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读写结合,文道统一。教材文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活用教材的文本资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根据各年段的写作要求,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精华之处,巧设仿写;变换角度,巧设改写;结尾之处,巧设续写;留白之处,巧设补写。读写结合,将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仿写;改写;续写;补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基本功,成功地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要想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创造能力,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生活,将阅读与写作充分结合起来。葉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举不胜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挖掘这些资源,活用这些资源,为学生写作抓“典型”,挖“泉眼”,触“心动”,促“手动”,引导学生从篇着眼,从句入手,从仿到作,从放到收,使读与写之间的学习迁移更具稳定性,实现各年段写作课程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精华之处,巧设仿写
“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仿效他人作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要借助模仿作为“阶梯”。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善于模仿,而且由于儿童的知识经验贫乏,模仿成了他们学习时心理上的需要。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课文为范文,选取精华之处,巧设仿写。
学完了《珍珠泉》一课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我们的家乡江门是美丽的侨乡,江门也有许多美丽的泉,恩平就是全国有名的温泉之乡,我出示帝都温泉、金山温泉、锦江温泉图片给学生看,看了这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各抒己见。接着,我让学生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它,保护它?我鼓励学生携手齐做环保小卫士,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使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侨乡,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最后,我请学生选择一个景点写一写,赞一赞。因为有了教材作为蓝本,学生容易入手。
学习了《十里长街送总理》,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第一、二段,用“先总述后具体分述”或“先具体记叙后抒发感情”的写法写一两个片段。学生在学以致用中熟练掌握了写作方法。
《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主要写了:一天中,太阳从东山上升起,到西山上落下,途中做了许多好事。我引导学生们来到大自然中寻找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然后展开想象,运用拟人手法,用诗的语言写出来。孩子们兴趣盎然,掌握了写儿童诗的方法,写出了一首首优美的小诗。
二、变换角度,巧设改写
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让学生植根于文本,想象于文外,既有利于引发学生写作兴趣,又活化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尝试变换角度,巧设改写,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能力。
改写的模式很多,有改变文本体裁的,如一些意境优美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枫桥夜泊》等, 改成文质兼美的散文;把一些富有情节的故事改成剧本,如《陶罐和铁罐》《草船借剑》;把一些写景的散文改成导游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有改变人称的。如,把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例如,学完《新型玻璃》一课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为新型玻璃写一段自我介绍。这个情境的创设,立即把学生带到特设的情境中,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文本语言很快变为学生的交际语言,迸射出个性光芒。从学生的习作可见,源于头脑中“库存”的语言与教材文本中“吸纳”的语言已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学生在角度变换的训练中,绝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而是合理的创造表述。学生在创造表述中深深体会到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
三、结尾之处,巧设续写
许多文章的结尾都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势利导,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情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合理的想象,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对课文情节进行拓展延伸,续写文章。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完《七颗钻石》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最后一段进行续写:可怕的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水罐竟跳出了七颗钻石,还涌出了水流,正是因为小女孩有一颗不变的爱心。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说一说,写一写。又如,学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后,我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续写: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接着编下去。
在续写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兴致勃勃地进行个性化创作,变成了一个个“小编剧”了。
四、留白之处,巧设补写
很多文章都讲究“留白”的艺术。这些“空白”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形成一个个磁场,成为学生拓展写作的兴奋点。教师要引领学生认真研读,把自己读进文本,写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学突破点、主题深化点、情节高潮点、标点符号处这四个“点”进行补白。
我在教学《丰碑》一文时,我出示军需处长吸烟图,引导想象:同学们,军需处长面对死亡是那么安详、镇定,那他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学生一边看着屏幕上的图画,一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的回答是那么精彩。有的说:“军需处长看着红军战士穿着棉衣,大踏步地从他面前走过,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任务!”有的说:“军需处长想:战士们,加油啊!翻过云中山就是胜利!我吸口烟,歇一会儿,马上赶上你们!”有的说:“军需处长想:只要战士们有棉衣穿,不挨冻,我就是冻死了也心甘!”还有的说:“军需处长想:我牺牲了不要紧,有这么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继续革命,长征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学生在补写留白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想法,并学会了如何进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语文的阅读教材是充满“省略号”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这些“省略号”,运用教材,挖掘写作契机,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读写结合。教师经常做有心的“栽花者”,日积月累,学生习作就会“姹紫嫣红竟芳菲”。
