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力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再造想象、求异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合理 再造 求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58-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6)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当今日益竞争强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而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更离不开想象力。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或者对某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产生了创新的冲动。教师要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创新有取之不尽的源泉,让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优美的诗歌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它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因此,欣赏诗歌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静夜思》,学生们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发生了兴趣,有的说是李白睡得迷迷糊糊,产生错觉;有的说是李白酒喝得太多,弄糊涂了;也有的说李白没有入睡,只是因为思念家乡,想得入迷了……教师对这些争论不要急于下结论,只是抓住“霜”字,引发学生联想,将他们引入诗的意境,让他们由“霜”的白色,联想到月光的皎洁,秋季的寒意,诗人独处异乡的孤寂凄凉。然后又抓住“疑”、“思”等关键词,引导学生设想在这特定的环境中诗人的动作、神态、体会诗人的感情,揭示月夜思乡的主题。再对“低头思故乡”的“思”字,教师启发学生设想“思”的内容——是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人情风俗,还是亲朋好友……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但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学生争论的问题,使他们领悟到李白将月光疑作“霜”正是思乡心切、夜不能寐、迷朦中产生的错觉。
二、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
想象是人的知识、意愿、智慧、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都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激疑引思环节能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各自的想象。再造想象重在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结合的能力。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可以进行激疑引思:“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人们从动物的尾巴中得到启发,创造发明了许多东西。想象一下,人们还可以从那些动物的尾巴中得到启发,发明新的东西呢?”想象激起孩子们去寻求新知识的欲望,并激励他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又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有位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出异议:“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还会被野兽吃掉或是饿死。”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培养创新想象的时机,便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有的学生说:“猎人唤回猎狗,并把受惊的小麻雀放回树上后才离开。”有的学生说:“猎人应该爬上树,轻轻地把它放回窝里。”还有的学生说:“小麻雀是被大風刮下来的,它在树上不安全,应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了。三、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想象
求异想象能锻炼思维的独创性,如教学《跳水》一课时,就可以这样质疑:“要解决这个矛盾,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启发学生用求异思维来思考问题。学生思维激活后,必然众说纷纭,方法各异。有的学生说:“在甲板上迅速铺上棉被软垫等柔软厚实的东西,然后跳到软垫上。”也有的学生说:“水手们拿来渔网在半空中张开准备好接住孩子。”……接着,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案,得出只有让孩子跳水才是最好的办法。又如在教学《刻舟求剑》一课时,在学生一致认为那个刻记号找不回自己的宝剑后,教师引导学生求异想象:“要是你是那个掉剑的人,你会怎么找回宝剑呢?”学生的方法各式各样,有的说要马上跳下去捞;有的说用块大磁铁,绑上长绳子沉下江去吸宝剑;有的说请潜水高手去捞;有的说可以在水中竖一竹竿,上曰:剑落此处,如果有一个足够长的竹竿,这应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等到船上岸后,找一个水性好的人,回到插竹竿的地方下水找剑。等等。学生多方面分析,多角度想象,体现了创新的思维能力。
想象力的培养是拓宽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激疑引思这一环节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海阔天空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纵横千里,任意驰骋,在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关键词】合理 再造 求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58-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6)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当今日益竞争强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而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更离不开想象力。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或者对某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产生了创新的冲动。教师要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创新有取之不尽的源泉,让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优美的诗歌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它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因此,欣赏诗歌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静夜思》,学生们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发生了兴趣,有的说是李白睡得迷迷糊糊,产生错觉;有的说是李白酒喝得太多,弄糊涂了;也有的说李白没有入睡,只是因为思念家乡,想得入迷了……教师对这些争论不要急于下结论,只是抓住“霜”字,引发学生联想,将他们引入诗的意境,让他们由“霜”的白色,联想到月光的皎洁,秋季的寒意,诗人独处异乡的孤寂凄凉。然后又抓住“疑”、“思”等关键词,引导学生设想在这特定的环境中诗人的动作、神态、体会诗人的感情,揭示月夜思乡的主题。再对“低头思故乡”的“思”字,教师启发学生设想“思”的内容——是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人情风俗,还是亲朋好友……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但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学生争论的问题,使他们领悟到李白将月光疑作“霜”正是思乡心切、夜不能寐、迷朦中产生的错觉。
二、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
想象是人的知识、意愿、智慧、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都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激疑引思环节能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各自的想象。再造想象重在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结合的能力。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可以进行激疑引思:“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人们从动物的尾巴中得到启发,创造发明了许多东西。想象一下,人们还可以从那些动物的尾巴中得到启发,发明新的东西呢?”想象激起孩子们去寻求新知识的欲望,并激励他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又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有位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出异议:“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还会被野兽吃掉或是饿死。”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培养创新想象的时机,便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有的学生说:“猎人唤回猎狗,并把受惊的小麻雀放回树上后才离开。”有的学生说:“猎人应该爬上树,轻轻地把它放回窝里。”还有的学生说:“小麻雀是被大風刮下来的,它在树上不安全,应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了。三、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想象
求异想象能锻炼思维的独创性,如教学《跳水》一课时,就可以这样质疑:“要解决这个矛盾,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启发学生用求异思维来思考问题。学生思维激活后,必然众说纷纭,方法各异。有的学生说:“在甲板上迅速铺上棉被软垫等柔软厚实的东西,然后跳到软垫上。”也有的学生说:“水手们拿来渔网在半空中张开准备好接住孩子。”……接着,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案,得出只有让孩子跳水才是最好的办法。又如在教学《刻舟求剑》一课时,在学生一致认为那个刻记号找不回自己的宝剑后,教师引导学生求异想象:“要是你是那个掉剑的人,你会怎么找回宝剑呢?”学生的方法各式各样,有的说要马上跳下去捞;有的说用块大磁铁,绑上长绳子沉下江去吸宝剑;有的说请潜水高手去捞;有的说可以在水中竖一竹竿,上曰:剑落此处,如果有一个足够长的竹竿,这应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等到船上岸后,找一个水性好的人,回到插竹竿的地方下水找剑。等等。学生多方面分析,多角度想象,体现了创新的思维能力。
想象力的培养是拓宽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激疑引思这一环节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海阔天空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纵横千里,任意驰骋,在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