出怎样进入“无知之幕”。
  相对于创造正义的作用,罗尔斯更倾向于“无知之幕”检验正义的作用。“无知之幕”存在的现实意义不是创造正义,而是检验正义,即:某种特定道德问题的正义与否,取决于它在逻辑上是否能承受“无知之幕”这种条件的约束和检验。而检验方法则是“模拟各方的思考”,检验它在一群不知道自己地位和资质的人群中,是否能得到每个人的同意。罗尔斯举例说:我们判断宗教迫害和种族歧视是不正义的,我们仔细考察了这些现象,达到了一个我们自信是公正的判断,这一判断看起来并没有受到我们自己利益的曲解。这些信念是我们推测任何正义观都必须去适应的暂时确定之点。
其他文献
摘 要:从语言的发展来看,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法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尤其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交际法的出现更加证明了外语教学法的发展是离不开语言学的发展的。试图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语交际法指导作用为例来说明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法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学;外语教学法;系统功能语言学;交际法;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事法律职业必须接受系统的法学教育。当前,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的问题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立足于政法类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经济法课程为例,探讨经济法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并设计了经济法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总体方案。  关键词:经济法;项目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
期刊
摘 要: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转变、师资队伍组成、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入手,试图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研究适合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学运行模式,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通识教育;公共艺术课程;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期刊
摘 要:由于飞行技术专业特殊的人才培养需求,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下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建立符合专业特色、契合“卓越计划”的管理制度,成为首要任务。通过对飞行技术专业通用管理模式的分析,结合卓越计划和特殊人才培养需求,从如何营造有利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管理制度视角,提出学生“自我管理”、柔性的“鼓励式”教育管理与“准军事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卓越计划;飞行技术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虽然校企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体化阶段,可在校企合作方面依然存在校企双方合作态度不均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以及农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提出从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强化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运行制度,整合双方优势共享资源,实现合作互惠共赢,促进校企双方的文化融合等措施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关键词:校企
期刊
摘 要: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感恩教育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从班主任、科任老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提出了感恩教育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感恩教育;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必要性;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70-02  一、中职学生的德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职
期刊
摘 要:助理班主任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新生班级建设、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南京工业大学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助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系统介绍了学校新生助理班主任工作的体系构建,并从多年实践中总结提出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对今后高校新生助理班主任工作和新生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助理班主任;新生教育;体系构建;高
期刊
摘 要:悲剧的本质属性表现在悲剧冲突中,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因为冲突,所以悲剧是矛盾的产物,矛盾的不可调和使人物与社会、环境、自身之间进行相互冲撞,由此引发对主人公的悲悯和同情。莫泊桑小说《一生》以主人公雅娜为中心,真实再现了19世纪法国女性在情与欲,灵与肉中矛盾苦难的悲剧一生。  关键词:悲剧意识;冲突;一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
期刊
摘 要: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采用拓展新校区建设的方式来培养更多人才。本文针对新校区建设环境中大学生思想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此环境下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通过对新校区建设中大学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剖析大学生的生命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新校区;环境;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布哈林的哲学遗稿《哲学短篇集(辩证法概要)》,是布哈林生命里留下的最后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也是布哈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贡献。布哈林将辩证法贯穿于这部著作始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丰富而广博的论述,可以说此部手稿是布哈林作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真理的最后探索与追求的结晶。布哈林在手稿中提出的丰富而具开创性的哲学观点直到今天仍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布哈林;辩证法;哲学遗稿;哲学短篇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