【关键词】读写结合;仿写;改写;续写;补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基本功,成功地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要想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创造能力,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生活,将阅读与写作充分结合起来。葉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举不胜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挖掘这些资源,活用这些资源,为学生写作抓“典型”,挖“泉眼”,触“心动”,促“手动”,引导学生从篇着眼,从句入手,从仿到作,从放到收,使读与写之间的学习迁移更具稳定性,实现各年段写作课程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精华之处,巧设仿写
“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仿效他人作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要借助模仿作为“阶梯”。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善于模仿,而且由于儿童的知识经验贫乏,模仿成了他们学习时心理上的需要。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课文为范文,选取精华之处,巧设仿写。
学完了《珍珠泉》一课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我们的家乡江门是美丽的侨乡,江门也有许多美丽的泉,恩平就是全国有名的温泉之乡,我出示帝都温泉、金山温泉、锦江温泉图片给学生看,看了这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各抒己见。接着,我让学生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它,保护它?我鼓励学生携手齐做环保小卫士,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使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侨乡,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最后,我请学生选择一个景点写一写,赞一赞。因为有了教材作为蓝本,学生容易入手。
学习了《十里长街送总理》,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第一、二段,用“先总述后具体分述”或“先具体记叙后抒发感情”的写法写一两个片段。学生在学以致用中熟练掌握了写作方法。
《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主要写了:一天中,太阳从东山上升起,到西山上落下,途中做了许多好事。我引导学生们来到大自然中寻找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然后展开想象,运用拟人手法,用诗的语言写出来。孩子们兴趣盎然,掌握了写儿童诗的方法,写出了一首首优美的小诗。
二、变换角度,巧设改写
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让学生植根于文本,想象于文外,既有利于引发学生写作兴趣,又活化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尝试变换角度,巧设改写,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能力。
改写的模式很多,有改变文本体裁的,如一些意境优美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枫桥夜泊》等, 改成文质兼美的散文;把一些富有情节的故事改成剧本,如《陶罐和铁罐》《草船借剑》;把一些写景的散文改成导游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有改变人称的。如,把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例如,学完《新型玻璃》一课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为新型玻璃写一段自我介绍。这个情境的创设,立即把学生带到特设的情境中,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文本语言很快变为学生的交际语言,迸射出个性光芒。从学生的习作可见,源于头脑中“库存”的语言与教材文本中“吸纳”的语言已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学生在角度变换的训练中,绝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而是合理的创造表述。学生在创造表述中深深体会到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
三、结尾之处,巧设续写
许多文章的结尾都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势利导,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情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合理的想象,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对课文情节进行拓展延伸,续写文章。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完《七颗钻石》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最后一段进行续写:可怕的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水罐竟跳出了七颗钻石,还涌出了水流,正是因为小女孩有一颗不变的爱心。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说一说,写一写。又如,学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后,我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续写: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接着编下去。
在续写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兴致勃勃地进行个性化创作,变成了一个个“小编剧”了。
四、留白之处,巧设补写
很多文章都讲究“留白”的艺术。这些“空白”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形成一个个磁场,成为学生拓展写作的兴奋点。教师要引领学生认真研读,把自己读进文本,写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学突破点、主题深化点、情节高潮点、标点符号处这四个“点”进行补白。
我在教学《丰碑》一文时,我出示军需处长吸烟图,引导想象:同学们,军需处长面对死亡是那么安详、镇定,那他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学生一边看着屏幕上的图画,一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的回答是那么精彩。有的说:“军需处长看着红军战士穿着棉衣,大踏步地从他面前走过,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任务!”有的说:“军需处长想:战士们,加油啊!翻过云中山就是胜利!我吸口烟,歇一会儿,马上赶上你们!”有的说:“军需处长想:只要战士们有棉衣穿,不挨冻,我就是冻死了也心甘!”还有的说:“军需处长想:我牺牲了不要紧,有这么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继续革命,长征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学生在补写留白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想法,并学会了如何进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语文的阅读教材是充满“省略号”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这些“省略号”,运用教材,挖掘写作契机,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读写结合。教师经常做有心的“栽花者”,日积月累,学生习作就会“姹紫嫣红竟芳菲”。